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武徠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由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建築學、城市規劃、藝術設計、圖學中心等專業和教學單位於2000年12月合併而成。2003年,學校將工業設計專業從其他院系調整到城市設計學院,學院因此形成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相輔相成的完備設計體系。依託學校文、史、哲、經、法、管、理、工、農、醫、教育等多學科基礎,藉助學校深厚的學術氛圍和人文底蘊,學院在專業上逐步形成人文化、數字化、國際化和創意產業化的辦學特色。

專業設置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學院現設有城鄉規劃系、建築學系、設計系、圖學與數字技術系、藝術與設計實驗中心等無個科研教學單位和黨政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拓展辦學辦公室、圖書資料室等科研教學輔助單位。
學院現有教師119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59人;博導19人;有20多位教師在海外著名大學獲得碩、博士學位。
學院擁有城鄉規劃學博士后流動站,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等二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建築學、城鄉規劃學、設計藝術學、景觀與公共藝術、數字化設計與模擬、工業設計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等七個碩士點。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建築學、城鄉規劃等兩個專業的本、碩兩個層次於2008年、2012年兩次通過國家專業評估;建築學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城鄉規劃學為“985工程”建設學科,在綜合應用GIS、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輔助城市規劃方面,被國內同行認定為開闢了新的辦學方向;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為湖北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學院對外交流廣泛,每年暑假開展中、美聯合設計坊,學院教師與外籍教師聯合講授設計課;學院與荷蘭地理信息科學與對地觀測學院合作20餘年,並與英、法、美、韓、意、德、澳、新等國家以及港台地區的大學、組織、科研機構等開展了聯合教學、合作科研和學生交流。
2013年開始,學院獲批教育部為期五年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英國鄧迪大學進行建築學專業本科層次的合作辦學。
學院現在校本科生970餘人,研究生近300人,另有成人學歷教育、研修班、短訓班等各類層次的繼續教育。
學院圍繞厚基礎、寬口徑、高水平、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依託學校齊全的學科門類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逐步形成人文化、數字化、國際化和創意產業化的“四化”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成果豐碩。
近年來,學院學生多次在國際國內競賽中斬獲大獎,其中包括國際建築師協會最高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德國紅點設計獎及台灣光寶創新獎佳作獎等,發展勢頭強勁。

建築學專業

建築學專業是研究為人類活動和審美需求創造物質形態和空間環境的學科,涉及城市、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專業理論知識,集社會、技術和藝術等屬性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技術科學、城市設計及其理論、室內設計及其理論、建築遺產保護及其理論等。
本專業培養掌握建築設計技能,了解建築學相關知識,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外環境設計及房地產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可在建築設計院所、規劃建築設計院所、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公司,各級建設行政部門,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單位,建築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工作。
徠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原理及設計、建築結構與選型、室內設計、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建築法規、建築構造、生態智能建築、建築防火、建築設備、城市規劃原理及設計、建築力學、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物理等。

城鄉規劃專業

城鄉規劃專業是積極應對城鎮化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期對高層次規劃人才的需要,培養適應於社會、經濟、區域發展和人居學科基礎審美與工程技術方法的專門人才,涉及理、工、文、藝諸領域,具有科學與藝術、理工與人文相結合的特點。
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城鄉規劃理論及實踐能力的人才,可在規劃設計、決策諮詢、城市開發、城鄉建設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規劃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以及從事市政工程規劃、環境生態、景觀規劃、國土規劃等工作。
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村鎮規劃,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區域規劃,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城鄉環境與生態,城市發展與規劃史,城市經濟學,城市地理學,城鄉規劃法規與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系統工程。

產品設計專業

產品設計是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新興學科。著力培養基礎紮實、思路開闊、勇於創新,同時能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研究與創新的專門人才。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加強產品分析、評價、造型、設計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勝任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等工作。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構成、形態構成、攝影基礎、製圖、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模型製作基礎、人機工程學應用,工程力學基礎、機械設計基礎、設計方法學、計算機應用基礎、三維圖形及動畫設計、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網頁製作技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等。

環境設計專業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以美術、雕塑、裝飾、建築、園林、材料以及心理學為基礎,著重提升學生的學科交叉應用能力和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引導學生以系統科學的思維方式來研究環境的多個方面,整體考慮人工和自然等空間要素。在此基礎上,培養出全面掌握室內、室外設計和私人、公共空間設計的綜合素質人才。
主要課程:中國工藝美術史、西方現代藝術史、設計概論、素描、色彩、設計軟體基礎、視覺傳達設計系列課程、展示空間設計系列課程、中國傳統造型藝術、陶瓷藝術設計、素描 、色彩、壁畫設計、設計表現、藝術家居設計、景觀雕塑設計、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系列課程。

學院領導


院長:李志剛
副院長:彭正洪,程世丹,黃經南,溫慶武
黨委書記:張仁傑
副書記:沈有先,匡松

機構設置


學術機構

教授委員會
主任委員:詹慶明
副主任委員:李 軍 楊 正
委 員:李 軍、周 婕、黃正東、詹慶明、王炎松、張 明、程世丹、童喬慧、楊 正、路 由、管家慶、尚 濤、彭正洪、王江萍、劉衛兵
秘 書:孟 偉
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主 席:李志剛
副 主 席:黃正東
委 員:周 婕 、詹慶明 、彭正洪、 王國恩、 程世丹、 王江萍 、路 由、趙 冰、 尚 濤 、楊 正 、王炎松、 劉衛兵、 張仁傑
秘 書:王 力
學術委員會
主 席:李志剛
副主席:黃正東
委 員:張 明、張仁傑、周 婕、詹慶明、彭正洪、黃正東、程世丹、王國恩、 趙 冰、張 薇、王江萍、路 由、尚 濤、楊 正、王炎松、劉衛兵、陳望衡、童喬慧
秘 書:段 鵬
教學指導委員會
主 席:李志剛
副主任委員:程世丹
委 員:張 明、詹慶明、匡 松、彭正洪、黃正東、程世丹、童喬慧、彭建東、劉 永、楊 正、王江萍
秘 書:李向陽

教學機構

規劃系
主 任:魏偉
副主任:牛強,蒲向軍 ,徐軒軒
建築系
主 任:劉衛兵
副主任:張翰卿,胡思潤,鄭靜
設計系
主 任:楚東曉
副主任:黃敏,鄧俊,彭芳
圖學與數字技術系
主 任:劉永
副主任: 靳萍,夏唯,劉華
實驗中心
主 任:黃凌江
副主任:白雲峰,劉凌波

科研機構

人居環境數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文化創意設計研究中心

行政機構

黨政辦公室
教學管理辦公室
教育培訓與拓展辦學辦公室

實驗中心

城市設計學院教學實驗中心於2002年成立,當年學校投資180萬元建設基礎課(工程圖學和城市規劃)教學實驗室。2005年學校投入150萬元、學院自籌30萬元共新建九個專業實驗室。2006年學校再次投入150萬元,學院自籌45萬元完備八個實驗室的建設。
1 工業設計模型製造實驗
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專業必須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模型製作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形態構成、產品專題設計、機械製造基礎試驗。
2 建築模型製造實驗
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必須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建築模型製作設計、建築造型設計、建築形態構成設計、城市規劃設計。
3 建築熱工學實驗室
建築學專業必須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建築日照實驗、圍護結構傳熱係數的測量、保溫材料導熱係數測量實驗、室內熱舒適度測量、建築結構溫度、熱流觀察實驗、建築室內熱環境觀察。
4 建築光學實驗室
建築學專業必須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照明實測實驗、天然採光模型實驗、照明模型實驗等、城市夜景觀環境測量實驗。
5建築聲學實驗室
建築學必須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駐波管法測定吸聲材料的吸聲係數實驗、房間混響時間測定實驗、環境雜訊測量實驗、廳堂音質評價實驗。
6 陶藝實驗
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泥塑、手工成型技法、產品造型、雕刻技法。
7 數碼設計實驗
該院四個專業共有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各類專業技術及軟體的教學、各種設計的數碼錶現方法、各類數碼素材的輸入和輸出技術的應用、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中的數碼技術。
8快速成型實驗
該院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專業的專業實驗室。試驗內容包括工業產品三維動畫設計、工業產品展示、產品結構及動能分析
9攝像實驗
該院四個專業共有的專業基礎實驗。試驗內容包括攝影攝像技術。

辦學理念


城市設計學院的學科支撐是:人文、科學、技術。
城市設計學院的辦學宗旨是:設計城市、設計中國、設計未來。
城市設計學院的辦院理念是:學生為本、學風為根、學者為大、學科為重、學術為上。
城市設計學院的工作思路是:教學為本、科研為源、突出特色、協調發展。
城市設計學院的辦學目標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出影響。
城市設計學院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辦學及科研實力日益增強,國際合作成果顯著,目前與荷蘭、法國、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開展了國際合作,其中與荷蘭已有20年的合作歷史。2005年起,該院10餘名學生已經分別在十次國際競賽中獲獎,其中包括國際建築師協會最高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

科研成果


工程名稱獲獎情況設計者時間
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及信息系統開發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沈建武2003
南昌市大昌北新城概念性規劃國際招標一等獎周婕2003
陽新縣浮屠鎮總體規劃湖北省年度村鎮建設規劃項目二等獎彭建東2003
基於 GIS 的武漢市城市用地增長趨勢研究湖北省優秀城市規劃二等獎詹慶明2005
木蘭山古寨區保護規劃湖北省優秀城市規劃二等獎趙冰2005
赤壁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湖北省優秀城市規劃三等獎李軍2005
湖北省赤壁市金雞山公園城市詳細規劃設計湖北省建設廳優秀城市規劃表揚獎李軍2005
姓 名獲獎名稱類型時間等級
程世丹安陽市東南新區中心區概念性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國際2004一等獎
程世丹武漢首義文化區規劃設計國際競標競賽入選方案國際2006
程世丹安陽市高新區中心區城市設計競賽全國2005一等獎
王炎松西安外國語學院行政樓設計競標全國2004一等獎
王炎松中國手繪建築畫大賽全國2006三等獎
張翰卿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優秀論文全國2006優秀獎
童喬慧寶鋼優秀教師獎全國2007
童喬慧澳門文化局學術獎勵金境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