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鎮
古交鎮
古交鎮隸屬於山西運城新絳縣,位於新絳縣西部,南鄰萬安鎮,北靠泉掌,東與龍興鎮、西與稷山楊趙相鄰。全鎮有22個行政村,人口36556人,面積57.6平方公里,耕地53135畝,是新絳縣的農業大鎮。
1956年3月設古交鄉,鄉政府駐地古交村。1962年與侯馬分設后稱古交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9月改稱古交鄉,2001年3月機構改革中撤鄉並鎮,稱古交鎮。內設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機站、農經站、畜牧站、文化廣播站、國土站等機構,鎮內駐有公安派出所、聯校、衛生院、郵政所、供銷社、信用社等企事業單位。
古交鎮境內侯禹高速公路、108國道橫穿東西,臨夏線,絳古線縱貫南北。
古交鎮傳統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最有影響的是全省獨特的花腔鼔和木板年畫藝術。境內有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5處。
古交鎮位於新絳縣西部,東臨龍興鎮,西接稷山縣,南靠汾河,北連泉掌、三泉,侯西鐵路、108國道橫穿東西,臨夏線、澤古線縱貫南北。侯禹高速從鎮東北部通過,汾河環繞鎮南蜿蜒西去,境內有新石器時代古遺址4處,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宜居農耕的風水寶地,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地肥水美,人傑地靈。
古交鎮位於新絳縣西部,東臨龍興鎮,西接稷山縣,南靠汾河,北連泉掌、三泉,侯西鐵路、108國道橫穿東
西,臨夏線、澤古線縱貫南北。侯禹高速從鎮東北部通過,汾河環繞鎮南蜿蜒西去,境內有新石器時代古遺址4處,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宜居農耕的風水寶地,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地肥水美,人傑地靈。
全鎮轄上院村、橋西村、中社村、翠嶺村、王村、下船頭村、南蘇村、北王馬村、南王馬村、龍泉村、中蘇村、閆家莊村、永豐庄村、下院村、中古交村、北古交村、辛堡村、丁村、北劉村、前劉村、周流村、南李村、朝陽村、光馬村、泉掌村、西韓村、武平村、東韓村、下堡村、西薛郭村、東薛郭村、劉建村、王守村、南張村、梁村、永興村等22個行政村,108個居民組,8289戶,37817人,總面積57.6平方公里,耕地53135畝,是新絳縣的農業大鎮。
該鎮被山西省命名為全省體育先進鄉鎮、科技先進鄉鎮、民間藝術之鄉。被運城市評為安全文明鄉鎮和信訪工作先進單位。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狠抓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強力推進糧食、蔬菜、畜牧三大基地建設。發展優質商品糧基地1000畝;以南李村為中心的有機茄子生產基地全鎮共有蔬菜日光溫室面積10528畝,茄子2005年11月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南李村蔬菜產地市場緊臨108國道南側,交通便利,環境優越,服務功能齊全,是全縣規模較大的蔬菜集散地;以世紀牧業為龍頭的畜牧養殖。
基地主要有南、北王馬養牛,王村、下船庄養豬,丁村千畝無公害蔬菜園。該鎮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永恆塑制有限公司、閆家莊玻璃廠、華茂紡織有限公司、象隆飼料有限公司、鑫龍飼料有限公司。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金鼎琉璃瓦業有限公司、久久琉璃粉廠、汾水機械配件廠。古交鎮傳統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最有影響的是全省獨特的花腔鼓和木板年畫藝術。境內有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5處。丁村是山西省優勢農產品示範基地縣建設村級示範點之一,也是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示範展示:水肥一體化、防蟲網、黃色誘蟲板、遮陽網、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新品種等。
全鎮蔬菜種植面積20000餘畝,其中蔬菜日光溫室面積15000餘畝,建設超大型蔬菜日光溫室5000餘座。建有丁村、北古交、南王馬、南李村4個千畝設施農業生產示範基地,丁村設施農業示範基地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現代農業標準示範園區。北古交設施農業示範基地被省農業廳確定為山西省標準農業示範園區。服務設施上建有南李村蔬菜批發市場,丁村綜合服務,培訓中心和北古交服務培訓中心。我鎮生產的茄子2004年通過國家農業部有機食品認證,是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無公害茄子生產基地。全鎮蔬菜年總產量11250萬公斤,總產值2.25億元,僅此一項,人均收入3428元。
全鎮建有豬存欄5000頭以上的“新光”農牧有限公司,肉雞存欄50000隻的“壯壯”牧業公司,牛存欄100頭以上的“金金”養牛合作社和豬存欄1000頭以上的“旭旭”養殖合作社等規模養殖基地。
全鎮有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有:永恆塑制有限公司、閆家莊玻璃廠、華茂紡織有限公司、象隆飼料有限公司、鑫龍飼料有限公司。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金鼎玻璃瓦業公司和久興琉璃廠。農副產品加工專業村有:南蘇村粉條加工村,全村擁有冰庫40台,全村80%的勞動力從事這一產業,年產粉條35000噸,總產值2.1億元。
古交鎮文化底蘊深厚,唐朝名將薛紅貴曾在本鎮南王馬村南布兵擺陣,古稱“龍門陣”,威名遠揚。聞名全國的絳州“木版年畫”和獨特的民間表演藝術“花腔鼓”都是在這裡起源、傳承、發揚光大,綻放異彩,是山西省“民間藝術之鄉”和“科技先進鄉鎮”。
古交鎮教育事業發展勢頭良好,設有初中一所,古交中學在校學生1300餘人,教學成績位於全縣農村中學第二名;小學10所,在校學生1600餘人,其中寄宿式學校4所,教學成績位於全縣農村學校上中游水平;私立完全學校一所,世紀學校包括初中、小學教育,在校學生600餘人,教學成績位於全縣私立學校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