潿洲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下轄鎮
潿洲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下轄鎮,位於北海市正南方的北部灣海面上,與北海市直線距離21海里,是廣西的海島鎮。轄潿洲、斜陽兩島,海岸線長57.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6.63平方千米。
漢朝,屬合浦郡。截至2018年末,潿洲鎮戶籍人口有18728人。截至2020年6月,潿洲鎮下轄2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漢朝,屬合浦郡。
唐、宋代,屬於雷州巡檢司。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建潿洲巡檢司。
清康熙元年(1662年)至嘉慶十一(1806年),潿洲居民三度被迫內遷,駐島行政機構裁撤,軍事管制由雷州府徐聞縣的海安游擊署和廉州府合浦縣的龍門協分管。清咸豐十年(1860年),內地有400人因避戰亂,不顧艱險和官府之禁,上島定居。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開島禁,移雷州、廉州船戶客民於島上,荒置數百年的海島田廬重興。同年,法國天主教勢力入滲島上,先後在盛塘、城仔及斜陽各修建教堂1座。清光緒二十餘年(1894年),潿洲由雷州正式劃歸屬合浦靖海團,設公局(民政機構)於島上。
民國初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先後屬合浦靖海團和合浦第二自治區轄鎮。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為日軍侵佔,並在島上修築機場,集結艦艇,成為日寇侵佔中國華南地區大後方的海、空軍基地。
1950年3月6日,解放軍渡海解放潿洲島,同年3月8日,潿洲鄉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12月,潿洲鄉改為北海市第五區,下轄潿洲東、潿洲西、潿洲北3個小鄉和南灣鎮。
1953年4月,潿洲為北海市第三區。
1956年,“三鄉一鎮”合潿洲鄉。
1958年10月,潿洲人民公社成立。
1984年9月,撤銷公社設潿洲鎮,隸屬市郊區。
1994年12月,劃為海城區管轄。
2011年1月1日起,潿洲鎮由海城區管轄成建制委託給北海市潿洲島旅遊區管理委員會管理。
潿洲鎮位於北海市正南方的北部灣海面上,與北海市直線距離21海里,是廣西唯一的海島鎮。轄潿洲、斜陽兩島,海岸線長57.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6.63平方千米。
潿洲鎮地層為第四系所構成、主要為玄武岩、層狀凝灰岩,凝灰質碎屑岩、海灘岩,地質構造屬華夏褶皺帶,雷瓊北部灣拗陷北部西緣潿洲島凸地,與北海市之間存一較深的斷塊拗陷帶。
潿洲島為平頂山,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為20—40米,最高點為79.5米;潿洲島海岸線長36.6千米,地貌主要為火山口、海蝕、海崖堆積。
潿洲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年均氣溫23℃,冬暖夏涼。
潿洲島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乾旱、大風,最嚴重的是颱風,造成房屋受損,香蕉、蔬菜受災;一般颱風季節在7—9月,歷史上最大的颱風是1982年8月,風力超過16級以上,造成部分房屋倒塌,農作物嚴重受災。
潿洲鎮有耕地面積1120公頃,林地面積298.7公頃。
淺海生長大片活珊瑚,是出現珊瑚礁緯度最高的地區。周圍海域的珊瑚共有21屬45種,總面積約2平方千米,活體珊瑚覆蓋率達30%—80%,離岸較近,約2—10.5米。地下水可采量1.27萬立方米/日,開採量0.78萬立方米/日。
候鳥、旅鳥和該地留鳥共有14目30科147種,其中留鳥有17科37種,是自治區級鳥類自然保護區。
2011年末,潿洲鎮轄2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南灣、東灣,百代寮、盛塘、公山、荔枝山、城仔、後背塘、西角、竹蔗寮、斜陽;有8個居民小組,89個村民小組。
2018年,潿洲鎮下轄2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東灣、南灣,百代寮、盛塘、公山、荔枝山、後背塘、城仔、西角、竹蔗寮、斜陽,53條自然村,97個村(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潿洲鎮下轄2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東灣社區、南灣社區、百代寮村、盛塘村、公山村、荔枝山村、後背塘村、城仔村、西角村、竹蔗寮村、斜陽村。
東灣社區 | 南灣社區 | 百代寮村 | 盛塘村 |
公山村 | 荔枝山村 | 後背塘村 | 城仔村 |
西角村 | 竹蔗寮村 | 斜陽村 |
2011年末,潿洲鎮轄區總人口16457人,其中非農人口2414人,農業人口1215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為7‰,人口死亡率為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
2017年末,潿洲鎮常住人口有10207人。
截至2018年末,潿洲鎮戶籍人口有18728人。
全鎮耕地面積11982畝,其中水田1905畝。農業以種植香蕉、水稻、花生、木薯等作物為主;漁業以淺海捕撈刺釣為主。潿洲島附近海域是北部灣重要游漁場,盛產海參、珍珠、鮑魚等名貴產品,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
如今,海水養殖發展迅速,扇貝、鮑魚、石斑魚等高值海產品養殖面積達8000多畝。
潿洲鎮
2018年,潿洲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3億元,比上年增長6.46%;第三產業經營收入3.27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823.68萬元,比上年增長6.4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01%。
2018年,潿洲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 地名由來
潿洲鎮因潿洲島而得名。
潿洲鎮有環島公路全線通車,2011年,總長35.5千米;潿洲島與外界以海上交通為主,往返北海客輪有“飛魚號”“飛逸號”“飛達號”“北游6、8號”和“北部灣”1、2、3號,最快1小時便可到達;島上有潿洲島西角客貨運碼頭等民用專用碼頭4座。
截至2011年末,潿洲鎮島上從事旅遊業的大巴、中巴、微型車、三輪車等350輛。
2011年末,潿洲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5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5所,在校生516人,專任教師90人,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中學1所,在校生162人,專任教師36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為100%。
2011年末,潿洲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20萬冊。學校有體育場5個,行政村有體育場8個,鎮村安裝了一批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20%。
2018年,潿洲鎮成功舉辦慶祝“六一”兒童節、慶祝建黨97周年籃球賽等活動。全年全鎮播放公益電影124場次,扶持建設村級文藝隊10支,鎮圖書室和全鎮農家書屋正常向公眾開放。
2011年末,潿洲鎮有衛生院1個,鄉村醫療站6個,潿洲衛生院有床位24張,固定資產總值250萬元。專業醫生25人,護士17人,其他21人。2011年,完成診療18596人次,53個村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100%。
2018年,潿洲鎮失業率控制在2.59%以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應參保4200人,實際參保4100人,參保率9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4310人,參保率96.6%。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春節慰問金、優撫金等各項民生資金133.83萬元;為全鎮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42.34萬元;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為全鎮233名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3.16萬元,發放“黨員扶殘,溫暖同行”“陽光家園計劃”項目扶助資金14.7萬元。
2018年,潿洲鎮落實261.47萬元完成9條3千米的村屯道路硬化,安排8.1萬元扶持54戶有產業發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事種養、鄉村旅遊、漁業等到戶產業開發,投入9萬元扶持12戶預脫貧貧困戶和新增貧困戶以入股合作社的方式發展產業項目,支付扶貧小額信貸貼息資金5.75萬元,落實貧困學生“雨露計劃”補助15人次2.25萬元,爭取1.48萬元為全鎮幫扶幹部和貧困戶購買人身財產保險。通過扶貧日活動獲得社會各界捐款1.91萬元,聯繫中海油幫扶5萬元為貧困戶修繕房屋。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到戶產業發展、教育扶貧、社會資助等措施,年內實現脫貧11戶39人,完成2018年脫貧任務,通過2018年自治區扶貧成效“四合一”實地核驗。
潿洲鎮
天主教堂
潿洲島天主教堂
南灣景區
斜陽婆灣逍遙台
豬仔嶺
豬仔嶺
火山口地質公園
火山口意即火山噴發時的口子,在潿洲島的西南邊,在“鱷魚”山腳下,因壯觀的火山熔岩而出名,是潿洲島上最主要的景區。2010年1月13日,順利通過了國家旅遊局專家評審組審核評定,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潿洲島火山口
火山口確實很美,岩層一層一層的,像關於火山噴發的科普書一樣,在說著潿洲島久遠的故事。
有風的時候,一浪涌著一浪,撲到岸邊的岩石上騰起高高的白花,發出“轟轟”的響聲。藍天、白雲、岩石、巨浪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滴水丹屏
滴水丹屏
滴水丹屏的海灘非常不錯,靠近水邊的沙子很細膩,中間鋪滿了碎珊瑚,再往岸邊就是松樹林。在這裡游泳的人很多,在海里隨著海浪的涌動時而跳躍,時而漂浮。
滴水丹屏是賞日落的最佳位置。在晴天的時候,每當傍晚時分,將落得太陽會綻放出一天中最後的燦爛,為我們呈獻出最絢麗的晚霞。
2017年11月24日,被評為3A級景區。
五彩灘
五彩灘,原名芝麻灘,是因沙灘上有許多像芝麻一樣的黑色的小石粒而出名。退潮后的芝麻灘格外的漂亮,巨大的火山岩石一層一層的,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的壯觀;大片大片的火山熔岩裸露出來,特別的寬闊。許多地方雖然海水退了,但還是留下了大片的一窪窪的水,在藍天的映射下,水在視線中也變成了藍色,和裸露的岩石一起,很是迷人。遠處藍藍的天和藍藍的海水成了一色,白白的雲點綴藍藍的天,讓天空更生動;海水時而很溫柔地親吻著火山岩石,時而遇到岩石便跳躍起來,飛濺成白色的美麗的浪花。
五彩灘(原名芝麻灘)
石螺口海灘
石螺口海灘和其它的景點都不一樣,即有國內其它地方海灘的那種浪漫,又有潿洲島特有的原始與自然。石螺口海灘的沙子很漂亮且很鬆軟,在陽光的照射下很白,刺得人睜不開眼晴。天空與白雲、海水與浪花、沙灘與茅草棚、漁船與遠處的風景、戴著斗笠織網的漁民與躺在太陽傘下戴著太陽鏡的遊客,很自然地構成一幅無可言說的風景。
石螺口海灘
2017年11月24日,被評為3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