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價強度

效價強度

效價強度(potency)用於作用性質相同的藥物之間的等效計量的比較,是指能引起等效反應(一般採用50%效應量)的相對濃度或劑量。

基本內容


效價強度(potency)的值越小則強度越大,即用藥量越大者效價強度越小。反映藥物與受體親和力。
藥物的最大效能與效價強度含義完全不同,兩者並不平行。
例如利尿葯以每日排鈉量為效應指標進行比較,氫氯噻嗪的有效劑量為25mg,環戊噻嗪為0.25mg。後者的效價強度是前者的100倍而二者效能相同。在臨床選擇藥物及確定劑量必須區別效能和效價強度,不區分只講某要比另一葯強,容易被誤解,尤其在新葯評價中要注意。

強度效能比較


效能和效價強度反應藥物的不同性質,二者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常用於評價同類藥物中不同品種的作用特點。
效價強度是指產生一定效應所需要的藥物劑量大小,劑量愈小表示效價強度愈大。相同劑量下A葯比B葯強,但兩者能達到的最大效應(即效能)可能相似。例如。強的松抗炎作用比氫化可的松強4倍,故前者5mg的劑量與後者20mg是等效量。顯然,效價強度對決定藥物的劑量是重要的。效能又稱內在活性,是指該藥物最大效應的水平高低。A葯能產生某種治療作用,而B葯無論用多大劑量卻無此作用。例如,嗎啡同阿斯匹林相比,前者能止劇痛,而後者只能用干中等度的疼痛,故嗎啡的鎮痛效能高於阿司匹林。就臨床而言,藥物效能高比效價強度大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