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潑尼松的結果 展開

潑尼松

非處方葯

潑尼松(Prednisone)基本與氫化可的松相同,有抗炎、抗毒、抗過敏、抗免疫及抗休克作用。但本品的抗炎和抗過敏作用較氫化可的松強,而水鈉瀦留、低血鉀的不良反應較小,故較常用。本品經口服吸收,其生物半衰期為60分鐘。體內分佈以肝中含量最高,其次為血漿,再次為腦脊液、胸腔積液水和腹水:本品在肝內將11-酮基還原為11-羥基而顯藥理作用。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潑尼松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適應證


用於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過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病症。

臨床應用


1日5~60mg。劑量及療程因病種及病情不同而異。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與療程、劑量、用藥種類、用法及給葯途徑等密切關係,但應用生理劑量替代治療時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1.本葯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作用較強。併發感染為其不良反應。
2.對瀦鈉作用較可的松相對較弱,一般不易引起電解質紊亂或水腫等不良反應。
3.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本類藥物,可引起醫源性庫欣綜合征,表現為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紫紋、出血傾向、痤瘡、糖尿病傾向(血糖升高)、高血壓、骨質疏鬆或骨折(包括脊髓壓縮性骨折、長骨病理性骨折)等。
還可見血鈣、血鉀降低、廣泛小動脈粥樣硬化、下肢浮腫、創口癒合不良、月經紊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兒童生長發育受抑制以及精神癥狀(如欣快感、激動、不安、譫妄、定向力障礙等)等。
其他不良反應還包括肌無力、肌萎縮、胃腸道刺激(噁心、嘔吐)、消化性潰瘍或腸穿孔、胰腺炎、水鈉瀦留(血鈉升高)、水腫、青光眼、白內障、眼壓增高、良性顱內壓升高綜合征等。另外,使用糖皮質激素還可併發(或加重)感染。
4.靜脈迅速給予大劑量時可能發生全身性的過敏反應,表現為面部、鼻黏膜及眼瞼腫脹,蕁麻疹、氣短、胸悶、喘鳴等。
5.外用偶可出現局部燒灼感、瘙癢、刺激以及乾燥感。若較長時間或大面積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條紋及痤瘡等,甚至出現全身性不良反應。
6.用藥后可見血膽固醇、血脂肪酸升高,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計數下降,多形核白細胞計數增加,血小板計數增加或下降。
7.糖皮質激素停葯后綜合征可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況: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減退,可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血壓偏低。長期治療后該軸功能的恢復一般需要9~12個月。②已被控制的疾病癥狀可於停葯后重新出現。③有的患者在停葯后出現頭暈、頭痛、昏厥傾向、腹痛或背痛、低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肌肉或關節疼痛、乏力等,經仔細檢查如能排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原來疾病的複發,則可考慮為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綜合征。

注意事項


妊娠期婦女、高血壓、糖尿病、胃腸潰瘍、精神病、青光眼者等慎用。
一般外科患者應盡量不用,以免影響傷口的癒合。對長期應用本品者,在手術時及術后3~4日內常需酌增用量,以防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

用藥禁忌


本品及可的松均需經肝臟代謝活化為氫化潑尼松或氫化可的松才有效,故肝功能不良者不宜應用。

藥物相互作用


與抗菌藥物並用於細菌感染疾病時,應在抗菌葯使用之後使用,而停葯則在停用抗菌藥物之前,以免掩蓋癥狀,延誤治療。
說明:上述內容僅作為介紹,藥物使用必須經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