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翔

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東鄉族,原名馬忠祥,甘肅省康樂縣人,研究館員,中國作協會員,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甘肅省特殊人才,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高層次人才。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藝報》 《經濟日報》 《中國文化報》 《解放軍報》 等中央媒體,著有詩集《心旅》《暗處的光點》、散文集《鄉村裡的路》《故土情》《撒尓塔情思——臨夏東鄉族人的黑夜白天》,編著《陽光照亮的黃土地》《魅力臨夏》等。作品入選各類權威文學選本,榮獲《民族文學》《小說選刊》《中國作家》等文學獎。散文集《鄉村裡的路》榮獲第五屆甘肅黃河文學獎,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現供職於臨夏州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

人物作品


《心旅》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作者:鍾翔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出版日期:2003-5
ISBN:7-5059-3775-8/1.227
簡介:《心旅》是鍾翔的首部詩集,2003年5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著名東鄉族詩人、國家一級作家汪玉良先生作序。《心旅》彙集了一百多首短詩,分為“幸福是一隻鳥”、“雪花飄落的八種方式”、“在你歌聲里活著”、“不肯安眠的人”四輯。
“鍾翔的詩是淳樸的,但又是現代的。”(汪玉良)“地域的民族的人文環境孕育了他的文化個性,傳統的文化情韻在他的作品中因現代意識的浸融而變得柔情萬種。他的詩吸取了許多現代主義的表達方式,講求形象的透視性和內涵的可解性,傾心於形象的豐潤、多含量以及含蓄中微顯朦朧的情調,將生命意識滲透在別有情致的意境之中。”(汪玉良)“鍾翔的作品既有民族和地域的特點,又有傳統文化的情韻和現代文明的激情”。(牛慶國語)“詩集中的百多首詩中,不乏妙語奇句,哲思宏構”。(李東麟語)
《鄉村裡的路》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作者:鍾翔
出版日期:2010-12
SBN:978-7-80240-734-3
簡介:鍾翔與大多出身於農村的寫作者一樣,無論後來的生活環境和個人心境有多大的變化,對曾經的鄉村生活的追憶、重述和反思,卻是逃避不了的題目。這究竟屬於一個寫作者的理性選擇,還是來源於意識深處的身份衝動?還真不好說。一定要用一個專業術語予以界說,恐怕就用得著童年經驗了。鍾翔童年時期的生活狀況到底怎樣,我知之不多,但從他眾多的鄉村散文中,還是可以拉出一個相當完整的證據鏈的。王夫之曾說,目之所見,足之所踐,是鐵門檻。真是這樣的,見過的,經過的,無論文章能力如何,哪怕僅是口述,明眼人一看,一聽,那就是見過的,經過的,反之,無論你如何口辯滔滔文思滾滾,總是少了一些言之鑿鑿的。
《暗處的光點》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出版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作者:鍾翔
出版日期:2012-3
SBN:978-7-80675-993-6
簡介:《暗處的光點》是鍾翔的第二部詩集,按年度時間順序排列,收錄了自2004至2011年八年間創作的詩歌120多首,由著名詩人、散文家人鄰先生作序,2012年3月由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書是是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常人易於忽略的事物,伴隨心靈的顫動,進行沉重的思考,抒寫出來的,是淳樸的,又是現代的,既營造了優美的意境,又追求情感和哲理的升華,給讀者以審美的啟迪,精神的愉悅。
《故土情》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作者:鍾翔
出版日期:2015-8
書號:978-7-5402-3846-9
定價:36.80元
簡介:《故土情》是東鄉族作家鍾翔的第二本散文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這也是作者繼第一部獲得全國駿馬獎散文集《鄉村裡的路》之後的又一部作品集成。
《故土情》一書由著名作家周明作序,收錄作品四十多篇,是作者近年創作的散文新作,分“樂土”、“吟誦”、“探訪”、“評說”四部分,內容大多 描述了臨夏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生活,以“在場”的姿態,誠樸的文風,紮實的敘事,溫潤的情感,撫慰腳下的每一方熱土,每一條河流,熱情講述家鄉的動人故 事,表達對人文鄉村和鄉村生活的無限敬仰和深度緬懷。
《魅力臨夏》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主編:金有錄 鍾翔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3
頁數:336
定價:50
裝幀:平裝
ISBN:978-7-5059-9705-9
簡介:《魅力臨夏》一書收錄的作品,質量上乘,構思獨特,表現手法多樣,地域特色明顯,民族風情濃郁,歷史底蘊深厚,全面展示了古老臨夏的歷史變遷,文化傳承,人文內涵和精神信仰,具有精緻純美的藝術價值和一定的社會學、民族學價值。
《陽光照亮的黃土地》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1060-3437-5
簡介:《陽光照亮的黃土地》由黃莽、鍾翔策劃出版,該書收錄的作品,分小說、詩歌、散文三部分,大多是“非公黨建杯”全國徵文獲獎作品,思想健康,格調清新,質量上乘,主旋律突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反映了改革開放后各行各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了人們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是實踐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體現,也是為少數民族地區文學事業的發展,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
《撒尓塔情思——臨夏東鄉族人的黑夜白天》
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鍾翔[作家、研究館員]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647-3282-0
開本:160mmx230mm
字數:224千字
簡介:《撒爾塔情思——臨夏東鄉族人的黑夜白天》是東鄉族作家鍾翔的散文選本,被列入”遠方的家·民族系列”叢書,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大先先生作序,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成都)出版,在全國發行。
該書收錄散文作品42篇,22萬字,分“雪花飄飄”、“磨坊水情”、“思想之船”、“河州意境”四部分,是其多年散文創作的佳作選本。其作品採用平實散淡的筆法,前現代式的思維模式,將東鄉民族的歷史底蘊,人文景觀,風情習俗,經由普魯斯特式的非意願性回憶聯綴,細緻描述,娓娓道來,感情真摯,語言樸素,親切感人,將讀者帶入到東鄉民族的旖旎世界,是世人了解少數民族生活的一道視覺和味覺盛宴。

作品點評


真摯真切故土情(周明)
能把臨夏地區的風土人情一一表現出來,在散文寫作中實屬不易,尤其是把自己的鄉村見聞、生活經歷融入到作品中,從而挖掘人物精神世界,使文章上升到一定境界,有一定深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古語說:文如其人。我看《新加坡的煙火歲月》、《軍民魚水情》,感受到的是作者濃厚的英雄情懷和人文追求。作者是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品評來探究人生應有的價值的,是在對生命的壯美作出歷史的追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者的文學努力,未嘗不是他的人生努力。作者對文學的熱情,是出於精神的寄託和追求,從歷史的探尋中不斷調整和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標。在人文探尋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真切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歷史興衰得失的感發和領悟。這樣一種縱深感,往往能讓人獲得開闊的視野和敞亮的心襟。用這樣的心襟和視野來觀照我們的現實生活,就多了一份豐厚、多了一種秉持,也升華了人生高度。
很感慨鍾翔出於精神寄託和追求人生高度的這樣一種寫作方式:質樸而純正,發乎心而形於言,絕少功利和虛飾。
鍾翔的文字無處不體現著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牽絆、對鄉土的眷戀。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是鍾翔永遠可以譜寫出的旋律。希望鍾翔在今後漫長艱辛的創作道路上,開拓出更廣闊的領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不加抒情的鄉村(劉大先)
鍾翔的散文充分地體現了散文求真的傳統:真實、真誠、真切。他注重描寫,敘事成分只是作為補充,細節上巨細無遺,所寫的內容也都是極其普通的鄉土事物。路、水磨坊、雪花、犁、麥草、苜蓿、燒柴、包包菜、麻雀、蜜蜂、羊、雞、土豆、包穀、糞火、炕……這些細瑣的事物出現在回憶之中,呈現出溫馨的面孔。在大段的細緻入微的觀察中,顯示出作者對於它們的迷戀,但這種迷戀本身並沒有呈現出抒情的風貌,書寫者沉浸於其中,並沒有自覺要出乎其外、躍乎其上,而僅僅是為了呈現而呈現,讓事物盡量以一種客觀的面貌出現在讀者眼前,儘管這種客觀的面貌只是作者的主觀。
我偏愛那些樸素的詩——讀鍾翔的詩作(人鄰)
鍾翔也有《前途未卜》這樣的詩歌,這首詩描寫一頭正被趕往屠宰場的牛,它邁著從前的步態,以為是要去地里耕田、上山吃草、河邊飲水。這時,“陽光的影子/一會兒移在牛身上/一會兒移在趕牛人身上/——他們陷入各自的心思/對這些變化消失/一點兒都沒發覺”。詩作表達了一種深切的痛感,又避免了那種廉價的哀傷,筆觸淡淡,令人深思。
鍾翔的《突然而至》,是我比較喜歡的:“正午的陽光透窗而來/照在我的病床上/病床上翻開的書頁上/書頁上深奧的詞句上//突然而至的愛撫慰/有時是難以料到的”。
這是瞬間的發現,靈光一閃的發現。在這樣的詩歌里,我看到了鍾翔的另一面。我甚至還希望鍾翔能多寫一些這樣的詩歌。又比如《夕陽》:“我只是路過/彎腰喝了一口洗洗臉/親近一下這兒的山水”。看看這樣的詩句,心裡是滿足、愉悅的。
自然,鍾翔的詩歌還有不足,有些詩歌裡面,理性的成分要控制,尋常的詩句也還要翻新,還需要更多的詩意的發現,需要獨出機杼。
寫詩是不易的,惟其不易,才需要詩人心智的付出,需要善和美,需要堅忍不拔之後的從容平靜,也即所謂的“得大道”,這樣才能寫出好詩。
土氣息泥滋味(鍾紅英)
鍾翔的散文讓人對自然產生呼應,“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但鍾翔顯然又並不“獨善其身”,做遠離廟堂、隱於茅廬、放浪于山水的陶淵明,他總是深情地注視他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並在惜墨如金的感慨中讓人洞悉他對這方土地這方人的無限深情,甚至還可略略感知那一份悠長的憫情,或傷情。
鍾翔的老家在甘肅康樂流川的鄉下,他在那裡生活過多少年我不知道,但知悉他已離開那裡寓居城市二十多年。“一個走出了鄉村的人,自身懷舊情結,對淳樸鄉村生活的眷戀,使我不由得回過頭去,對童年記憶里破敗而蒼涼、溫暖而辛酸的一段往事,進行深情地回望和打量,真情地歌吟和抒寫”,我想這是現代知識分子一個典型的心理情結,無論有、或從未有過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卻都把大地回歸當作自己深潛的精神家園。

散文研討會


2014年9月27日,由民族文學雜誌社、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主辦的東鄉族作家鍾翔散文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白庚勝出席並講話。
鍾翔,東鄉族,1966年出生,甘肅康樂縣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代表性作家。曾在《民族文學》等刊發表散文多篇,其散文集《鄉村裡的路》曾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與會評論家石一寧、黃鳳顯、周明、石英、趙晏彪、劉大先、阿慧、黑正宏、石彥偉等,對鍾翔的創作進行了深入研討,認為其散文創作紮根於他所熟悉的臨夏山區,執著於鄉村傳統敘事的堅守,以誠樸的文風、紮實的敘事、溫潤的情感為民族寫作,為人民寫作,為日漸遠去的農耕文明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專家們希望鍾翔的散文創作在題材上進一步拓展,手法上力求創新,為促進和帶動臨夏地區文學創作和人口較少民族的創作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