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賊

討賊

討賊是漢語辭彙,

拼音:tǎo zéi

釋義:討伐賊寇。

出自《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詞目


討賊

拼音


tǎo zéi

引證解釋


討伐賊寇。
《左傳·宣公二年》:“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陽人去魯陽百餘里,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讎。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
晉 潘岳 《西征賦》:“健 子嬰 之果決,敢討賊以紓禍。”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六回:董卓與我,本無讎隙。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致堅敗績,將軍何安?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公乃國之至戚,猶自殢於酒色,而不思討賊,安得為皇家救難扶災之人乎!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臣誓討賊,以報國恩。陛下休聽小人之言,致生疑慮。
楊繼盛請誅賊臣疏》:“況臣官居兵曹,以討賊為職;然賊不專於寇敵,凡有害於社稷人民者,均謂之賊。”
杭世駿《質疑·諸史》:“當此之時,豪傑之士雖欲請命而後討賊,勢必不能,身為叛逆之民,必不能以一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