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色

漢語詞語

喜色,拼音是xǐ sè,漢語詞語,意思是欣喜的神色。出自《禮記·文王世子》。

解釋


欣喜的神色。 

出處


《禮記·文王世子》:“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
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
唐·趙璘《因話錄》卷六:“相公奏何事稱意,喜色充溢?”
宋·范成大《衡永之間山路艱澀》詩:“晚來出前岡,路坦亭堠促;將士走相賀,喜色如膏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眾將又請曰:‘丞相每聞賊加兵添眾,則有喜色,何也?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闔閭聞說是吳人,便有喜色。” 
清·吳騫《扶風傳信錄》:“十九日,素娥、翠雲來,皆有喜色。”
巴金《秋》八:“他的臉上帶著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