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鄉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下轄鄉

大興鄉位於都安瑤族自治縣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0公里,北毗永安鄉,南鄰高嶺鎮,東與五竹鄉交界,西與隆福鄉保安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66.70平方千米。

1933年,設大興鄉,屬都安縣。1958年,屬高興公社。1962年,大興公社改為大興區。1984年,大興公社改鄉。截至2018年末,大興鄉戶籍人口有37279人。截至2020年6月,大興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九頓圩。

2018年,大興鄉有工業企業10個,大興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歷史沿革


大興鄉
大興鄉
1933年,設大興鄉,屬都安縣。
1951年,為第十一區。
1955年,設大興區。
1958年,屬高興公社。
1959年,分設大興公社。
1962年,大興公社改為大興區。
1968年,復改為大興公社。
1984年,大興公社改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興鄉
大興鄉
大興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下轄鄉,位於都安縣西北部,東南與高嶺鎮接壤,西南和保安鄉交界,西倚隆福鄉,北與下助鄉、水安鄉相連人民政府駐九頓村,距縣人民政府駐地3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66.70平方千米。大興鄉現轄13個村民委員會(即:九頓、國隆、太陽、江仰、順安、加平、池花、林堂、弄模、骨龍、梅珠、古朝、丹江13個村委會),454個村民小組;聚居漢、壯、瑤、苗、仫佬、水等6個民族,2000年末人口28837人,2005年末總戶數7086戶,人口31968人。
全鄉總面積16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603畝,其中水田2802畝。
地形地貌
大興鄉地處半山區、半平川岩溶河谷地帶。地勢呈南北走向。地形分為中部屬峽谷平川,東西部為大石山區。境內最高峰刁喪山位於弄模村,海拔79.4米。
氣候
大興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春季濕度大,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9℃—21℃,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水文
大興鄉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澄江河源頭自大興鄉九頓村巴文電,流經國隆村到高嶺鎮三合村響水關與大興鄉太陽村的楞通小河匯合往南過高嶺鎮流入紅水河,境內河道長12.7千米
自然災害
大興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地質災害、乾旱、洪澇、大風、冰雹、倒春寒等。地質災害主要是危石,全鄉發現19處危石隱患,最為嚴重的是1991年梅珠村弄梅屯發生的石山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4人重傷。最嚴重的旱災是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連續10個月沒下雨,75%的農戶缺水。
自然資源
大興鄉耕地面積為19441畝,人均0.594畝,境內礦藏儲量較多的是石灰石、方解石等。石灰石、方解石系水泥、石灰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建築工業主要材料,方解石主要分佈在梅珠村、骨龍村帶。盛產牛尾樹、玉樹、楦樹、椿樹、苦楝、任豆樹、香樟樹、松樹、竹類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大興鄉
大興鄉
1989年,大興鄉設13個村公所、45個行政村。
2011年末,轄九頓、國隆、太陽、江仰、順安、加平、池花、林堂、弄模、骨龍、梅珠,古朝,丹江13個行政村;下設453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大興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九頓圩。
九頓村國隆村太陽村江仰村順安村加平村池花村
林堂村弄模村骨龍村梅珠村古朝村丹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興鄉轄區總人口3369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4人,城鎮化率2.89%。另有流動人口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6734人,佔49.66%;女性16964人,佔50.34%;14歲以下8705人,佔25.83%;15—64歲21310人,佔63.24%;65歲以上3683人,佔10.93%。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26809人,佔79.56%;有瑤、漢、苗、毛南、仫佬、水6個民族,共689人,佔20.44%;超過1千人的有瑤族6286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8.9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9‰,人口死亡率3.00‰,人口自然增長率7.59‰。
截至2018年末,大興鄉戶籍人口有3727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興鄉財政總收入114萬元,比上年增長5.5%。
2018年,大興鄉有工業企業10個,大興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農業
大興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909噸,人均145.68千克,其中水1926噸,玉米2983噸。甘蔗種植面積3179畝,產量11126.5噸;蔬菜種植面積4050畝,產量392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88萬頭,年末存欄0.97萬頭;羊飼養量1.73萬隻,年末存欄0.9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8萬羽。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大興鄉有商業網點256個,職工165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5321萬元,比上年增長9.1%,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675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大興鄉大興昔名“大察”(“大殺”),后以“大家興旺”之意易名大興。

交通


大興鄉
大興鄉
大興鄉境內有水(任)南(寧)過境二級公路15千米。大興鄉13個行政村全部通四級砂路。2009年丹江村修通通村水泥路4.5千米,2010年池花村修通通村水泥路1千米。2011年,太陽村修通通村水泥路6.2千米。全鄉453個村民小組中尚有52個屯(20戶以上)未修通屯級路。全鄉交通便利,水任至南寧高等級公路貫穿境內17.5公里,全鄉各村均已通村級公路。都安縣母親河—澄江河發源於鄉境內的“楞燕”,流經境內12公里。

社會


2002年,全鄉財政收入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6元。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實施水(任)南(寧)公路兩旁竹林綠化帶建設,積極引導群眾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山羊養殖、酒餅加工、山葡萄、早熟桃和茶辣種植等特色產業,2002年山羊飼養1.45萬隻,年末存欄0.98萬隻,年產值200萬元,酒餅加工400噸,產值12萬元。
該鄉有13所村完小(含鄉中心小學),1所中學,48個教學點。目前在校學生5335人,教職員工214人。鄉文化廣播站藏書5000多冊。
在實施扶貧攻堅決戰決勝階段中,該鄉湧現了“干就干好,讓群眾滿意”的革命烈士—築路英雄王任光。
教徠育事業
2011年末,大興鄉有幼兒園3個,在園幼兒150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3所,在校生人3280人,專任教師21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1所,在校生1311人,專任教師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9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1993年12月,大興鄉建成有線電視接收站。2011年末,大興鄉有線電視用戶280戶,人戶率65%。村村通廣播電視用戶達6000萬左右,入戶率81.8%。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興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4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5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大興鄉有體育場18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興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村衛生所13所;病床23張,其中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68張;固定資產總值38.4575萬元。大興鄉有專業衛生人員33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944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052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大興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8戶,人數68人,支出1224萬元,比上年增長4.6%,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長2.1%;醫療救助9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90人次,共支出1.47萬元,比上年增長2.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90戶,人數5913人,支出443萬元,比上年增長3.5%,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4.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18萬元,比上年增長4.5%。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