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鄉

遼寧葫蘆島市南票區大興鄉

大興鄉,隸屬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地處南票區東南部.

196徠2年,為東青堡、石灰窯2公社;2002年,撤銷石灰窯子、東青堡2鄉,合併設立大興鄉。截至2018年末,大興鄉戶籍人口為23133人。截至2020年6月,大興鄉轄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大興堡河南村。

建置沿革


1962年,為東青堡、石灰窯2公社。
1徠983年,改鄉,屬錦西縣。
1989年7月,錦西市(縣級)升地級市,2鄉劃歸錦西市。
2002年,撤銷石灰窯子、東青堡2鄉,合併設立大興鄉。
2011年,將連山區大興鄉划入南票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興鄉轄12個行政村:東青堡、二道河、河南、河北、鴨子廠、陳家屯、邸屯、仇化屯、土檯子、石灰窯、三檯子、二檯子,下設11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興鄉轄12個行政村:東青堡村、二道河子村、大興堡河南村、大興堡河北村、鴨子廠村、陳家屯村、邸家屯村、仇化屯村、石灰窯子村、二檯子村、三檯子村、土檯子村,鄉人民政府駐大興堡河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興鄉地處南票區東南部,南與高橋鎮、塔山屯鎮相連,西與張相公屯鄉、虹螺峴鎮相連,東北與錦州市城區、凌海市相鄰,行政區域面積104.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興鄉地處遼寧西南部半丘陵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西部為山區,南部為丘陵。境內最高峰小虹螺山位於西部過界,海拔721米;最低點位於東部與凌海南部接壤處,海拔15米。

氣候

大興鄉多年平均氣溫8.9℃,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27℃。無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降水量59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8月,占年降雨量的70%。結凍土深度年平均75厘米。

自然災害

大興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大風、洪澇、冰雹、蟲災。春旱、秋旱多有發生,2003年春播時連續兩月下雨,大田作物減產三四成。

自然資源

大興鄉境內礦藏資源有黃金、鉛鋅、膨潤土硅石等,其中位於楊和溝水泉金礦探明黃金儲量5.2噸。有林地2.9萬畝,荒山萬畝。有野生動物4種。耕地面積6.4萬畝;林地面積2.85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大興鄉總人口2297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7人,城鎮化率2.6%。總人口中,男性11595人,佔50.46%;女性11382人,佔49.5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937人,佔91.1%。2011年,人口出生率4.58‰,人口死亡率6.29‰,人口自然增長率-1.7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04.8人。
截至2018年末,大興鄉戶籍人口為23133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大興鄉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5個。

農業

大興鄉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732噸,其中玉米26236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花生、蔬菜。2011年,花生產量688噸;蔬菜種植面積0.38萬畝,產量1259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圓蔥、胡蘿蔔,其中胡蘿蔔15噸,大白菜200噸。
大興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3萬頭,年末存欄17020萬頭;羊飼養量3.5萬隻,年末存欄2.2萬隻;牛飼養量0.49萬頭,年末存欄0.34萬頭。
2011年,大興鄉水果種植面積8.24萬畝,產量8104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李子,其中蘋果產量3082噸,梨產量3339噸。

工業

2011年,大興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1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興鄉有小學2所,在校生1042人,專任教師108人;初中1所,在校生452人,專任教師7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70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興鄉有衛生院1所。專業衛生人員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大興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2戶,人數764人,支出30560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9人,支出12.3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2人,支出29.9萬元,比上年增加10%;農村醫療救助950人次,共支出8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臨時救濟410人次,支出9萬元,比上年增長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6人。
大興鄉
大興鄉

郵政電信

2011年,大興鄉有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5%,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3千米,主幹電纜達160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600個,其中佔用埠總數550個,寬頻接入用戶550戶,比上年增加60戶。

交通


大興鄉境內有306省道經過。
大興鄉
大興鄉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大興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在大興堡河南村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