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ox

Google出品的一款郵件產品

Inbox(Inbox by Gmail),是美國google公司於2014年10月份發布的一款郵件類產品,是繼Gmail之後,google發布的第二款郵件類產品,支持網頁和移動客戶端訪問(Android、iOS),和Gmail無縫連接,完全同步。目前尚未完全開放,採用邀請制進行試水,暫時只支持Gmail。

操作指南


申請使用

Inbox目前尚未開放,採用邀請制進行試水,想嘗鮮Inbox有兩種辦法:
向身邊已有使用資格的朋友索要邀請碼。(要到就能用)
發送申請郵件到[email protected]申請體驗資格(通常隔天就會通過郵件回復,收到之後直接登錄Inbox即可。郵件末尾雖然提供了邀請碼,但你不需要輸入,你也找不到地方輸入,Google已經把你的Gmail賬號記錄在Inbox的白名單里了,省去了你手動激活的麻煩)

設計理念


在一些歐美的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見過過去老闆的辦公桌上會有一個兩層的盒子,一層寫著In,用於接收要做的事,另一層寫著Out,完成了的東西就放在這裡,秘書看到會拿走交給相應的人。Linux系統中最常見的Save按鈕的圖標就是這個盒子。
Inbox的設計理念很純粹,就是仿製的這種收件箱,一切未讀的郵件、要做但未做的事情,都會被放在收件箱里,看過了或是做完了就可以Sweep掉,眼不見為凈,全部Sweep了收件箱就會變成空的,不會看著眼煩。
你可以理解為Inbox是Gmail郵箱和Google Keep待辦記事的結合體,它把生活中各種日程消息整合到一起,接下來有什麼要做的一目了然。
Inbox中,所有的未讀郵件、待辦記事都會出現在Inbox中,已讀的郵件和已完成的待辦記事會被歸到done中。你可以在產品首頁左側的隱藏抽屜中找到這些項目。

主要功能


衝破思維慣性,更輕的郵件列表
傳統的郵件列表都是按照郵件的到達順序排列,不區分內容和具體時間,已讀未讀的都在一起,僅僅通過加粗來標記未讀,通過諸如收件箱、未讀、文件夾等方式區別。
Inbox將所有郵件的組織方式徹底重組,以“天”為單位將郵件匯聚,同一天的郵件會被匯聚到原本一封郵件大小的區域,點開可以查看詳情,屏幕空間佔用大大減少。長時間未讀的郵件會以“上周”、“上一個月”等方式匯聚,方便篩選,減小視覺上的搶眼程度。
Highlights——更直觀的郵件預覽
在Inbox中,郵件預覽不單單隻是顯示正文的文字,而是會優先顯示正文里的圖片、附件預覽圖、視頻等多媒體文件,讓人對郵件的內容更加一目了然,方便決定是要詳細閱讀,還是直接收起來。
HightLights還會實時追蹤內容的變化,並實時更新。Gmail和Inbox的首席設計師JasonCornwell舉了這麼個例子:“如果你的航班信息發生了變化,即使航空公司沒有給你發送航班信息變更的電子郵件,但Highlights依然會為你保持更新。Highlights會實時追蹤信息。”。待辦記事也是如此,如果你在網頁端修改了Reminder的內容,手機上不需要刷新,立馬就會同步到最新的狀態。
Bundles——高效的內容聚合
Bundles是Gmail中Tag的擴展,相當於一個興趣群組,相同性質的郵件會被匯聚到一個Bundle顯示,用戶直接根據內容來決定是否查看郵件,而不用挨個看發件人和摘要。看完直接sweep掃除,眼不見未盡,應證了產品名稱,這就是一個收件箱,看過的就消失。
每個Bundle可以單獨設置提醒方式(郵件到達時提醒、一周一次、一個月一次),間接屏蔽惱人的提醒郵件的同時,又不用擔心錯過重要郵件。
Inbox默認提供了七種Bundle,分別是:
Travel,旅行「專門彙集酒店預訂確認郵件,機票購買郵件等信息」
Purchases,購買「專門彙集網路購物收據,商品推銷廣告郵件」
Finance,金融「專門彙集銀行發來的賬單、通知等郵件」
Social,社交「專門彙集一些社交網站發來的互動通知郵件」
Updates,更新「專門彙集網站發來的賬號信息通知郵件」
Forums,論壇「專門彙集論壇發來的訂閱郵件,討論組消息推送郵件」
Promos,廣告「專門彙集網路促銷,優惠等廣告郵件」
Inbox支持用戶自己創建Bundle,可根據發件人、收件人、郵件標題關鍵字、郵件正文關鍵字、排除關鍵字,進行分類。
Bundles功能對郵件進行了高效的分類整理,再也不需要未讀列表、郵件歸檔,一切盡在收件箱。
Pin——升級版的星標
Inbox採用了Pinterest中Pin的概念,以此取代星標的功能。Pin的概念更接近便利貼,把重要的郵件、待辦事記釘在首頁,並且不能Sweep掉。星標只做到了分類,而Pin還起到了提醒的作用。比如你看中了促銷郵件中一件商品,想下班去買,只要把這封郵件Pin一下,它就會被釘在首頁。
已讀的郵件被Pin了,就會重新出現在Inbox中,即被視為未讀
首頁右上方有個開關,用於切換Pin視圖,開啟Pin視圖,只有被Pin過的內容會出現在這裡,關閉Pin視圖,所有未讀郵件和未完成待辦事記都會顯示在首頁。
Reminder——重要事情不錯過
Inbox還有待辦事記的功能,支持直接創建待辦事記,比如:記得給老婆買生日禮物,待辦事記會和Pin過的郵件一起出現在首頁,不會被Sweep掉。
新建的待辦事記會被默認標記為Pin,如果不是很重要你不想一直看到它,你可以手動取消這個Pin,這樣它就成為一個普通的待辦事記。
Reminder的引入很符合Inbox的功能定位,效率為先。郵件的內容很有可能會被轉化成待辦事記,一切需要提醒的事情都放到Inbox里,Inbox既是郵箱,又是待辦事記。
Material Design——全新的交互方式
作為Android5.0之後發布的Google官方產品,Indox打一出生就是Material Design的視覺風格,扁平化的配色,陰影、動效、觸感反饋一應俱全,操作感覺非常流暢。
首頁的右下角大大的紅色加號,採用了類似Path的交互方式,點開可以創建新郵件、創建新待辦事記、發送邀請,並提供了3個常用聯繫人,點擊可直接發信。

區別


Inbox和Gmail同為Google旗下的郵件產品,其功能上存在大範圍的重疊,並且官方支持兩者的同步,不會因為 Inbox收了信,Gmail中就沒了。
Inbox的誕生,起源於Google內部對於Gmail的爭論,工程師認為功Gmail太過於簡潔,一些高級功能不應被刪除,但產品/設計團隊卻拿出了大量的用戶調研數據,證明大部分用戶其實很少用到那些高級功能,Gmail應該被簡化。
爭論的最終結果,就是Gmail將繼續保持簡潔(官方數據顯示:普通用戶一天大約會收到5封郵件,其中包含大量的促銷、廣告等無須回復的內容),高級功能將被隱藏(回復/轉發等,這在Gmail團隊看來屬於高級功能)。同時,Gmail團隊著手針對每天需要處理大量電子郵件的重度用戶開發一款獨立產品——這就是Inbox。(官方數據顯示:谷歌員工每天收到約450封電子郵件,其中許多電子郵件都要求至少看一遍,相當一部分還需要回復)
因此Google發布Inbox並無意替代Gmail,而是針對電子郵件的重度用戶單獨發布了一款更加註重效率的產品,Inbox的內容和賬號體系很大程度還是依賴於Gmail的。
從已發布的產品來看,Inbox在效率方面確實優於Gmail,Gmail上很多優秀的功能也被繼承了下來,並且加入了大量的創新,對Gmail不熟悉的用戶在初次使用時會遇到很多不理解的情況,雖然Inbox的教學提示非常豐富,但還是不足以滿足新用戶的所有疑問。對於極客來說,Inbox的邏輯非常好理解,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比較難以理解為何一個郵箱居然會如此複雜。
Inbox的核心是效率,比較適合工作等有用郵件數量較多的場合,對於私人生活使用確實略顯激進,有的用戶會不知道看過的郵件被收到哪兒去了。但畢竟,除了工作需要,日常生活中郵箱更多的是被用於註冊和登錄,真正被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已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