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文橋鄉的結果 展開

文橋鄉

廣西全州縣鄉鎮(已撤併)

文橋鄉位於縣境北部,清屬升鄉,民國22年(1933年)屬昇平區,31年屬同義鄉、福覺鄉。

人口介紹


解放初屬黃沙河區, 1950年3月建立文橋區,1952年改第九區,1957年秋分為文橋、江頭、栗水3鄉,1958年秋3鄉合併為文橋公社,1961年屬廟頭大區,翌年恢復文橋區,1968年撤區仍為文橋公社,1984年稱文橋鄉至今。鄉政府駐地文家村,距縣城44公里。鄉域東南鄰廟頭鎮,西連大西江鄉,北接湖南省東安縣,總面積335平方公里。鄉屬設文橋、新塘、定美、百仁、紫崗、圳頭、江頭、蛟潭、諫祿、錦福、易福、鄧家、楊福、洋田、長坪、栗水、白毛17個村公所,274個自然村,計1.49萬戶,5.2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6人,其中非農業人939人。全鄉人口中漢族5.21萬人,瑤族48人,其它14人。

地理優勢


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面環山,中部為丘陵地帶,鄉域系盆地,古稱四里洞。建有土箕山和雙坡渡二座小水電站和蓑衣塘、楊福、紫崗、連魚塘、大河源5座小型水庫,蓄水量為1000多萬立方米。境西北舜皇山有小量原始森林,但舜皇山山頂至玉陛源口與湖南東安縣大廟口林場的省界線未定清;玉陛源口至新塘村公所寨子腳的省界線,從西往東全長近30公里,已基本落實,標記是採用埋界石和挖溝定界線。境內儲藏有鎢、金、煤等礦,煤礦儲量豐富,建有縣辦紫崗煤礦。
文橋鄉[廣西全州縣鄉鎮(已撤併)]
文橋鄉[廣西全州縣鄉鎮(已撤併)]

農業發展


全鄉有耕地6.35萬畝,其中水田4.86萬畝,旱地1.49萬畝,盛產稻穀,素有“文橋穀倉”之美稱,列為廣西商品糧基地鄉。1990年開始推廣壟稻溝魚栽培技術,試驗2340畝,早稻每畝增產36公斤,晚稻每畝增產30.7公斤。椐調查早稻溝魚208畝,畝產魚10.6公斤;晚稻溝魚94畝,畝產魚4.2公斤。當年糧食總產量3085萬公斤,人均有糧591公斤。該鄉還兼種雜糧、油桐、柑桔及茶葉等經濟作物。1990年全鄉有柑桔0.96萬畝,年產果1100噸。年人均純收入764元。
林業是該鄉一大優勢,全鄉封山育林20萬畝。有四級林場2個,經營面積1萬餘畝;鄉辦林場2個,經營面積3萬畝;村辦林場12個,經營面積5萬畝。主要樹種有松、杉、柏等,年林業總收入278.37萬元。
有鄉辦企業16家,村辦企業25家,聯戶72家,個體戶1597家,共有從業人員3061人。1990年總收入1108萬元。主要產品是煤和電,年產煤47780噸,發電166萬千瓦時,金砂55公斤,3項收入佔全鄉企業總收入的55%。
商業以供銷社和17個村公所的雙代店為主,並有個體商販412家。建有文橋、楊福二個市場,圩亭建築面積189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全鄉商業網路。

交通優勢


交通方面,有黃沙河至文橋紫崗公路,可通全州縣城、桂林、湖南永州。全鄉17個村公所,除白毛外,都有鄉道通車。境內建有楚粵亭,位於錦福村公所與湖南東安縣交界處;甑山庵在紫崗煤礦附近,環境幽雅,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湘桂邊界香客絡繹不絕,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學辦教育


1990年,有鄉辦初中4所,25個班,學生1700人,教職工114人;小學18所,教學點37處,學生6642人,教師224人。鄉醫院1所,醫療點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