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兜山

鴨兜山

鴨兜山位於廣東省信宜市貴子鎮,山既高且陡,山頂縱橫,由無數個小山頭和一個個盆地組成,因四面的山坑都朝向鴨兜塘。好似餵鴨的兜而得名,山上產鴨兜茶。清初以前,該山為瑤民居住之所,有明、清時期“過山瑤”村落遺址。懸崖石洞有古代瑤族墓葬。1982年廣西瑤胞派人前來山上尋取祖先遺骨,在懸崖石洞中找到古代瑤族骨埕和遺骨。鴨兜山下平民村有古代瑤家石屋寨遺址,平民爐堂下村有牛洞古代瑤人煉鐵爐遺址。山上有連片大面積天然草場,有公社時期留下的山茶場,和鴨兜大水塘。

環境


鴨兜山俯視圖
鴨兜山俯視圖
鴨兜山大土丘,一望無垠,遠遠地只能看見與天相接的雲。上山途中,到處都是松林,參天聳立,風景秀麗,山峻林密,還有多種不同的植被形態。山上有草原,如果運氣好,還能看見成群的黃牛在山上吃草。山塘旁邊是千丈的峭壁,對面山上有野山梨,季節不同表現的景色也不同進入你眼帘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優美醉人的自然環境、風景秀麗的大自然風光、幽雅清新的深山空氣。

傳說


據說鴨兜塘這些盆地原來是一個天池,由於被後人破壞,放幹了池水就變成了今天的盆地,看上去山頂既像一個低丘 平原,又像一個高原盆地群。一個個的小山頭又像一個個屹立著的威武戰士。
傳說很久以前鴨兜山上只有一個很大的天池,池水清澈見底,四周生長著很多茶樹,下游有兩條很長的小 溪,小溪邊樹木茂盛。某一年的農曆七月十四,牛郎約織女到鴨兜山相會,那天,天氣十分炎熱,牛郎趕著和自己一起長大的那頭水牛與織女相約來到鴨兜山,他們一邊放牧、一邊採茶、一邊唱歌、一邊訴說著別後的相思苦。
鴨兜山
鴨兜山
大樹下、茶林邊、天池裡,成了他們盡情忘我地玩耍、嬉戲的好地方,他們的嬉戲聲和陣陣的戲水聲驚醒了正在午休的王母娘娘,她惱羞成怒:怒牛郎織女不識好歹,竟然驚醒她的美夢;怒織女不顧犯天規,公然下凡與牛郎幽會。於時立刻組織天兵天將500多人,趕到 級 山捉拿織女回宮,他們把天池圍得嚴嚴實實,並組成人牆把牛郎織女分隔開來,牛郎在大池,織女在小池,就這樣,一對有情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了。一個個天兵天將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山頭,人們把大池叫作牛郎池,把小池叫作織女池。
鴨兜山
鴨兜山
為了記住這個故事,人們把它編寫成一民間戲劇叫做“牛郎織女天池戲水,王母天兵棒打鴛鴦”,目前該戲劇在民間還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