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樂能
田樂能
能樂曾是日本武士階層的式樂。處於鼎盛時期的田樂能,給予猿樂能的發展有極大影響,隨著猿樂能得到將軍的支持而興盛時,田樂能也就完成了自己所承載的歷史任務而衰落下去,再次走向民間作為民俗而保留至今。應仁之亂以後,幕府體制弱化和寺社的衰退,對能樂的發展打擊很大。
能樂曾是日本武士階層的式樂。直到今天它仍得到原武士階層的支持。如果單方面談論聲樂的表面性,能樂所說唱的故事全是東西融合的樂曲,並且像前面敘述地一樣,它也大量接受著聲明的影響,更不用提曲舞的旋律,其實田樂能與其它任何的曲樂哪個不是很強地受到著前人所做音樂的影響呢!
田樂能是以中國傳來的雜技中文藝的散樂為要素,在其發展過程中施加於作為田植儀式的田舞、即為地方上的神事祭祀服務的舞蹈所形成的。
田樂來源於古代的樂舞“田舞”,田舞最初是祈禱豐年的祭祀儀式,後來被引入宮廷成為御用樂舞,但迅速又被其他樂舞壓制而衰落,其中一部分被庶民所接受成為田樂而發展起來,因朝廷廢除“散樂戶”從而使散樂流傳到民間,某些散樂藝人散樂與田樂這種民間藝能相結合,表演帶有雜技性質的表演,如“一足”、“高足”、“刀玉”等,使田樂從一種民間祭祀儀式轉化為一種藝術形式。田樂真正成為職業化的藝能是在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田樂中的歌舞發展成為田樂能,其曲目有《菊水》、《合浦》、《二星》、《北野物狂之能》、《尺八之能》、《法然上人之能》、《四隻鬼之能》、《源氏之能》等等,狂言部分,有很多與能狂言是共通的,如《山行》、《宗論》、《附子》等。這些劇目的基本結構,已經具備了序、破、急的體制,從戲劇構成部分來看,其中有故事情節,有對話,有歌舞,也有舞台動作,還有歌隊和樂隊的演唱和伴奏。處於鼎盛時期的田樂能,給予猿樂能的發展有極大影響,隨著猿樂能得到將軍的支持而興盛時,田樂能也就完成了自己所承載的歷史任務而衰落下去,再次走向民間作為民俗而保留至今。
應仁之亂以後,幕府體制弱化和寺社的衰退,對能樂的發展打擊很大。僅僅只有服部小次郎信光、其子長俊、金春禪鳳等通過創造華麗並富有戲劇變化的曲目獲得了一般觀眾的好評。而此時的田樂和近江猿樂幾乎已經消亡了。16世紀後半期,大部分能演員逐漸投靠那些有勢力的大名以尋求支持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