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

家塾

【名稱】:家塾

【拼音】:jiā shú

【注音】:ㄐㄧㄚ ㄕㄨˊ

詞語解釋


【名稱】:家塾
指塾師在自己家裡或借用祠堂廟宇開館設學,學生交納一定“束修”入學就讀的-----稱“家塾”也稱“門館”
私塾分三個種類:一是“家塾”;二是“村塾”也稱“族塾”;三是“坐館”也稱“教館”。

基本解釋


◎ 家塾 jiāshú
[family school] 舊時請老師到家裡來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

詳細解釋


《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相傳 周 代以二十五家一閭,閭有巷,巷首門邊設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請教師來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親友子弟。宋 陸遊 《小雨》詩之二:“諸孫入家塾,親為授《三蒼》。”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臣聞朝廷開學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辟家塾,隆師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紅樓夢》第七回:“我們家卻有個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師的,便可入塾讀書,親戚子弟可以附讀。”郭沫若 《葉羅提之墓》:“葉羅提 七歲的時候還在家塾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