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德振

谷德振

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地質學家、構造地質學與地質力學家。中國工程地質學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工程地質工作,創建我國第一個工程地質研究室。對水利水電、鐵路、國防、礦山和核電工程等方面建設事業有突出貢獻。如對長江三峽、葛洲壩水電站、佛子嶺水電站、大亞灣核電站、二灘水電站、成昆鐵路等重大工程項目,開展全方位的工程地質論證和決策,成績卓著。提出岩體結構的全新概念——岩體結構制約岩體物理力學的性狀和岩體變形破壞機制及控制岩體穩定性的著名論斷,推動我國工程地質學的整體發展,為我國工程地質學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簡介


谷德振,(1914~1982),河南省密縣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工程地質、地質力學家。 1942年,谷德振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1942年~1946年任職於四川省地質調查所,1946年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工程師,1946年~1949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曾在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指導下從事地質力學和礦產資源的研究,特別是在小構造方面有較深的研究和認識。他撰寫並與同事合著《四川南江旺倉間火成岩體侵入之時代》(1945年)、《大渡河下游沙灣五渡溪一帶鋁土頁岩》(1945年)、《從節理髮育之狀況討論重慶溫泉附近之地質構造及溫泉成因》、《浙江桐廬帚狀構造》、《江西贛南山字型脊柱構造性特徵》等論文。1982年6月22日 病逝於北京,享年68歲。
他的家鄉谷桐村處於丘陵地,煤炭資源較多。父親從事採煤業,這對谷德振志向與後來所從事的事業有決定性的影響。1936年北京育英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加之身患重病,綴學在家。1939年5月幾經輾轉,復學於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

早期研究方向

1942年畢業後到重慶四川地質調查所工作。限於經濟困難,辦礦助研。抗日戰爭勝利后,他從四川地質調查所轉入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1946年隨地質所東遷南京。從1942-1946年,谷德振先後在侯德封教授和李四光教授指導下,從事礦產資源和地質力學研究,取得早期成果,先後發表在《地質論評》上。1949年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工程師。

轉向工程地質研究

1951年任地質部工程師兼淮河工程地質隊隊長,1954年任地質部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地質隊隊長,兼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技術顧問委員會顧問,1956年兼任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總工程師。1956-1957年任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副所長。1957年回中國科學院,一直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兼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室主任。1958年兼任中國科學院甘青綜合考察隊引洮工程地質隊隊長。1959年兼任中國科學院南水北調隊副隊長兼工程地質分隊隊長。1959年以後,兼長江三峽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1965-1967年被聘為西南鐵路指揮部總工程師兼顧問,同時任國家科委成昆、川漢、襄渝鐵路工程地質專家組組長,爾後,谷德振先後深入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現場,如葛洲壩水電站、金川銅鎳礦山、大亞灣核電站、多處國防工程、過黃河隧洞等;尤其二灘水電站,這是他生前主持的最後一個重大項目,彙集20多個單位、上百餘位科技人員,開展了全方位的工程地質論證;為此,他不顧年高多病,嘔心瀝血,一絲不苟地組織與協調,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1980年穀德振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1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京區模範黨員。1955、1962與1978年三次參加了全國科學規劃會議。1979年主持召開首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

成就


嶄露頭角

《雲南一平浪鹽礦地質》是谷德振撰寫的畢業論文,標誌著他一開始就從事礦產資源的研究。在四川地質調查所期間,為辦礦,他從事了近一年的關於螢石等的調查與研究,發表了《四川酉陽重晶石、螢石地質》、《大渡河下游沙灣五渡溪一帶鋁土頁岩》等文章。自轉入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以後,在李四光教授指導下,主要從事構造地質與地質力學研究,先後撰寫或與同事合著了《四川旺蒼區域地質》、《從節理系統討論重慶北溫泉成因》、《浙江桐廬帚狀構造》、《江西贛南山字型脊柱構造特性》等10餘篇科學論文。經過6年工作,谷德振地層、岩礦、地史,尤其中小型構造方面有了較紮實的功底,為後來他所從事的工程地質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創中國工程地質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百業待興,急需工程地質人才服務於工程建設。谷德振服從國家需要和組織決定,放棄自己所熱愛的專業——構造地質與大地構造,走上了開創中國工程地質的道路,一干就是30多年。
1951年起,谷德振首先參與了治淮工程。他常駐工地,奔波於佛子嶺、響洪甸、磨子潭、梅山、南灣等工程之間,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積累了新鮮經驗,形成了“岩性、構造、地下水”三要素的認識;
1952年起,他參與了長江流域幾座大橋(武漢、南京、蕪湖、江陰、宜都等)的工程地質勘測與決策;尤其武漢長江大橋橋址地層岩性、地質構造與區域的對比,很好地解決了橋墩的定位。50年代,谷德振還做了三件有意義的工作,一是長江三峽工程;二是新疆地下水;三是中國岩溶。這些均是具開闢新領域意義的工作,為我國相關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
1959-1961年主持了西部南水北調工程地質調查,首次觸及高山峽谷區的工程地質,形成了區域穩定性的重要概念。
1963-1965年,谷德振主持了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總結,雖然限於水利水電,但在我國首次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系統總結,對工程地質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64-1965年,受國家科委的委託,以工程地質專家組組長的身份對襄渝、湘黔、成昆等鐵路進行考察,針對病害提出科學決策,大大促進建設的順利進行。十年動亂時期,谷德振仍堅持科研與諮詢,先後深入現場,常駐現場,如新疆、金川、葛洲壩、許多國防工程、核試驗基地以及核電站等,提出了超前工程地質預測,進行了前期可行性論證與綜合評價等。
1976年及其以後,谷德振心情舒暢,更加忘我地工作,不僅深入重大工程建設的工地,進行現場諮詢,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還著手籌組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打開了與國際交往的大門;還應部門和大專院校的邀請,作了多場學術演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組織百餘人的科研隊伍,為二灘水電站開展前期可行性論證,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創立岩體工程地質力學

他在大量工程實踐基礎上,依據中國地質構造特徵,總結了工程成功與問題的經驗,創立了“岩體工程地質力學”這一新的學科。提出了岩體結構的全新概念,結構面和結構體是構成岩體結構的兩個基本單元;鮮明而深刻地提出了岩體結構制約岩體物理力學性狀、岩體變形破壞機制、控制岩體穩定性的著名論斷。一經問世,立即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多方引證,從而推動我國工程地質學的整體發展,為我國工程地質學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為系統闡明這一學說,1979年,出版了《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專著。

工程地質學的貢獻

在工程地質領域,可以說谷德振的貢獻是全方位的。
在理論上,除系統提出“岩體工程地質力學”以外,在區域工程地質方面,首次提出區域穩定性的中心命題,並指明斷裂活動性和地質活動性是解決這一命題的突破口;在專門工程地質方面,強調了“吃透設計意圖”,開展工程地質超前預報;隨著工作的深入,谷德振又及時地把“結構”觀點引向土體和水文地質,提出了“土體結構”、“水文地質結構”新概念;進入80年代,根據學科動態,又適時地提出了“環境工程地質”的概念。此外,谷德振十分重視理論性的總結,由他親手或指導下的總結,不下近10項。通過這些總結,不僅使經驗理論化與系統化,而且均指明了今後的發展方向。
在實踐方面,谷德振曾工作、諮詢與擔任顧問的工程不下百餘項,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泥化夾層的識別與處理、橋址的定位、金川礦山的預報、國防工程的論證、鐵路選線與重大問題確立、病害處理決策以及不少工程的前期可行性論述,均留下令人難忘的記憶和佳話,為工程、為國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人才培養


谷德振在育人方面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直接培養的研究生7位,似乎不多,但直接接受他培養與教誨的,不下數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谷德振直接領導下的科技人員約百人,在他言傳身教,直接教誨下,培養了不少學科帶頭人或業務中堅;鑒於谷德振深入各類工程現場,不少現場技術人員聆聽過他的發言、報告或演講,尤其陪同谷德振到野外考察,從一個地質現象到一個工程條件的論證,從一個工程的關鍵入手到整個工程的評估,均得到深切的教育。谷德振的艱苦樸素、治學嚴謹、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令人仰慕,深受大家的愛戴。追思往昔,令人懷念!

主要論著


論文

1 楊敬之,谷德振。四川南江旺蒼間火成岩體之侵入時代。地質論評,1945,10(1-2):37-42.
2 谷德振。廣元旺蒼區域地質。四川地質調查所。地質叢刊,1945.
3 錢尚忠,谷德振。大渡河下游沙灣五渡溪一帶鋁土頁岩。地質論評,1945,10(1-2):51-55.
4 谷德振。四川酉陽重晶石、螢石礦地質。四川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1946.
5 谷德振。從節理髮育之狀況討論重慶溫泉附近之地質構造及溫泉成因。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叢刊,第7號.1948,7.
6 谷德振。贛南山字型構造之脊柱與其構造線之干擾。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叢刊,第8號.1948.
7 谷德振。北滿地質礦產調查隊小興安嶺之行。科學通報,1951,1-2(2).
8 谷德振。江西永豐縣梁坊橋變形礫岩(英文).中國地質學會志,1951,31:9-22.
9 谷德振。大別山的東北角。科學通報,1951,1-2(12).
10 谷德振。淮河流域的地質構造。科學通報,4月號.1954.
11 谷德振,戴廣秀。淮河上游東西向構造線對水工程建築物的影響.1954年。地質知識,1954(6).
12 谷德振。中國水利樞紐築壩工程地質條件特徵。地質論評,1957,17 (2):251.
13 谷德振。武漢長江大橋基礎處理所需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北京:地質出版社,1957.
14 谷德振。武漢長江大橋橋渡線地質。科學記錄。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15 谷德振。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地質勘探。地質知識,1956,(2).
16 谷德振。長江流域工程地質分區圖的商討。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北京:地質出版社,1957,4.
17 谷德振。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地質.科學紀錄新輯,1958,2(6).
18 谷德振。中國喀斯特研究現狀。科學通報,1961.
19 谷德振。喀斯特研究與生產建設的關係。光明日報,1962,8,21.
20 谷德振。地質構造與工程建設。科學通報,1963,10.
21 谷德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地質構造問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22 谷德振。地下建築物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岩石地下建築技術。北京:建築工業出版社,1977.
23 谷德振。岩體結構的分類及其質量係數的確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79,2.
24 谷德振。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專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25 谷德振。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發展。地質論評,1982,28(2)180-183.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委員會首屆學術會議學術總結報告,1979年11 月.
26 谷德振。重大工程建設前期的地質工作。自然辯證法通訊,1981.

專著

在1979年,出版了《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專著。
創立頗具中國特色的“岩體工程地質力學”這一新的學科,提出岩體結構的全新概念——岩體結構制約岩體物理力學的性狀和岩體變形破壞機制及控制岩體穩定性的著名論斷,推動中國工程地質學的整體發展,為中國工程地質學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