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陳文新的結果 展開
- 土壤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寧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鄭州大學教授
-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副教授
- 武漢大學教授
- 革命烈士
陳文新
土壤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文新,女,1926年9月23日出生於湖南瀏陽,土壤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在蘇聯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獲副博士學位。
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58年在蘇聯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獲副博士學位;1959年學成回國後進入北京農業大學從事教學和農業科研工作;1982年至1983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做訪問學者;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直從事土壤微生物學與細菌分類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
1942年,陳文新遠赴武岡戰時中學——國立第十一中學(現岳陽市一中)求學。
1945年,陳文新高中畢業回到家鄉教了兩年小學。
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學系。
1958年,獲前蘇聯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副博士學位。
1959年1月,回國后在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系工作。
1982年至1983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做訪問學者。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文新是烈士的女兒,父親陳昌(陳煥然,字章甫)是毛澤東主席當年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的同窗摯友,后隨毛澤東參加革命,加入共產黨,隨周恩來參加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后,被捕入獄,1930年2月被反動派殺害。當時,陳文新只有3歲,其大姐12歲,二姐8歲,母親毛秉琴一人艱苦求生,將她姐妹3人撫養成人。
陳文新的父親犧牲后,母親靠替別人縫補衣服換得男勞力為家裡耕種幾畝水田。父親犧牲時,陳文新的大姐剛讀完小學五年級,家庭所迫,就靠自學,在15歲的時候冒充17歲考取了小學教師資格,從此擔負起養活全家的任務。陳文新也才因此有了上學的機會。
時間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獎機構 |
2001年 | 二獎等 | 自然科學 | 國家 |
1998年 | 一獎等 | 科技進步 | 農業部 |
1996年 | 一等獎 | 高校優秀教材 | 農業部 |
1995年 | 二獎等 | 科技進步 | 教委 |
1991年 | 科技進步 | 教委 | |
1986年 | 一獎等 | 科技進步 | 農業部 |
個人榮譽
時間 | 所獲榮譽 |
2001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9年 | 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範人物 |
2017年 | 中國有機肥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
自二十世紀70年代起,她主持研究中國根瘤菌資源調查與分類。在她卓越的領導下,組織全國20餘個單位的微生物學工作者,共同完成全國32個省(市)600多個縣,不同生態條件下各種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調查,保藏根瘤菌近兩萬株,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根瘤菌種資源庫,發表2個根瘤菌新屬,所發表新種數量約佔全部已知根瘤菌物種的三分之一;發現一批抗逆性很強的根瘤菌種質資源;從分類學角度獲得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關係的新認識。
陳文新參加並組織完成對全國32個省(市)700個縣的豆科植物結瘤情況調查,採集根瘤標本7000多份;新發現可以結瘤的豆科植物300多種;分離並保藏根瘤500多株;在數量上和所屬宿主各類上占重要地位。發現了一批耐酸、鹼、鹽、高溫、低溫性強的珍貴根瘤菌種質資源,並對近2000株具代表性的根菌進行分類和系統發育研究,描述並發表瘤菌的2個新屬、8個新種。已建成目前國際上菌株數量最大、性狀信息最豐富的根瘤菌的根瘤菌資料庫。
完成全中國範圍內豆科植物結瘤情況調查,分離根瘤菌9,000多株,建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菌庫,發現了一批珍貴的根瘤菌種質資源。
率先在中國建立具世界先進水平的細菌分子分類實驗室,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根瘤菌分類、鑒定技術方法,描述並發表根瘤菌新屬2個、新種28個。
學術論文
據2020年1月湖南大學官網顯示,陳文新先後發表140餘篇論文。論文如下:
[1]王若楠;邱小倩;劉亮;袁紅莉;陳文新微生物降解低階煤的研究及產物腐植酸的應用[J].腐植酸.2017(6).3-9,44
[2]張宇飛;王延慶;聞邦椿浸液軸向運動板的非線性自由振動和內共振分析[J].振動與衝擊.2017(18). 36-42,84
[3]陳文新;童麗平我兩次到毛主席家做客[J].湖北文史.2016(1).116-124
[4]劉述錫;隋偉娜;孫淑艷;林勇;李冬梅北黃海北部近岸海域網采浮游植物群落結構[J].海洋湖沼通報.2015(2). 128-138
[5]王浩;趙雙進;王紹東;陳文新不同茬口土壤和大豆品種對根瘤菌遺傳多樣性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4(6). 648-654
[6]冀照君;王非夢;王素閣;楊升輝;郭瑞;唐汝友;陳文新;陳文峰魯黃1號大豆與根瘤菌的共生匹配性[J].應用生態學報.2014(12).3573-3579
[7]陳文新發展新型無廢棄物農業 減少面源污染源[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4(02).4-7
[8]袁紅莉;陳文新;木村真人褐煤風化過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潛[J].微生物學報.1998(6).411-
[9]陳文新發展新型無廢棄物農業減少面源污染源[J].中國科技獎勵.2013(11).6-8
[10]陳文新發展新型無廢棄物農業 減少面源污染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21).59-61
[11]劉曉雲;陳文峰;陳文新根瘤菌的系統發育及其分類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02(5). 73-76
[12]谷峻;張靜苗;賈瑞宗;陳文新山螞蝗慢生根瘤菌的遺傳多樣性及系統發育[J].微生物學報.2011(10).1310-1317
[13]劉傑;汪恩濤;陳文新豆科植物根瘤內生細菌的發現及其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報.2011(8).1001-1006
[14]曾昭海;胡躍高;胡躍高;隋新華;陳丹明接種高效根瘤菌對紫花苜蓿-禾本科混播組合生產性能的影響[J].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6(5). 55-58
[15]Wang, F.;Zhang, Y.;Liu, J.;Song, A.;Liu, Q.;Chen, W.;Comparison of phylogeny analysis methods for rhizobia asolated from Albizia spp., Acacia spp. and Leucaena leucocephala[J].Wei sheng wu xue bao =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2008(1).1-7
[16]鄒向宏;陳文新;韋革宏;陳明海南根瘤菌S↓(25)的質粒生物學特性[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7(2).178-
[17]Chen, Q.;Chen, W.;Zhang, X.;Li, D.;Lindstrom, K.;Genetic diversity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some legumes in Sichua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2008(1).83-89
[18]隋新華;韓麗麗;汪恩濤;江楓;劉藝海;陳文新中國溫帶地區根瘤菌與山黎豆和棘豆的新共生組合[J].中國科學. C輯, 生命科學.2008(10). 963-973
[19]滿朝新;王浩;陳文峰;陳文新改進的穩定小分子量RNA(LMW)指紋圖譜技術[J].微生物學雜誌.2008(03).1-3
[20]隋新華;韓麗麗;汪恩濤;江楓;劉藝海;陳文新中國溫帶地區根瘤菌與山黎豆和棘豆的新共生組合[J].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2008(10).963-973
[21]李自剛;邊傳周;介曉磊;趙躍進;王宏斌;陳文新Cd污染土壤對3種稻秸原位降解菌劑降解效果的影響[J].甘肅農業科技.2008(3).9-13
[22]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秸稈覆蓋免耕土壤真菌群落結構與生態特徵研究[J].生態學報.2001(10).1704-
[23]許楊彪復方天麻顆粒質量標準的研究[J].藥物分析雜誌.2007(5).746-748
[24]嚴雪瑞;陳文峰;陳文新;傅俊范;薛彩雲;隋新華小葉錦雞兒根瘤菌的分離及其16S rDNA PCR-RFLP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7(2).141-146
[25]湯暉;隋新華;陳文新高效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篩選及分子標記[J].大豆通報.2007(4).35-38
[26]嚴雪瑞;陳文峰;陳文新;傅俊范;周如軍;隋新華遼寧營口地區錦雞兒與樹錦雞兒根瘤菌遺傳多樣性研究[J].瀋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1). 44-48
[27]高俊蓮;孫建光;陳文新斜莖黃芪根瘤菌谷氨醯胺合成酶基因多樣性研究[J].生物技術通報.2007(1).124-127
[28]雷霞;陳文峰;隋新華;陳文新根瘤菌多相分類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雜誌.2007(6).77-80
[29]胡清華;張小平;陳強;李登煜;陳文新;LINDSTROM K四川攀西乾熱河谷區根瘤菌的多樣性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7(5).697-703
[30]張勇法;王風芹;陳文新我國豇豆和綠豆根瘤菌的數值分類及16S rDNA PCR-RFLP研究[J].微生物學報.2006(6).861-868
[31]湯暉;隋新華;陳文新一株耐鹼根瘤菌的篩選與鑒定[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6(05).13-16
[32]谷峻;陳文新中國北方地區甘草根瘤菌表型及遺傳多樣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6(7).1321-1327
[33]趙士豪;王來福;陳文新根瘤菌對紫花苜蓿接種效果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23).6258-6259
[34]劉傑;汪玲玲;汪恩濤;李穎;陳文新河北地區花生根瘤菌的系統發育多樣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6(02).344-352
[35]湯暉;隋新華;陳文新一株耐鹼根瘤菌的篩選與鑒定[J].中國農學通報.2006(08).74-76
[36]王浩;繩志雅;隋新華;陳文新用gfp基因標記法研究大豆根瘤菌在大豆根部定殖結瘤情況[J].微生物學雜誌.2006(2).1-4
[37]曾昭海;胡躍高;陳文新;隋新華;趙曉萌共生固氮在農牧業上的作用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4).21-24
[38]劉茜;趙士豪;王來福;陳文新甘草高效根瘤菌菌株篩選試驗研究[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5(1).58-61,66
[39]Liu, Y.;Sui, X.-H.;Chen, W.-X.;Phenotyp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root modules of Hedysarum spp. grown in the northern and northwestern regions of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5).1088-1094
[40]楊金水;袁紅莉;陳文新斜卧青黴P6木素過氧化物酶的褐煤降解活性及cDNA克隆[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833-839
[41]趙士豪;王來福;陳文新根瘤菌對紫花苜蓿接種效果的初步研究[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5(3).63-66
[42]彭桂香;陳文新;譚志遠rRNA基因間隔區序列用於親緣關係密切的根瘤菌種群鑒定及系統發育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4).58-62
[43]楊金水;袁紅莉;陳文新褐煤降解真菌--青黴菌P6的胞外酶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2004(1).24-27
[44]陳強;陳文新;張小平;李登煜;K.Lindstrom省葛藤屬根瘤菌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11).1641-1646
[45]陳文新;汪恩濤;陳文峰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樣性與地理環境的關係[J].中國農業科學.2004(1).81-86
[46]陳文峰;劉傑;陳文新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及多樣性研究進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4(11).954-959
[47]楊金水;袁紅莉;劉慶洪;阮芳勇;王賀祥;陳文新斜卧青黴菌P6木素過氧化物酶的純化與特性[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02).1-5
[48]陳強;陳文新;張小平;李登煜;K Lindstrom四川省葛藤屬根瘤菌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11).1641-1646
[49]曾昭海;隋新華;胡躍高;陳丹明;陳文新;郜瑞路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體篩選及田間作用效果[J].草業學報.2004(5).95-100
[50]陳文新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體系在西部大開發中的作用[J].草地學報.2004(1).1-2
[51]陳文新中國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多樣性與系統發育[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02).6-7
[52]陳文新;陳文峰發揮生物固氮作用減少化學氮肥用量[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6).3-6
[53]谷峻;陳文峰;陳強;陳文新根瘤菌群體感應系統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04(6). 110-114
[54]曾昭海;陳文新;胡躍高;隋新華;陳丹明應用RAPD分子標記技術研究苜蓿根瘤菌的田間競爭結瘤能力[J].生態學報.2004(7). 1341-1345
[55]陳文峰;陳文新我國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多樣性及應用基礎研究[J].生物學通報.2003(7).1-4
[56]劉傑;陳文新我國中東部地區紫穗槐、紫荊、紫藤根瘤菌的數值分類及16SrDNA PCR—RFLP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3(1).17-25
[57]曾昭海;陳丹明;胡躍高;隋新華;陳文新不同生態區若干典型作物土壤中紫花苜蓿土著根瘤菌分佈狀況[J].草業科學.2003(10).26-28
[58]王素英;陳文新;楊曉麗黃芪根瘤菌新表觀群中心菌株與相關根瘤菌的DNA同源性分析[J].科技通報.2003(6).439-441
[59]高雲超;蔡作新;朱文珊;陳文新秸稈覆蓋免耕對土壤氮轉化細菌區系的影響[J].生態科學.2003(2).150-152
[60]陳強;張小平;李登煜;陳文新;K.Lindstrom;Z.Terefework用AFLP技術檢測慢生型花生根瘤菌競爭結瘤的研究[J].生態學報.2003(10).2189-2194
[61]陳文峰;陳文新豆科樹種刺槐、黃檀、合歡根瘤菌的數值分類及16S rDNA-PCR RFLP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3(1). 53-58
[62]楊金水;袁紅莉;陳文新錳過氧化物酶(MnP)的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2003(02).45-47
[63]劉曉雲;陳文新三葉草、豬屎豆和含羞草植物根瘤菌16SrDNA PCR—RFLP分析和數值分類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3(3).1-6
[64]曾昭海;陳丹明;胡躍高;隋新華;陳文新不同生態區若干典型作物土壤中紫花苜蓿土著根瘤菌分佈狀況[J].草業科學.2003(10).26-28
[65]鄭君芳;陳文峰;劉桂榮;隋新華;朱萬孚;陳文新;Randal N.Johnston;劉樹林根瘤菌基因組結構的多樣性及其與系統發育的關係[J].微生物學通報.2003(4).72-76
[66]李穎;阮小超;陳文新寧夏沙坡頭地區根瘤菌特性分析:II.多位點酶電泳酶譜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7(1).31-
[67]楊利平;劉桂芳;張彥妮百合抗性品系的培育[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3(6).33-35
[68]闞鳳玲;陳文新西部某些根瘤菌的數值分類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J].微生物學通報.2002(3).1-8
[69]韋革宏;朱銘莪;郭傑;陳文新苜蓿中華根瘤菌與鷹嘴豆中慢生根瘤菌原生質體的融合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2(1).18-22
[70]韋革宏;劉虎岐;孫科技;郝鮮俊;陳文新河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表型多樣性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71-75
[71]陳文新;李阜棣;閆章才我國土壤微生物學和生物固氮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2(4).6-12
[72]陳強;張小平;李登煜;陳文新;K.Lindstrm;Z.Terefework從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直接提取根瘤菌DNA的方法[J].微生物學通報.2002(6).63-67
[73]韋革宏;郝鮮俊;孫科技;劉虎岐;陳文新山東省根瘤菌表型多樣性及數值分析[J].生物多樣性.2002(2). 208-212
[74]辛玉華;陳文新兩個黃芪根瘤菌新類群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J].微生物學報.2002(05).521-525
[75]袁紅莉;楊金水;王風芹;應嬌妍;李寶珍;陳文新不可再生能源物質褐煤的生物可持續發展問題展望——微生物轉化與利用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2(03).13-17
[76]王風芹;袁紅莉;陳文新微生物降解褐煤的酶學機理[J].生物技術.2002(2).45-47
[77]陳丹明;曾昭海;隋新華;胡耀高;陳文新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篩選[J].草業科學.2002(6).27-31
[78]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秸稈覆蓋免耕土壤細菌和真菌生物量與活性的研究[J].生態學雜誌.2001(02).30-36
[79]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耕作方法對土壤真菌數量和群落結構的影響[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4).30-36
[80]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多點接種方法計數土壤細菌生理類群的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01(4). 1
[81]余日勝;洪翔;蘇詠元肝臟巨大孤立性壞死結節一例[J].中華放射學雜誌.2001(8).637-
[82]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秸稈覆蓋免耕土壤真菌群落結構與生態特徵研究[J].生態學報.2001(10).1704-1710
[83]韋革宏;賀學禮;郭傑;朱銘莪;陳文新豌豆根瘤菌與新疆中華根瘤菌原生質體的屬間融合研究[J].生物工程學報.2001(5).534-
[84]韋革宏;朱銘莪;陳文新雞眼草根瘤菌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J].微生物學報.2001(1).113-
[85]韋革宏;陳文新;朱銘莪西北半乾旱地區黃芪根瘤菌DNA同源性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01(4). 410
[86]韋革宏;陳文新;朱銘莪木藍根瘤菌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及DNA-DNA雜交[J].遺傳學報.2000(11).1027-
[87]閆愛民;陳文新兩個根瘤菌新群的系統發育學分析[J].微生物學報.2000(1).1-8
[88]王慧敏;劉西莉防沙治沙植物多功能根瘤菌種衣劑[J].中國農業科學.2000(5).106
[89]彭桂香;譚志遠DNA同源性分析最終確定新疆中華根瘤菌(Sinorhizobium …[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0(6).572-576
[90]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秸稈覆蓋免耕對土壤細菌群落區系的影響[J].生態科學.2000(3).27-32
[91]韋革宏;陳文新;朱銘莪陝甘寧地區根瘤菌的16SrDNA PCR-RFLP分析[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0(4).333-
[92]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土壤原生動物群落及其生態功能[J].生態學雜誌.2000(1).59-
[93]韋革宏;陳文新;朱銘莪木藍根瘤菌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及DNA朌NA雜交[J].遺傳學報.2000(11).1027-1032
[94]袁紅莉;蔡亞岐;周希貴;陳文新微生物降解褐煤產生的腐植酸化學特性研究[J].環境化學.2000(3). 240
[95]閻愛民;陳文新三個根瘤菌新群的DNA-DNA雜交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1). 14
[96]王素英;李新鎖;陳文新;劉新成河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的初步調查研究[J].天津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3).32-36
[97]閻愛民;陳文新苜蓿,草木樨,錦雞兒根瘤菌的表型多樣性分析[J].生物多樣性.1999(2).112-118
[98]王靜;馬玉珍;史清亮;陳文新;蔡雪梅山西根瘤菌資源多樣性與特異性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9(1).79-84
[99]高俊蓮;陳文新;TEREFEWORK Zewdu;LINDSTROM Kristina應用AFLP技術對斜莖黃芪根瘤菌遺傳多樣性的分析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9(4). 54
[100]李穎;趙達寧;陳文新;牛天貴根瘤菌資源資料庫的更新和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1999(03).205-207
[101]姚竹雲;陳文新胡枝子屬根瘤菌的多相分類研究[J].微生物學報.1999(4).287-
[102]李穎;白雨;陳文新沙坡頭地區根瘤菌DNA同源性及16SrDNA全序列[J].微生物學報.1999(2).95-
[103]韋革宏;劉虎岐;朱銘莪;陳文新陝甘寧地區黃芪根瘤菌表型多樣性研究[J].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9(3). 28
[104]高俊蓮;陳文新斜莖黃芪根瘤菌的16SrDNA和23SrDNAPCR—RFLP比較分析[J].微生物學通報.1999(2).120-125
[105]Wei, G.;Chen, W.;Zhu, M.;A study on taxonomy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Kummerwia sp. and Indigofera sp.[J].Wei sheng wu xue bao =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1999(5).387-395
[106]韋革宏;陳文新;朱銘莪陝甘寧地區根瘤菌數值分類與DNA同源性分析[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9(1). 74
[107]袁紅莉;蔡亞岐;周希貴;陳文新降解褐煤菌種選育及降解產物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9(S1).21-24
[108]王靜;馬玉珍;史清亮;陳文新;蔡雪梅山西根瘤菌資源多樣性與特異性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9(1). 80
[109]鄒向宏;陳文新根瘤菌質粒的生物學特性[J].微生物學通報.1998(2).101-104
[110]袁紅莉;陳文新;木村真人褐煤風化過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J].微生物學報.1998(06).411-416
[111]姚竹雲;陳文新多相分類技術在根瘤菌分類中的應用(綜述)[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8(2).161-
[112]高俊蓮;段勇;陳文新內蒙古根瘤菌的數值分類[J].微生物學通報.1998(3). 125
[113]陳文新細菌系統發育[J].微生物學報.1998(3).240-243
[114]高俊蓮;邱玉慧斜莖黃芪根瘤菌表型性狀數值分析[J].微生物學雜誌.1998(4).9-16
[115]趙達寧;李穎;陳文新根瘤菌資源庫的改造和擴充[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8(03).12-47
[116]閆愛民;陳文新乾旱地區幾種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數值分類和SD—PAGE全細胞蛋白 …[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8(4).354-359
[117]譚志遠;陳文新根瘤菌新類群的全細胞蛋白電泳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8(1).65-69
[118]隋新華;汪恩濤;陳文新;王慧敏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桿菌的數值分類及DNA同源性分析[J].植物病理學報.1998(1). 79
[119]閻愛民;陳文新三個根瘤菌新亞群的16S rDNA-RFLP分析[J].高技術通訊.1998(9). 50
[120]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土壤真菌群落生態特徵與養分轉化[J].生態科學.1998(1).60-66
[121]王素英;陳文新多位點酶電泳在黃芪根瘤菌分類中的應用[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7(03).268-272
[122]袁紅莉;陳文新;木村真人褐煤風化過程中化學特性的變化[J].環境化學.1997(04).311-315
[123]譚志遠;陳文新根瘤菌新類群代表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測定及其系統發育地位[J].微生物學報.1997(06).411-416
[124]閻愛民;陳文新根瘤菌多樣性分析中的幾種分子生物學方法[J].微生物學通報.1997(6). 362
[125]鄒向宏;陳文新海南根瘤菌S25的質粒生物學特性[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7(2).178-184
[126]張磊;程麗娟某些野生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的分類研究[J].土壤.1997(6).287-291
[127]譚志遠;牛天貴;陳文新天山根瘤菌(R.tianshanense)模式菌株16SrDNA全序列測定及其系統發育[J].高技術通訊.1997(1).5-
[128]王素英;陳文新黃芪根瘤菌的分類研究[J].微生物學報.1997(05).335-343
[129]李穎;阮小超;陳文新寧夏沙坡頭地區根瘤菌特性分析:II.多位點酶電泳酶譜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7(1). 31
[130]王素英;陳文新黃芪根瘤菌的多樣性分析[J].微生物學通報.1997(2).67-72
[131]袁紅莉;陳文新煤的微生物液化[J].微生物學通報.1997(5).284-
[132]鄒向宏;李阜棣紫雲英根瘤菌共生基因分佈及其共生效應的多樣性[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997(1).49-54
[133]李穎;阮小超;陳文新寧夏沙坡頭地區根瘤菌特性分析I.數值分類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6(5).15-
[134]張利平;陳文新;阮繼生鏈孢裹放線菌及其相關菌的數值分類研究[J].微生物學報.1996(5).323-
[135]許曉東;陳文新天山根瘤菌全細胞蛋白電泳和多位點酶電泳分析[J].微生物學通報.1996(3).131-135
[136]李穎;牛天貴;陳文新壓縮根瘤菌分類屬性空間的聚類方法研究[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5(02).115-125
[137]高雲超;朱文珊;陳文新秸稈覆蓋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與養分轉化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1994(6).41-
[138]汪恩濤;李英波;閻大來;馮繼東;陳文新海南快生根瘤菌I66的部分16SrRNA序列測定[J].微生物學報.1994(3). 248
[139]李英波;汪恩濤;馮繼東;陳文新華癸根瘤菌的系統發育地位[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4(2). 115
[140]曲春楓;趙乃昕;汪恩濤;陳文新;李竣椰毒假單胞菌部分16S rRNA序列測定及其系統發育地位[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94(6). 387
[141]孫建光;章芃;王昌平;陳文新;周榮柏;余世傑;鄧曉峰海南省根瘤菌資源考察及分類[J].微生物學報.1993(2).135-143
[142]李廣善;陳文新用DNA同源性的方法確定檉麻根瘤菌的分類地位[J].微生物學報.1992(02).151-154
[143]蘇寶林;王志敏;陳文新;廉平湖北京地區水稻田土壤固氮活性的初步研究[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1(1). 23
[144]王志敏;蘇寶林;陳文新;廉平湖北京地區水稻根際固氮活性的初步研究[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1(4).41
承擔項目
截至2015年6月,陳文新先後主持國家科委、國家自然基金委一系列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
科技獎勵
截至2015年6月,陳文新其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和省部級一、二等獎6項。
時間 | 研究項目 | 所獲獎勵及等級 | 作者排名 |
---|---|---|---|
1986年9月 | 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調查分類 | 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 | 第一名 |
1991年7月 |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分類地位的確定 | 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 | 第一名 |
1995年5月 | 海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調查與分類 | 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 | 第一名 |
1998年12月 | 我國“三北地區”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和分類 | 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 | 第一名 |
2001年 | 中國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多樣性、分類和系統發育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 | 第一名 |
時間 | 研究項目 | 所獲獎勵及等級 | 作者排名 |
1996年3月 | 土壤和環境微生物學 | 農業部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 第一名 |
研究生培養
截至2016年9月,陳文新先後培養了50名博士、碩士。
1996年國際根瘤菌/土壤桿菌分類分委會委員。
2003年農業部農業環境微生物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第一界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3年中國生態學會微生物生態專業委員會顧問委員。
● 陳文新院士在根瘤菌這條“既艱辛耗時又偏僻生冷”的研究道路上,數十年踏遍青山,採集、研究根瘤菌,讓這種看不見的微生物為人類做出大貢獻。她一手創立的“中國農大根瘤菌研究中心”成為中國現代根瘤菌分類學的開拓者,引領中國的根瘤菌分類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陳文新為現代根瘤菌分類體系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踏遍青山採集根瘤菌,研究根瘤菌微生物在祖國大地為人類做貢獻。(《中國科學報》評)
● 陳文新為建立國際根瘤菌系統作了重要貢獻。(華中農業大學評)
● 陳文新是中國土壤微生物學的重量級人物之一。(武漢大學新聞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