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華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傢具設計主任教師

趙徠國華,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傢具設計主任教師。

個人信息


趙國華
1990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
1990年~1994年深圳萬科文化傳播公司
IFDA國際室內裝飾設計協會會員
CIID中國建築學會設計分會會員
武漢締造組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武漢東通商業展示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地址:武漢解放大道1012號武漢劇院內311室
09年將出任魯迅美術學院傢具設計工作室主任教師

主要作品


武漢龍港艦娛樂城(1996年)
武漢水上皇都娛樂城(1997年)
徠武漢漢口江灘“愛在雪花飛舞時”酒吧(2005年)
武漢COFFEE樂坊咖啡廳(2005年)
武漢e-jiazi伊家子新概念餐廳(2006年)
武漢劇院百老匯COFFEE吧(2007年)
[美宅·設計]

人生百老匯


本案設計師:趙國華,畢業於中國魯迅美術學院,IFDA國際室內裝飾設計協會會員,CIID中國建築協會設計分會會員,武漢締造組設計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東通商業展示工程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武漢十大設計師之一。曾經主要作品:武漢龍港艦娛樂城(1996年)、武漢水上皇都娛樂城(1997年)、漢口江灘“愛在雪花飛舞時”酒吧(2005年)、武漢COFFEE樂坊咖啡廳(2005年)、武漢e-jiazi伊家子新概念餐廳(2006年)
本案作品:武漢劇院百老匯COFFEE吧(2007年)
(導言)上世紀70年代,從哈爾濱開往上海的火車上,10歲大的趙國華對窗外流動的風景表現出特有的專註,他身為列車長的父親走過來,在他面前畫下一匹野馬,趙國華迅速臨摹出同樣的野馬,他興趣高昂,有強烈的表現慾望,他夢想成為一名畫家。而今天,他成了武漢最頂尖的設計師之一。
趙國華毫不隱晦地表露出自己對“百老匯”的迷戀,這種“毫不隱晦”顯然與他含蓄平和的處世理念不符;但我們總得原諒一個人難以磨滅的某種稜角吧,即便是在經歷了人生的起伏與流轉之後,這些隱藏在堅韌外殼下的稜角依然錚錚如初。偶爾,他曾經關於繪畫、攝影及舞台布景的夢想會通過某個實物載體反映出來、重新點亮,這些稜角豁然變成了發光的標誌,衝擊著我們的視線與靈魂。
我懷疑以前的他是不是太過深沉?豐富而細膩的內心,卻包裹在平靜且略帶猶豫的面容下。直到我看到了“百老匯”咖啡吧,才發現他用作品“出賣”了自己,這裡面成分複雜:歡笑、淚水、驕傲、頹廢,無限的榮光與逝去的情誼……當歲月的符號雜糅在一起,便誕生出了他對世象獨一無二的理解。
他說:百老匯給了人浮想的力量與投入的勇氣。在百老匯,哪怕最不起眼的一個配角,都會傾其所能去賣力演出,因為說不定哪天他就能一夜成名;在百老匯,哪怕再細小的一個場景,也是濃縮無數人智慧與辛勞的結晶。
奇妙的淵源
趙國華設計的武漢劇院“百老匯”咖啡吧,是有淵源的。
首先,武漢劇院本身充滿了歷史感,我們很難將她與這個城市的戲劇、電影及各種文藝演出割裂開來,一個對舞台充滿好奇與想象的人,在這裡揮灑才情,與其說是自我的爭取,不如說是上天的選擇。
其次,趙的工作室在劇院樓上。我想,他是完全有能力不在這裡辦公的,但之所以選擇這裡,一定是出於對一種感覺的懷戀。舞台上晃動的幕布與優美的舞者,或是曾觸動他心弦的一曲京胡,這些東西可能已經在他心裡紮根,無法釋懷。“這裡可以讓我的靈感發芽”,他用一句奇妙的話給我答案。
我說,是吧,當然。
對於一個迷戀舞台的設計師來說,他的一生似乎都與這些元素脫離不了,這個被他寄予情懷的百老匯咖啡吧,又會給我們呈現出什麼樣的形態?我們試圖用蒙太奇的手法來剪影他穿透於百老匯咖啡吧當中的生命吧。
因地制宜的空間利用
窗外,一排排小樹迅速的向身後倒去,四方的房子也一個接一個的向後跑,高遠而湛藍的天空,浮雲朵朵變化,一會似奔馬,一會似綿羊。有一個叫趙國華的男孩坐在東去的列車上睜圓眼睛,觀察著窗外運動中景色的變化,他在觀察事物迅速變化的過程中發展了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形成了對空間構圖最早的認識。
身為列車長的爸爸走過來,在他面前畫下一匹野馬,趙國華迅速就臨摹出同樣的野馬,他興趣高昂,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在每日從哈爾濱開往上海的車上,他夢想成為一名畫家。而今天,他成了武漢最頂尖的設計師之一。
出色的設計師往往是在各個藝術門類里觸類旁通的,但是毫無疑問,空間感將是對設計師影響非常大的一個方面。百老匯咖啡吧位於武漢劇院二層突出的隔層,許多人都曾在這裡悠悠的等待過電影開場或者電影散場人散去。在這個特殊的空間當中,因地制宜,三個半隔牆隔出了5個卡座區,構成了咖啡吧的VIP區。三五朋友相約來看電影,便可以在此閑聊等開場。一面是欄桿,欄桿外是開闊的劇院大廳,從這個視野出去,咖啡吧的空間就不會顯得狹窄。整個空間的設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間面積,避免空間面積狹小而造成視野局限的缺陷。而這些就來自於設計師趙國華對空間靈活的把握。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個人孩童時候的經歷將對他的一生髮揮重要的影響,設計師的空間感是後天積累的修養,亦是天生天賦。
電影演繹
1985年,懷抱畫家夢想的趙國華投考北京電影學院,要考電影美術的學生的隊伍排得老長,人人都帶著一大堆自認為不錯的作品,在這一年考入電影學院的學生中有今天家喻戶曉的賈樟柯陸川等,而他們的師兄張藝謀、顧長衛正在學院的食堂吃飯,這是他們在北影的最後一年,趙國華在那裡遇到了這些人,也在那裡首次被電影洗刷了靈魂。原本報考工藝美術系的趙國華因其作品出色而被攝影系主任看中,力勸他加入攝影系,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電影的趙國華,在接下來的短短歲月里,開始猛攻攝影的專業知識。最後考出了東三省第七的專業課成績。到今天,他看電影,會像讀一種藝術的語言,哪一幕縱深鏡頭,哪一幕在推近,哪裡用了蒙太奇手法,電影已在他心中紮下了很深的根。
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國華的情節設計,卡座區熱情奔放的中國紅,與散台歐式建築風格的石雕白,構成了強烈的戲劇衝突,就像熱情奔放嚮往自由的女郎碰到一位彬彬有力而拘謹嚴肅的紳士,兩人的矛盾一觸激發,當燈光暗淡下去,矛盾與愛情的火花並存,場景中開始有魅影浮動,一出絕好的百老匯戲在這個空間中被想象安排。
這裡被安排的不僅僅是戲劇衝突,一面歐式的鏡子——中規中矩,常常出現在18世紀上流社會的聚會中;一個如圍欄的吧台門——在荒原上,西部牛仔打開圍欄牽出駿馬;掛著的幾個小相框——溫馨美式家庭的小裝飾;濃艷的紅色沙發——色彩奪目,鏡頭感強,使目光聚集於此處;戶外地板——使用北美楓木,每當腳踩上去就會發齣電影里做效果時使用的踢塔聲,當腳步加快時,出現一連串聲音,你會真以為是踢塔的表演即將開始;幾個帶輪子的道具箱拼成的長條餐台——似乎以上的道具還可以放進道具箱中裝好帶走。這些都是通常在公共場所設計中極少使用的元素,我想說的是:這裡像一間道具間,一個電影的片場,大家舉好了攝像機,咔,第42幕開拍。
老房子上生新芽
現在的趙國華,過最簡單的生活,出去吃飯,不管誰買單,他都習慣性的打包;他每天穿著休閑的衣服,戴著棒球帽,出入在有點老舊的劇院里,誰也無法想象他內心裡構建著一個如舞台般華麗豐富的場景——猶如一座老房子上爬山虎的新芽滋生。
在百老匯的咖啡吧當中,外圍的欄桿沒有變動,保持劇院建造時的模樣,其上的鋼花被稱做建國十大建築風格之一,在建國之初,人民大會堂,長江大橋等建築率先使用具有中式和俄式風格的十種建築元素,後來為大量的建國初建築所效仿,而這欄桿的鋼花紋和長江大橋是一致的。武漢劇院原有的取暖扇的位子也沒有改動,在吧台處還專門設計了銹磚,造出斑駁的感覺,這些有意無意做舊的設計,沒有推翻原來的老空間,還為它添上了最新最時尚的元素,猶如讓老空間發出了新芽,時尚的中國紅,閃亮的燈箱,組合而成的海報牆,在這個老空間里讓這杯電影的紅酒釀造的更為醇香,搖曳起來滿眼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