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白論

堅白論

公孫龍一道哲學命題,與海森堡測不準定律擁有某些程度的相似性。論點:堅硬、潔白不能同時存在於石頭中。

說明


堅:感覺;通過觸覺才能感知,不可見。白:顏色;通過視覺才能感知。因此認為:堅、白不能判定為同時存在。

詳細介紹


“堅、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無堅得白,其舉也二;無白得堅,其舉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謂無白。得其所堅,不可謂無堅。而之石也,之於然,非三也?”
曰:“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得其堅也,無白。”
曰:“天下無白,不可以視石。天下無堅,不可以謂石。堅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堅也,而石必得以相盛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堅,見與不見離。不見離,一一不相盈,故離。離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堅,見與不見,二與三,若廣修而相盈也,其非舉乎。”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堅焉,不定其所堅。不定者兼,惡乎其石也?”
曰:“循石,非彼無石,非石無所取乎白。(堅、白)石不相離者固乎。然其無已。”
曰:“於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於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見焉,有不見焉。故知與不知相與離,見與不見相與藏。藏故,孰謂之不離?”
曰:“目不能堅,手不能白。不可謂無堅,不可謂無白。其異任也,其無以代也。堅白域於石,惡乎離?”
曰:“堅未與石為堅,而物兼。未與物為兼,而堅必堅—其不堅石、物而堅。天下未有若堅而堅藏。”
“白固不能自白,惡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則不白物而白焉,黃黑與之然。”
“石其無有,惡取堅白石乎?故離也。離也者,因是。”
“力與知,果不若因是。且猶白以目見,目以火見,而火不見。則火與目不見而神見。神不見,而見離。”
“堅以手,而手以捶,是捶與手知而不知。而神與不知。神乎,是之謂離焉。”
“離也者天下,故獨而正。”

《堅白論》譯文


“堅,白,石”?同時結合在一起行嗎?不行!
那麼二者結合在一起,行嗎?
行。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見不到“堅”而見到“白”時,見到的是白石,而白石是白(指)與石(物)結合在一起的物指,白石是具體的事物,這是二者的結合;摸不到“白”而摸到“堅”時,所知道的是堅石,堅石同樣是具體的事物,也是其中二者的結合。
既然見到了“白”,便不能說沒有白;既然摸到了“堅”,便不能說沒有堅。既然有白又有堅,而這塊石,之所以稱為堅白石,不正是有了石與堅與白三個東西嗎?
不能這麼說,既然視覺看不到石的堅而只看到石的白,而看到石的白,也就看不到石的堅;既然觸覺不能摸到石的白而只摸到石的堅,而摸到石的堅,也就摸不到石的白。
世界徠上沒有白色,當然談不上有什麼白色的東西而被稱為石頭;世界上沒有堅性,也當然談不上有什麼堅的東西而被稱為石頭。堅性、白色、石質不能相脫離,可以說這是藏著“三”樣東西嗎?所謂藏是見與不見自然互相轉移而掩蔽不見,不是離開感覺對象而別有他物隱藏著它。
見到白色、摸到堅性都是與石聯繫在一起的,石頭與白色及堅性滲透融合成一體,堅白石不是藏著堅、白、石這三樣東西嗎?所謂“自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見到白色的石頭,或摸到堅性的石頭,都是一個見得到而另一個見不到,過一個摸得著,便另一個摸不著,這就是叫做“離”。不能見到的堅就離開了見到的白石,這也就是“一”(堅)不相盈於“二”(白石),因而“堅”便“離”了。所謂“離”,就是“藏”(即所離的堅又“藏”於白石之中)。
見到的白是石的白,觸知的堅是石的堅。見到的(如白石)與見不到的(如堅)相結合,就是二加一而成為三,堅白石三者如同物體的長度與寬度相結合在一起而不可分離那樣,難道這樣說是邏輯錯誤嗎?說物的白色,並不限定是哪一物(如石)的白色,說物的堅性,並不限 定是哪一物(如石)的堅性,所謂並不限定,是說它兼通於眾多事物,而事物的共性怎能說只限定於石頭所僅有呢?
就拿石頭的情況來說吧,雖然沒有堅白就無石可言,但是沒有石也就談不上有堅白了。堅白石不相離,本來就是這樣,也永遠是這樣。
石,是一;而在石中的堅(堅石)、白(白石)卻是二者的結合(即不能說堅白石是三者相結合)。這樣,便有摸得著的,有摸不著的;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因而,摸得著的(如堅石)便與摸不著的(如白)互相隱藏著。既然有互相隱藏,怎能說它們互相不可分離呢?因為“藏”就是不見,不見的當然與可見的有區別而可被分析了。
眼睛不能看見堅,手指不能觸知白,不可以說沒有堅,也不可以說沒有 白。這是由於不同的感覺器官有不同的感覺職能,惡氣它們又不能互相代替,堅與白互相滲透而融合於石中,怎能互相分離呢?堅不但在堅石中存在著,而且在一切具有堅性的事物中存在著,雖然不 知石物之堅,但並不因此而妨礙堅性的普遍存在。共性之堅並不依是否感知個別一物(如石)之堅而轉移,因為世界上除了某物(如石)之堅外,堅尚隱藏在其他具有堅性的事物中。
共性的“白”本來就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物質實體,它怎能使石或其他事物發“白”呢?如果“白”是獨立存在而自“白”的實體,那末它就不必通過各種具體白色的事物而顯示其“白”了。黃、黑也是一樣。
如果連具體的石頭也沒有,哪裡還會有“堅白石”呢?由於共性與個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共性寓於個性、事物與其屬性本來是相盈為一體的,因而才有抽象思維之“離”,才有共性與個性的區別。
感覺與思維相比較,總是不及思維來得深刻而全面,之所以如此,正是由於思維才能認識共性,而感覺卻只能認識個性而認識不到共性。舉例來說,白色以眼睛才能看見,但眼睛還必須有光線才能看見,而光線只是視覺的條件,視覺條件並不等於視覺。所以,只是眼睛與光線本身也還不能產生視覺,而且視覺還必須與思維器官發生聯繫才能產生知覺,如果視覺離開了思維,便不能有知覺。
堅性必須通過手的觸覺而知,而手指還不須叩擊物體才能產生觸覺,如果不通過知堅的手與手指的叩擊動作,那麼,即使運用思維活動也不能知堅,因為思維必須在感覺的基礎上進行,如果思維不以感覺為基礎,將稱為無源之水。
思維喲!從感覺到概念的產生而對事物的各種屬性的分辨以及對不同事物的分辨,都依賴思維的作用!由於有從感覺到思維的分析作用,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才能分辨清楚,人們才有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