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三問
發出的疑問
奧運三問是在中國的體育事業還沒有長足發展的年代,媒體向社會,向國家,也是向所有人發出的疑問。愛國體育人士劉長春,第一枚金牌獲得者許海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各自用震人心肺的方式完美回答了“奧運三問”。
1908年的一天,第6屆田徑運動會舉行閉幕式時,任天津青年會代理總幹事的饒伯森通過國際渠道得到了倫敦奧運會的幻燈片,並帶到南開學校操場給學生放映了當時正在倫敦舉行的第4屆奧運會的盛況(也有人認為放幻燈者為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於學生而言,“奧運會”這是一巨有強大衝擊感的新事物,不久,這些受到震動與啟發的學生投書《天津青年》雜誌,發出了“奧運三問”:
1.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2.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
3.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1931年9月18日之後日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然後又扶植起一個偽政權——“滿洲國”,並迫切需要為匆匆登場的偽滿洲國尋找一個貌似合法的政治身份,而奧運會無疑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平台。日本關東軍多次威逼利誘劉長春,並在特務機關操縱的報紙上,連續5次刊載虛假消息,妄稱劉長春將代表所謂滿洲國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劉長春憤然疾呼:“苟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他公開聲明將以中國運動員身份參賽。中國體育組織急電國際奧委會為劉長春報名。“少帥”張學良慷慨捐獻8000銀元,資助劉長春悲壯上路。
1932年7月30日,僅有6人臨時組成的中國代表隊第一次出現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劉長春作為唯一的參賽選手,手擎國旗走在最前面。當時的美國媒體寫道,劉長春,中國4億人的唯一代表。
開幕式第2天,劉長春站在100米短跑預賽起跑線前。他身著“上白下黑”運動短裝,這象徵著已經淪陷的“白山黑水”,藉以表達不忘國恥家仇。遺憾的是,由於旅途勞頓,劉長春放棄了400米跑;在100米、200米預賽中,分別獲得第五名和第六名,未能進入決賽。
然而,歷史卻把這一瞬間永遠定格:歷經磨難參賽的劉長春不畏日軍的威逼利誘,帶著全中國人民不甘落後、不甘屈辱的決心,邁出了一個民族正式走進奧運賽場的第一步,傳達出一個國家追趕世界的堅定信念與頑強意志。
天津青年提出的“奧運三問”中的第一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算是有了一個答案。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在奧運會開賽的第一天,26歲的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這個曾經做過赤腳醫生和供銷社售貨員的人,以566環的成績,摘取了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這是中國的第一枚奧運金牌,是“零的突破”。
在天津學生提出“奧運三問”的76年以後,新中國回答了第2個問題,“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塊金牌?”
1990年,鄧小平在亞運會主場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參觀時,突然問陪同他參觀的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領導:“辦了亞運會,還要辦奧運會,舉辦奧運會對振奮民族精神、振興經濟都有好處,你們下決心了沒有?”
1991年2月,中國開始了首次申辦奧運的歷程,但結局是北京以2票惜敗。1999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國奧委會遞交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第二次申辦奧運的大幕正式拉開。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正式開幕,在這次會上,中國終於圓了自己的奧運夢。北京將於2008年舉辦第29屆奧運會。
至此100年前《天津青年》的“奧運三問”終於有了一個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