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府

泰國的旅遊景點

阿育陀耶日本人町(日:アユタヤ日本人町 Ayutaya Nihonjin-machi;泰文:หมู่บ้านญี่ปุ่น位於泰國的中部之大城府的挽巴茵縣之湄南河畔的閣雲區(Tambon Ko Rian)之一個名勝古迹。

2019年1月12日,大城府旅遊局局長奧拉沙·阿烏空表示,大城府2018年接待遊客超過800萬人,其中70%為泰國人,人均消費約1000銖(約合200元人民幣);30%為外國人,人均消費約1500銖(約合300元人民幣)。

簡介


大城府
大城府
大城府(另一中文譯名:阿育他耶府;泰文:『;英文: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是泰國的中部的一個府。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一部分。
去泰國旅遊一般都是去曼谷、芭提雅等地。其實,泰國還有很多能代表其民族風情的旅遊地,位於曼谷北邊72公里處巴沙河畔的大城府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大城府泰語音譯為阿猶地亞(Ayutthaya),曾是泰王朝國都,從1350年建都至1767年被緬甸攻陷,曾繁榮輝煌數百年,因此留下了不少珍貴古遺址。
從曼谷出發約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阿猶地亞古城,出現在眼前的是隨處可見在綠蔭中隱現的古迹或與現代建築相鄰的古遺址。雖然已是斷壁殘垣,但那些宮殿的遺堡、輝煌依舊的佛像和細緻的雕刻,仍能讓人感到弔古傷懷的情緒。

數據


首府:大城直轄縣
面積: 2,556.6 平方公里
排名:62
人口: 727,277 (2000)
排名: 32
人口密度: 284 /平方公里
排名:10
ISO 3166-2: TH-14
府尹: Witthaya Phiophong
(自2009年3月起)

歷史


大城府地圖
大城府地圖
大城府為一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故都,華人習稱為“大城府”。1347年,素可泰時代衰落後,烏通王遷至該府建立新都,大城時代歷417年,共有33位君主,自1350年興起,至1767年淪亡。1350年,烏通王在此建都,脫離素可泰王國宣布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吞併素可泰王國,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后鄭信重建王國,將首都南遷至吞武里。原王城遺址現為阿瑜陀耶歷史公園,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該府作為大城時代的首都時,其文化、藝術、國際貿易均非常發達,很可惜,此古城遭入侵緬甸軍人縱火徹底破壞,現只剩下部份宮殿遺跡、珍貴佛像和精美雕刻等供人憑弔。

地理


面積約為2,556.6平方公里,距首都曼谷約76公里。其疆域北連紅統府及華富里府;東瀕北標府,南毗巴吞他尼府,西臨素攀府及暖武里府。大城府為廣闊平原,河道縱橫,是三條河流的匯合處。農業發達,為全泰國最大產米區。另外,水產豐富,且有不少大、中、小型工廠。

行政


大城府行政區域
大城府行政區域
大城府(阿育他耶府)的行政區共分為16個縣,再分成209區,並細分成1,328村。
大城直轄縣(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呈娘縣 (Tha Ruea)
那空鑾縣(Nakhon Luang)
挽西縣 (Bang Sai )
挽曼縣 (Bang Ban]]
挽巴茵縣 (Bang Pa-in)
挽碧縣 (Bang Pahan)
拍海縣 (Phak Hai)
帕棲縣 (Phachi)
叻磨鑾縣 (Lat Bua Luang)
汪蓮縣 (Wang Noi)
社那縣 (萬烹縣 Sena)
挽使縣 (Bang Sai )
烏太縣 (Uthai]]
瑪哈叻縣 (Maha Rat)
縣 (Ban Phraek)

名勝古迹


大城府遺跡
大城府遺跡
大城府中心區是阿猶地亞王朝古皇宮所在地。現辟有騎大象參觀古城遺址的項目。在古皇宮遺址內,現僅存3座建於15世紀的佛塔,保存得比較完好,其雕刻、線條、造型、建築技巧等最具大城府古都藝術特色。勝利大佛塔建於13世紀,為大城王朝創始者羽通王時代修建,整座寺廟建築宏偉精緻,是大城府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寺內現以卧佛和寶塔著稱,塔的周圍排列有數十座坐佛雕像。此外,在湄南河畔還有一佛寺遺址,僅剩十多座佛塔,夜間乘船沿湄南河遊覽,日光燈照射中的尖塔群顯得肅穆奇壯,令人感嘆。
除了諸多古迹、廟宇外,還有一處值得遊客前赴遊覽,就是距離阿猶地亞20公里的挽巴茵行宮。行宮位於湄南河中的一個小島上,建於泰國第二王朝末期,曾被緬甸軍燒毀,後為拉瑪四世得修,並一度成為王室和行宮。現存的王宮建築有泰國式、緬甸式、中國式、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和英國維多亞式等風格,整個行宮以一種交織著各種格調的富麗堂皇展現其姿色,吸引了不少遊人慕名而訪。行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水上金殿,獨具一格,是挽巴茵行宮的形象建築。

旅遊景點


大城府旅遊景點
大城府旅遊景點
挽巴茵行宮:位於挽巴茵縣,建於17世紀中期,曾遭緬甸軍隊破壞,后又重修。皇宮建築有泰國式、緬甸式、中國式、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型式及英國維多利亞式等,富麗堂皇,古色古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水上皇亭,為泰國民族建築代表形式之一。
蒙坤巫碧佛像:據說是泰國境內最大的金屬佛像,外型相當美觀,約鑄於十七世紀。在整修大佛時發覺佛身體內藏有很多小佛像,構造奇妙。
昭三丕耶博物館:位於大城直轄縣府署附近,內藏有佛像、人像、寶石、金飾和泰國出土的珍品古物,可追溯至五百年以至一千年前。
三寶公寺:位於大城直轄縣,寺內供奉一尊“拍照拍能稱佛”,華人為“三寶公”,是全泰國最大最古老的的壯麗佛像,寬 20.17米,高19米。每年春節前往朝拜“三寶公”的各府華僑絡繹不絕。
哇拍史三碧寺(Wat Phra Sri Samphet):位於古皇宮遺址內,僅存三座建於15世紀的佛塔,其雕刻、線條建築技巧,均屬大城古都最具藝術性表作。
哇拍喃寺:位於大城直轄縣,是古時拉蔑順大帝獻給皇太后的寺廟,寺前有一大型池塘,現為“拍喃公園”的一部份。
哇舍那沙那喃寺:原名“哇史寺”,位於大城直轄縣,寺內供奉二尊來自寮國的重要佛像。
哇羅雅素它寺:位於大城直轄縣,寺內供奉一尊大型卧佛像,長約29米,旁邊有佛殿的六角柱廢墟。
金山寺:距故宮約兩公里,建於1387年,寺內有泰式方型佛塔,高90米,採用2.5公斤黃金裝飾,塔內供奉一尊佛像。
哇沙蒙哥寺:位於火車站附近,是一古老佛寺,式樣模仿清邁的七峰塔,寺內供奉一尊與其它寺有別的大型佛像。
哇艾猜蒙坤寺:位於大城直轄縣火車站南邊,為一敕封佛寺,與金山寺齊名,寺內有一大佛塔,可遙望四周美景,另有一尊白色卧佛像。
故宮:位於大城直轄縣,有很多泰式宮殿建築物,對考古學感興趣的人士不可錯過參觀機會。
挽西手工藝訓練中心:位於挽西縣,面積約 456,000平方 米,是製造各種手工藝品的職業訓練中心,如雕刻、偏織染織布、制籃子、木偶、傢具、人造花等等,環境優美。
大城歷史國家研究中心:位於大城直轄縣的師範學校旁,館內可展示許多大城時代的文物古董及模擬物,並有資料中心和圖書館。
碉堡:位於大城直轄縣城牆附近,有數個明堡,形狀各異。
水燈節盛會:每年泰歷11月份,大城府各地展多佛寺均舉行禮佛和佛像貼金盛會,夜間放水燈,吸引許多善男信女參加。

日本人村


日本人村又名阿育陀耶日本人町(日:アユタヤ日本人町 Ayutaya Nihonjin-machi;泰文:)位於泰國的中部之大城府的挽巴茵縣之湄南河畔的閣雲區(Tambon Ko Rian)之一個名勝古迹。

起源

它是從14世紀中葉開始,至18世紀的一個日本人聚居地。從15世紀後期直到16世紀初的暹羅大城皇朝處處充滿商機,尤其以沿湄南河的西岸之南部為核心,在此570米 x 230米的南北寬長地域里,在高峰期曾經有1,000至1,500位日本人聚居。根據16世紀 日本出版的《暹羅國風土軍記》的文章記載甚至估計有8,000名居民,他們的身份大多為雇傭兵、商人、基督教徒,以及他們的隨員及家人等。

軍事需要

位於大城府的日本人村之紀念碑
位於大城府的日本人村之紀念碑
大城府的日本人村在14世紀開始形成,原因在戰國(日本)時代的日本,許多武士因戰亂失去主人而變成流浪武士。在關原之戰大坂之役后,此現象更迅速擴大。而暹羅的大城皇朝正受緬甸軍事威脅,正好聘用此批經驗豐富的日本流浪武士作雇傭兵,導致大批日本的流浪武士流入大城府。暹羅的『 Songtham君主統治時代,亦有聘用葡萄牙人的炮火隊作雇傭兵,因此需要以日本雇傭兵作為克制,帶動更多的日本浪人湧入。
暹羅的‘三印法典 ()’列出:“日本人義勇兵局 ()”為暹羅的官位制度里的第三高位,山田長政先生被封名為 Okya Senaphimuk的爵位。

商業發展

有別於日本的朱印船,暹羅入口大量的日本製造的劍作武器,現時還能夠在曼谷的大皇宮里看到、陶瓷、高達20萬張皮革(主要是鹿及鯊魚)及白銀。大量的商基,引至在1620年對日本的貿易額已高於其它國家的總和。

基督教

此外,大城府對管制宗教的法例寬鬆,吸引許多基督徒逃離了幕府。在1627年的調查已有400位神父的記錄。

衰落

1629年,大城府的Prasat Thong 『君主繼位,為了牽制日本人的勢力,由暹羅皇室掌管貿易。此外,暹羅的南部之洛坤府直轄縣更發起反對山田長政的事件。在1630年,日本人村更發生暴動,居民被屠殺。因此日本雇傭兵在大城皇朝的政治及軍事影響盡失。與此同時,在1632年,由於日本火災約400人再次聚集來重建。雖然日本已失去政治及軍事力量,但從事從事商業貿易,因此做了很多暹羅南部也拉府所生產的錫之生意。在18世紀的初期還存在日本人村,其後則已逐步被融合於暹羅社會,終於被自然撲滅。

開放

早上8時至晚上6時;門票:20銖。
紀念碑:“アユタヤ日本人町の跡”(大城日本人村遺跡)
博物館展示:模型、陶瓷、文物及山田長政先生的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