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時,我們常常提到"東方美",到底什麼樣的美是"東方美"呢,似乎是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象,但我們仍然能從這三個字中感到有一種悠遠以及自豪的東西存在。"東方美"是一個與文化、美學、心理學緊緊聯繫的抽象概念,狹義地講,它是共存於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文化衝突的一種產物。
東方美[抽象概念]
東西方文化的發展有著各自的軌跡: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臘的傳統之上,在思維方式上以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思維為特徵,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建立在深受
儒教和道教影響的東方傳統之上,在思維方式上以
辯證思維為主要特徵。中國人的辨證觀念包含著三個原理:變化論、矛盾論及中和論。變化論從世界的變化性出發,認為世界永遠處於變化之中,沒有永恆的對與錯;矛盾論則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對立面組成的矛盾統一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本身,中和論則體現在中庸之道上,認為任何事物存在著適度的合理性。與中國人不同,美國人則更相信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思維,它強調的是世界的統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受這種思維方式的人相信一個命題不可能同時對或錯,要麼對,要麼錯,無中間性。對中國人來說,“中庸之道”,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積澱,甚至內化成了中國人的性格特徵。魯迅先生曾對此加以評價:“中國人的性格總是喜歡調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必須在這裡開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將屋子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可行。”魯迅先生在這裡說的是中庸之道的消極面,當然它也有積極的一面。它能使人避免產生極端性和片面性,使思想和行為趨向合理。
當外國人感受到另一種不同於自身的美感時,他們往往冠之以東方美,比如見到穿旗袍的纖細女人時,他們就會說具有神秘的東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