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下弦之月的結果 展開

下弦之月

小說

小說名。

風箏之旅


——矢澤愛《下弦之月》
□ 抽屜

簡介


現實比小說更離奇,當看到矢澤愛個人檔案中最愛電影欄為Velvet Goldmine時就確信《下弦之月》這部充滿glam revival(魅力復興)色彩的漫畫與絢爛喧囂的70年代英倫搖滾必有不解之緣。
松糕鞋、厚眼影、刀削麵孔、羽毛圍巾,戴維·鮑伊的雌雄莫辯一夜頹唐至此;如果歲月的鐮刀停止揮舞,年少時美如天神的搖滾英雄如天狼星般閃耀不滅,刻骨銘心的愛情經受世代流轉三生相約,苦短人生就會幸福地永恆嗎?加上日本慣有的輪迴轉世風格與陰冷凄清氛圍,《下弦之月》的始發站載著疑問將歸宿何處?
人生交匯點——在這一套三本的《下弦之月》里矢澤愛致力於提升現實中那些觸景而生隨即忘卻的機緣。在生活中本有無限可能性卻一切均未發生,然而我們有了漫畫,前因後果展露無遺。下弦之夜裡,17歲的美月因家庭、情感問題離家出走,路遇歌手亞當——第一個交叉點:彼此的神傷過往令他們依偎到一起,亞當與月亮晴缺相關的神秘舉止、英國國籍、流利的日語、空曠的大宅,將美月視為死去的女友,以及不辭而別和深情的那句——“我想帶你走”。美月去了,走了,被車撞倒,伴之以路這邊男友的驚叫和路那頭亞當指間跌落的煙。
每個人都在尋找他的貓。第二個交叉點是在空靈之地找貓的女孩螢與追逐亞當的美月相遇,故事至此切換敘述角度,以螢開始了正篇。為找貓而出車禍的螢在昏迷中邂逅了哭泣的姐姐(美月),醒來時看到的電視畫面便是亞當的音樂短片。出院后螢在一所荒宅中再次見到了地縛靈姐姐,她的所有記憶就是尋找亞當。螢同朋友沙織、三浦、杉岐為此展開了“學園偵探團”式的調查,要為姐姐達成心愿,結果卻驚覺:亞當早在17年前就已死去!
第三個交叉點接踵而來,由調查所得的一封E-mail將故事帶回17年前:束縛美月的舊宅原主人——山加,留學英倫與歌手亞當相愛。她病死了,亞當隨之自殺;而山加的轉世就是美月,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17年後亞當遠涉重洋來到東京,和那句意味深長的“我想帶你走”。山加的記憶在迅速侵蝕美月,是返回仍生存的軀殼重投憂煩人生,還是化為山加與亞當靈魂相伴?
如果僅僅以變更敘述角度這古典小說常用手法為亮點,《下》只能證明矢澤愛是個不俗的說書人;劇情明朗化過程中只有劇中人是彼此孤立,互不知情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煩悶、疑慮和無能為力感始終攫取了讀者的視線,當然換種說法,可能只是種拙劣的煽情手段,主角不急讀者急;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蘊涵了不可知論的細節:美月手上的戒指。她告訴螢這是亞當送的17歲生日禮物,現實中她的男友說是從中古店買的二手貨(“不知怎麼一眼看上就喜歡了”),後來證明戒指是亞當買給山加,她死後流於市面被轉生美月再次購得(當時看到拍案叫絕,愛淘寶的姑娘們,說不定你一眼看中的東西是前世所有之物呢)。這只是山加記憶與美月重疊的序曲,接下來的身世移就凸顯了全書最大的張力。
但《下弦之月》所帶到的應允之地是否為唯一歸宿呢?美月忘卻了與亞當的一切回憶,與家人男友重新構建生活,螢他們自然地退出美月的生活。透過《下》能否猜測矢澤愛的原始構想呢?不可知論顯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為最終所有人的關係都被交代一清二楚,結尾還加了老長一段亞當獨白,似乎是怕讀者指責為什麼他能借著下弦月免費從英國來日本晃蕩晃蕩;情感困惑、家庭背景和亞當幽游十七載顯然都是典型的少女漫畫理想主義;團隊精神、對毒品的寬容、對glam revival樂隊風格的描述(萬幸她沒有把亞當設計成天皇巨星之類的俗套英雄,只出過一張EP的短命天才顯然更具神秘感),也只是必備雜燴的配菜;矢澤愛更濃烈的個人特色在於虛構背景中刻意營造的現實感,顯然尾崎南的狂放精神、田村由美的英雄主義都不是她的那杯茶,她一直在尊重現實——因此美月選擇的是重返人生(明顯缺乏祝英台的勇氣)、螢也沒有成為生活中美月的好友。但這也是真正的生活,對父母親朋的責任,必須改善和結束的關係以及,對生命本身的屈從。
所以在杉岐為亞當墓前添上香煙,《下弦之月》隨之完結之時,在矢澤愛構造的童話中卻讀出了風箏的傷感:即使願望可天馬行空,你我依然束縛於塵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