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龍

銅梁龍

銅梁龍聞名遐邇,早在明清時期,銅梁龍即以它工藝製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而聞名川東南,近百年來,銅梁的民間藝術家們又不斷融會八方技藝,遂使銅梁龍燈以其凝重的古樸之風愈濃烈的現代意蘊為一爐而被增異彩。銅梁龍燈的龐大族系之代表品種為儒龍,外界直呼為“銅梁龍”。

簡介


銅梁龍的24洞龍身,意指中國農事的24節氣,洞洞可點燈透亮。50米長的龍體,造型逼真,構圖虛實相間,色彩明快奪目。龍頭有雄獅之氣,血口蚱角,長髯長鬃,雙目出挺如炬,身腰是鐵樣的脊骨和如蠶的軟腹,最後翹立著非魚非蠾的靈巧尾巴。舞動時候,燈牌開道,雲煙簇擁,“龍出洞”、“拜四方”、“如意梭”、“三環套”、“龍戲珠”、“雙起塔”、“滾黃沙”、“大回宮”等十多個套路,層層相扣,變幻莫測,或顯富麗高貴之泱泱大氣,或顯得怡然自得的閑適之風,過顯無拘無束的還樂,或顯如醉如痴的追求,或顯征服的氣概,或露博大的嚮往。

歷史發展


銅梁龍燈起於唐宋,盛於明清,譽於當今。其發展經過了火龍、正龍、肉龍三個階段。

火龍

早期的火龍用繩索、竹簍連接頭尾,舞龍時龍身施放煙火,氣氛熱烈,場面活躍。但火龍有軀無肉,龍形象欠佳。中期的正龍頭大頸長,以簍作節,節內點燈以代煙火,舞玩時龍首高昂,燈火蜿蜒,景象十分壯觀。但龍體態不全,身軀仍少真 實感。

肉龍

最後形成的肉龍,以彩繪紙粘糊龍身,龍體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時頭尾擺動靈活,軀體伸縮自如,內部盞盞燈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龍身,熠熠生輝,美觀動人。由於肉龍體態長大,舞玩時形如蠕動,故又稱“蠕龍”。近幾十年來,銅梁龍又在傳統肉龍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集獅頭、鹿角、蝦腿、鱷魚嘴、烏龜 頸、蛇身、魚鱗、蜃腹、魚脊、虎掌、鷹爪、金魚尾於龍一身,且將傳統閉口龍改製為張口龍,龍口內加做龍舌與口寶。新創的銅梁龍英姿勃發,神威賁張,大有吞 雲吐霧、氣奪天地之概。

銅梁龍的特徵


銅梁龍
銅梁龍
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 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為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 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活”是說舞龍操作中引入機械原理,研製出手搖、發條、電動等各種方式,使龍騰躍翻卷更加靈動瀟灑,活靈活現。
曾經在北京奧運會上和祖國六十周年慶上讓全世界見證了銅梁龍的雄偉和那壯觀的氣勢。

銅梁龍的起源


都說中華民族是龍的民族。那麼,龍倒底是什麼呢?
在原始社會,遠古先民常以自己的敬畏、感激、懼怕的物象作為本部族的標誌,崇拜它,敬重它,祈求它的保護,這就是圖騰。隨著民族的不斷融合,多種圖騰也集合成為了“龍”,它象徵著神秘、恐怖和威力。
隨著原始農業的出現。人們把偉大的天象尊崇為龍,在春耕中對著新年的第一道彩虹,唱起“二月二,龍抬頭”,祈望並認定它會給天下帶來吉祥、歡樂和幸運。
人們在敬畏和謳歌自然的同時,漸漸地欣賞起自己的生命活力,並在遠古神話中把自己的始祖一個個打扮成人首蛇身的英雄,而且認定這些被圖騰化了的英雄代表著力量、信念和追求。
後來,按照邏輯和審美的需要,祖先們把心中的圖騰加以再包裝,定格為一個馬鬃、鬣尾、狗爪、魚鱗而蛇身的無所不能的巨大神靈。
於是,這巨大的神靈便穿越千萬年的歷史煙雲,無休無止地在東方大地上盤旋翻騰,在中華民族的浩瀚心宇中高高飛翔。

龍文化


龍最深層的內涵,是其多元文化整合為一而又創新、開拓的精神。龍的形象後面隱含著中國人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和兼容並包的文化觀。它幾乎囊括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哲學的全部精髓。龍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浸潤著中國的文化藝術,瀰漫在整個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之中。龍象一條無形的紐帶,一條由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觀念、共同的心理素質交融而成的紐帶,把整個中華民族緊緊地系在了一起。以至於在今天,無論是在中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各地,幾乎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無論他崇拜什麼主義,無論他信仰什麼宗教,他總會大聲地說:我是龍的傳人。
龍的故鄉雖然在中國,但由於中國有著遠古時代族團先民向周邊地區遷徙的歷史,也由於2000多年前西漢王朝的崛起和直至唐、元、清幾代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舞台上的顯赫地位,促使了中國與相鄰地區和友好國家之間在外交、文化、宗教、貿易等領域的頻繁往來與交流,使“龍文化”隨之進入並傳衍在廣袤的亞太區域之中。
銅梁耍龍燈習俗久遠,盛於清代,20世紀80年代后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華第一龍”。2006年,銅梁龍舞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銅梁龍舞包括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大系列。龍燈舞包括大蠕龍、火龍、板凳龍、小彩龍等多個品種,彩燈舞則有魚躍龍門、泥鰍吃湯圓、豬啃南瓜、高台龍獅舞等多種形式。
重慶市銅梁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顏顯全介紹,該公司去年接了50多場外地演出,純利潤100多萬元。而在整個銅梁,龍舞每年應邀演出1000場以上,龍文化產業年產值近5億元。
為了傳承這項非遺,“銅梁龍舞”進入了銅梁區從小學到高中的體育課程。在銅梁二中,每個班、每個年級都有一支舞龍隊。指導教師劉學剛認為,學習龍舞能傳承文化、強身健體,也能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
設立“龍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招聘專業人才,給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是一條可行之路。同時,節目創新也納入了規劃。“我們打算推出精品節目‘龍文化實景演出’項目,目前正招商引資。”這位負責人說,“爭取能讓‘全國舞龍大賽’‘全國舞龍錦標賽’落戶銅梁。”此外,龍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在規劃中,在稅收、工商、土地、融資等方面,鼓勵、支持相關企業的發展,“一步一步來,希望銅梁龍舞在咱們手裡,能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