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客船
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短程客船
高速客船是指載客12人以上,最大航速達到≥3.7▽^0.1667 米/秒(▽ 是指對應的設計水線下的排水體積),或設計靜水時速沿海水域 ≥25海里,內河通航水域≥35 公里的船舶 包括動力支承船舶。
它具有船體輕、主機功率大,航速高,設施配置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等特性,通常是在特定的航線上營運。因此,高速客船無論設計製造或使用方面都有別於傳統的船舶。
高速客船最早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速度很大的短程客船。原來的客船速度在20節以下,不能滿足客運需要。自從一些高性能船舶,如水翼船和氣墊船誕生后,它們具有很高的速度,用它們來進行客運,就出現了高速客船。
高速客船多航行於海峽和島嶼間,也可以航行在江河湖泊。高速客船採用新的船型,裝備的主機都較小、較輕,功率卻很大,所以能高速航行。航速由早期的每小時18海里,目前高速船的最大航速可達每小時60海里。
高速客船種類很多,按照船型分類有單體船、雙體船、水翼船、氣墊船、小水線面雙體船、穿浪型雙體船以及其複合的船型。
水翼船是採用水下機翼將船船抬出水面,大大減小船舶助力達到高速航行的目的。長江和珠江水域均曾有水翼客船營運,但在高速公路的衝擊下基本消失。
氣墊客船是採用空氣墊升船體,減小阻力提高航速的船舶。在廣東沿海現在還有氣墊客船在運行。
小水線面雙體客船是將艙室甲板以小截面支柱支撐在兩個潛沒水中的浮體上,使船體高離海面,減少了波浪對船體的擾動,改善了適航性並提高了航速。1980年日本製成小水線面雙體客船。我國台灣地區華達海運的海洋拉拉號,也是一艘小水線面雙體客船,它是台灣第一艘高速船,其航行速度為35節,吃水2米,能夠承受海上九級的風浪。
的高速客船可航行於海上和江河湖泊。目前國內高速客船主要在珠江口、長江口、台灣海峽和北海,以鋁合金高速雙體船為主,最大的高速客船是航行與台灣海峽大三通的穿浪鋁合金雙體客滾船“海峽號”,其船長接近90米,最大航速近40節(每小時74公里)。
(施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