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的汾河河畔,距臨汾市35千米,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長約11千米,是含有古人類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丁村遺址發現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區發現的首個大型舊石器時代遺址,它因發現介於北京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丁村人”而備受關注。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丁村遺址的50餘處舊石器和化石地點,選取了其中的九龍洞遺址、過水洞遺址和老虎坡遺址3處遺址進行發掘,在九龍洞遺址發現了丁村遺址群原地埋藏的石器打制現場;在水洞遺址發現了30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跡;在老虎坡遺址發現了10萬年前的人類活動遺跡。1961年3月4日,丁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丁村遺址發掘現場
丁村遺址發掘現場
丁村遺址的九龍洞遺址是原地埋藏石器製作場,是17萬年前原始人類“丁村人”打制石器的加工廠;過水洞遺址形成年代約為20萬年至30萬年前;老虎坡遺址約為10萬年前。
1953年,在挖沙工程中,丁村遺址被發現。
195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丁村遺址進行第1次考古發掘。
197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丁村遺址進行第2次考古發掘。
2013年開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丁村遺址進行第3次考古發掘。
2014年-2015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汾河以東塔兒山至汾河黃土台塬區間,調查發現了50餘處舊石器和化石地點。
2015年4月開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丁村遺址東側的塔兒山向汾河谷地過渡的山前黃土台塬區域的50餘處遺跡中的九龍洞遺址、過水洞遺址和老虎坡遺址3處遺跡進行考古發掘。

遺址特點


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的範圍南北長11千米,東西寬5千米。丁村遺址的九龍洞遺址文化層由5個溝谷洪積物和土狀堆積交替疊壓形成,厚約7米,有多個可以拼合的石製品密集分佈區。九龍洞遺址發掘分為A、B兩區,在A區北部厚達6米的土狀堆積中每一水平層(5厘米)均有石製品,從上至下至少存在3個層位的石製品密集分佈的片區。丁村遺址有介於20萬到2萬年之間的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套文化層,它與西侯度遺址、匼(音同科)河遺址、許家窯遺址、下川遺址、以及泥河灣遺址群和周口店遺址共同構成了中國北方地區舊石器文化序列。

文物遺存


丁村人牙齒化石
丁村人牙齒化石
1954年,在丁村遺址發現3枚人牙化石。
1976年,在丁村遺址發現幼兒右頂骨化石。
2014年,在丁村遺址南部(襄汾縣南賈鎮石溝村)又發現了1塊古人類的枕骨化石,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山西省考古所、丁村考古工作站、以及襄汾縣博物館相關人員,共同對古人類枕骨化石發現地——石溝村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出土石製品、動物化石標本1400餘件。
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丁村遺址的九龍洞遺址、過水洞遺址和老虎坡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九龍洞遺址發掘面積35平方米,分A、B兩個區,出土石製品2000餘件,特別是在B區,同一層位不到9平方米的面積內,發現了2處古人類打制石器的現場,集中分佈著100餘件石片、石核以及大量碎屑;過水洞遺址,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豐富的動物化石、石製品、碳屑、紅燒土塊,形成年代約為20萬年至30萬年前。從發現的動物化石來看,大部分為小型食草類肢骨、脊椎骨等;老虎坡遺址,發掘面積50平方米,上部為馬蘭黃土,之下為古土壤條帶,是黃土高原末次間冰期古土壤,距今7.8萬年至13.1萬年。400餘件石製品就分佈於這層頂部之下0.2米至1.5米的範圍內,直徑多在20厘米至50厘米之間的角頁岩礫石和少量經過風化的花崗片麻岩礫石,靠近溝邊部分排列緊密整齊,外圍部分分佈稀疏,其間分佈有數量眾多的打制石片。

研究價值


丁村人石溝枕骨化石(2012年)
丁村人石溝枕骨化石(2012年)
丁村遺址是一處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中期的典型代表。丁村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中國40萬年至12000餘年間的古人類發掘空白,為舊石器文化研究和進一步認識丁村遠古人類的活動範圍、生活軌跡及其行為鏈條,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寶貴資料。丁村遺址發現了古人類打制石器的現場,對研究丁村遠古人類對石器原料的選取,對復原打制技術及石器製作流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保護碑刻
保護碑刻
1961年3月4日,丁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設立丁村遺址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南至上魯村北側沖溝,北至柴寺村北側沖溝、襄汾縣南側道路,西至東劉村、中尉村、西尉村、大柴村西側道路,東至敬村西側道路;保護區保護範圍佔地面積154445.85平方米。

歷史文化


丁村文化
丁村遺址是繼周口店遺址后,中國發現的又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1955年,科學界把丁村遺址發現的人牙化石命名為“丁村人”,出土文化稱為“丁村文化” 。“丁村人”介於北京猿人和現代人之間,較接近於現代黃種人。丁村人所創造出的丁村文化,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丁村文化早段,屬於舊石器時代初期晚段的遺存,分佈在丁村遺址北部的塌河崖一帶,距今約30萬年左右;丁村文化中段,屬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分佈在丁村周圍及汾河兩岸的第三階地里,距今10萬年左右;丁村文化晚段,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在汾河西岸的“丁家溝口”,距今26000多年。
汾河文化
以丁村遺址為代表的丁村文化分佈於汾河流域,因而也被稱為“汾河文化”。這種文化形態同歐洲的石器具有明顯的區別,集中代表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由於丁村人及其文化遺址是中國既有人類化石又有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的重眼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為人類發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臨汾市境內丁村文化的發現,充分說明臨汾是中華古人類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丁村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丁村附近的汾河兩岸,北起史村,南至柴庄。
交通
途經丁村遺址的公交線路有臨汾公交6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