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路

廣東省湛江市紅旗路

北起解放東路,東止湛江水道,建於清末。法佔初期最早鋪設的道路,又名“貝當街”,街名取自法國貝當政府。回歸后改現名,1966年曾稱紅旗路,1980年復現名。逸仙路又稱“枇杷街”。

霞山區逸仙路20號附近的古建築
霞山區逸仙路20號附近的古建築

湛江簡史


1898年,法國人以武力進入湛江,開始租借“廣州灣”即湛江市區,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法國租借地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偏安一隅,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繁榮一時。1943年,日本人佔領廣州灣(湛江舊稱)。1945年廣州灣光復,從此定名為“湛江”。曲指算來,法國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並在市區留下不少法國建築遺跡。

名字由來


60年代的逸仙路
60年代的逸仙路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的中山路和霞山區的逸仙路,是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命的街道,是霞赤兩地商業最繁華的地段,路名與市民相安無恙。
文革期間,一些無知的人,不知孫中山還有別名孫逸仙,望文生義,歪曲逸仙是安逸的神仙;一些極左的人,雖知其意,卻認為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不值紀念,他們把逸仙路作為封資修毒草剷除。
那時,紅旗是革命的象徵,逸仙路硬被披上左的色彩,改名為“紅旗路”。“紅旗路”定名剛公布,又受至非議和圍攻,認為紅旗應該永遠高舉,不能作為路名踐踏,指責改名者是別有用心抵毀革命。負責改名的機構無所適從,心驚膽戰。
文革后雨過天晴,1981年1月湛江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作出決定,更改和恢復市區在文革期間被改的道路名稱,逸仙路重見天日,恢復原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