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遺種
殘遺種
殘遺種是指某些古代曾廣泛分佈,由於地質歷史的變遷而大量滅絕,現在僅殘存在局限區域內的動植物種類或類群。
過去分佈區廣大,由於地質條件和氣候變化,現在分佈區大大縮小,只留下個別孤立的,或是不連續的、星散分佈的幾個小區,這種過去廣大分佈區的殘遺稱為殘遺分佈區,這些植物稱為殘遺種。
殘遺種包括分類殘遺種和地理殘遺種兩類:
在分類上沒有近緣種的植物種類,這類植物的現代分佈區一般不大(個別情況除外),如銀杏的天然分佈據稱只有浙江天目山一帶,但在第三紀時卻廣泛分佈於北半球。
這類殘遺分佈的形成是環境因子變化的結果,與種的分類學地位關係不大,但在一些情況下可能與分類學殘遺種是一致的。地理殘遺種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 氣候殘遺種:這些植物的分佈與過去的氣候條件有關。如我國東北東部山地分佈的黃菠蘿就是第三紀溫暖氣候的殘遺。
(2) 地貌殘遺種:這些植物的分佈與過去的地貌條件有關。如在阿爾卑斯山的南坡海拔550m處,刺葉櫟分佈在隔離式的小島狀的生境上,它所處的波河盆地在第三紀曾經是海灣,刺葉櫟目前的生長地點在當時的海邊。
(3) 群系殘遺種:過去的植物群系,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分佈區縮小了,其中某些植物殘存在現代植物群系中,佔據著有限的分佈區,如我國毛烏素沙地中的黑格蘭(Rhamnuserythroxylon)灌木林即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