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村
板石村
板石在常平鎮新城中心,在常朗、常黃、常東、常馬多條公路交匯處,緊鄰東莞火車站,有片高樓林立,商貿繁榮的黃金寶地,這便是常平鎮板石管理區的所在地。
方圓約4平方公里的板石管理區,下轄舊圍、新圍、霞村、南埔、吳屋5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750人。改革開放以來,板石人民在以朱柏倫書記為首的黨支部帶領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常平鎮建設南方新的鐵路樞紐的機遇,開拓進取,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區村、個體三級經濟並駕齊驅,突飛猛進。
吸引外商在這是投資興辦毛織、制衣、玩具、電子、眼鏡、皮革等企業25家,廠房面積達20萬平方米,從事商業性的個體戶達428戶,私營工廠106戶,從業人員4200多人。1997年全區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區村兩級經濟純收入近2000萬元,集體資產達2億元,村民人均收入10100元。
板石管理區已經完成了農村城市化的轉變,全區外來工達到12000多人。寬闊的水泥道路四通八達,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入夜,路燈齊明,區內先後建成的7家供電所(站)為外商投資、村民生活用電提供了保障,自來水通向各家各戶和每家工廠,全區安裝程式控制電話達到480門。98%以上的村民住上了別墅式的新樓房,生活富裕、安康。
板石管理區不僅在物質文明建設中取得令人可喜的成就,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很大的變化。1997年南埔村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東莞市文明村”,同時,板石管理區也被評為社會綜合治理安全文明小區。裝備完善的板石巡警隊與板石治保會組成龐大的治安隊伍,在維護區內社會治安秩序,營造一個安全、詳和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為了車輛的安全,全區設了三個停車場,晝夜有人看管。管理區還配備了一支素質優良,設施完善的環衛隊伍,並成立了一支城市衛生監察隊,在上級環衛部門的積極支持下,保持了全區環境衛生的整潔,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由於經濟、社會環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力的提高。從1995年開始,管理區戶籍人口每人每年可從集體經濟中分到近3000元。由集體購買人身保險,女55歲、男60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月可領到由集體發放的80-100元養老金,小學生學費全免,考上中專者一次性補貼助學金2000元,考上大專以上者一次性補貼助學金5000元,本區村民可得到口糧免費供給,生活提前進入小康水平。
增創新優勢,再求新發展,務實向上的板石人決心在新的機遇面前,發揚“勤奮、開拓、熱心、向上”的進取精神,團結進取,把兩個文明建設推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