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鎮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下轄鎮

溫春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位於東經129°46′,北緯44°37′。

地形為低山丘陵地貌,南與寧安縣為鄰,西北與海林市相連,東北與牡丹江城市核心區和江南新城區相接,跨牡丹江與海浪河兩岸,G11國道及鶴大公路穿鎮而過,圖佳線鐵路貫穿南北,設有溫春站,是牡丹江中心城市的南出入口和牡丹江航空運輸中心。

歷史沿革


溫春,是由滿語“興厄哩溫車恨”簡略切音而成,意為“耗子尾巴山”。1937年由附近的傅家溝、上胡什哈、中胡什哈、下胡什哈、關家屯、伊家屯合併而成一小鎮,隸屬寧安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為寧安縣第二區,1955年4月改為溫春區。1960年8月,併入市區西安人民公社,改為溫春分社。1962年1月,恢復溫春公社。1984年4月,改為溫春鄉。1985年5月,撤鄉設鎮,改為溫春鎮。

自然環境


有儲量500萬立方米石灰石、100萬立方米火山灰、少量膨潤土玄武岩非金屬礦資源,為發展水泥新材料等非金屬礦製品提供了資源條件。食用菌、山野菜等山產林產資源比較豐富。有老黑山、龍頭山、寶山湖水庫、鳳凰山等一批待進一步開發的重點旅遊景點。三間房水電站項目正在建設中。

行政區劃


溫春鎮
溫春鎮
溫春鎮是牡丹江市的遠郊區,行政區面積299平方公里。現轄20個行政村、8個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78個。總戶數13338戶,總人口3309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3萬人;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7%。鎮政府駐於鎮內。轄11個社區、20個村委會:果樹場社區、畜牧場社區、農校社區、農研社區、林場社區、農機校社區、溫春二中社區、新興社區(水泥集團)、奮鬥社區(水泥集團)、太平社區(水泥集團)、東山社區(水泥集團)、溫春村、共榮村、敖東村、黑山村、新立村、燒鍋村、東和村、樓房村、南江村、立新村、共民村、西苑村、大莫村、小莫村、海浪村、卡路村、新安村、橋頭村、雙龍村、富民村。
007年8月24日,黑龍江省民政廳(黑民區[2007]106號)批複:經省政府批准,牡丹江市撤銷西安區所轄的沿江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溫春鎮。溫春鎮人民政府仍駐溫春村。

經濟


工業和農業

常用耕地面積113132畝,林地面積33357.4畝,森林覆蓋率34.5%。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019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41元。位於鎮境南部的牡丹江水泥廠,是國家重點水泥生產廠之一,還有國營建設水泥廠等。鎮辦工業有農機修理廠、水泥廠、磚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6236萬元。耕地面積6.12萬畝,為市郊糧豆薯主要產區。
溫春鎮
溫春鎮
農業主產大豆、小麥、水稻。盛產西瓜。

人文優勢

駐鎮中、省直及市直單位5個。其中水泥集團公司年產水泥170萬噸,是牡丹江市和黑龍江省東部重要水泥生產基地,對本鎮水泥工業配套產業和非金屬礦開採業發展有很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黑龍江省農經職業學院、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農業機械化學校和國家空軍聯勤農場等坐落於溫春,使我鎮成為牡丹江地區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中心,為建設現代化、外向型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提供了便利條件。

產業優勢

溫春鎮域內產業分工較為明顯,形成了各具產業特色的北部、中心、中南部三大板塊。北部江北六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城鄉交錯,工業、建築開發和為城市服務的第三產業較發達,基本形成了以建築開發為龍頭,建材加工、石油配件、木業加工、化工製品、汽車維修與交易為組成部分的六大支柱產業。中心是溫春鎮政府所在地,是牡丹江水泥工業基地和農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所在地,是溫春小城鎮建設及綠色建材園區建設的重點地區,為水泥工業配套的產業有一定的基礎。中南部十三村則是農業區,農業經濟在產業中占居絕對優勢,烤煙、油豆角、綠色無公害蔬菜、西香瓜、雙孢菇等生產基地已實現規模化生產。

區域優勢

溫春鎮在牡丹江城市整體規劃和大牡丹江城市圈發展規劃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老黑山區域位於牡丹江、寧安、海林三城結合部,是未來大牡丹江城市圈的聚焦點。在新一輪城市規劃整體修編中,溫春鎮被列為近期重點建設的衛星城鎮之一。

交通


G11國道、牡圖鐵路縱貫全鎮,是牡丹江市通往琿春口岸、吉林東部和遼南環渤海地區的主要通道。溫春火車站是國家二級國家火車站,年貨物吞吐能力1500萬噸。區域內的牡丹江機場是東北地區第六大民航機場。鎮政府駐地溫春村距市區1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