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國家基建重點項目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成立於1978年12月31日,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創新性、基礎性重大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致力於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撐,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環境問題的工程技術與諮詢需要。
根據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職工近400人,有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有博士生108人,碩士生137人,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18名。
機構設置
1980年5月24日,被列入國家基建重點項目。
1994年,環境影響評價中心和環境保護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建立。
1996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成立。
1997年,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7月,水污染控制技術科技創新基地成立。
2008年4月,環境保護部批准依託研究院建立國家環境保護河口與海岸帶環境重點實驗室。
2011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建設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3年6月5日在美國召開的北極大學理事會第16次會議上,經北極大學理事會成員投票表決,研究院正式成為北極大學的準會員,並成為中國環保系統首個加盟北極大學的科研院所。
2015年6月5日,研究院與環境保護部東北督查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審核結果名單。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職工近400人,有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4名研究員,106名副研究員和109名工程師。
總工程師 | ||
---|---|---|
類別 | 姓名 | 時間 |
總工程師 | 李發生 | 2011年9月 |
副總工程師 | 宋乾武 | 2007年6月 |
副總工程師 | 鮑曉峰 | 2009年7月 |
副總工程師 | 吳豐昌 | 2013年3月 |
副總工程師 | 喬琦 | 2013年3月 |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5個研究所和10個中心,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名稱 | 依託單位 | 批準時間 |
國家環境保護化學品生態效應與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003年9月19日 |
國家環境保護湖泊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008年9月27日 |
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工業重點實驗室 | 東北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 | 2010年11月23日 |
國家環境保護河口與海岸帶環境重點實驗室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012年3月29日 |
國家環境保護區域生態過程與功能評估重點實驗室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012年04月28日 |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實驗室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011年4月12日 |
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2013年12月6日 |
• 國際交流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國內合作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館藏資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研究設施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佔地14公頃,科研儀器設備總投資達1.5億元。研究院建成了包括一批國內和亞洲一流水平的在重型科研設備在內的擁有1400套儀器設備的各類實驗室。
• 獲獎概況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近20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0餘項。其中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和部級獎項20餘項,其中國家獎4項。
時間 | 獎項 | 項目名稱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陸地生態系統變化觀測的關鍵技術及其系統應用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二氧化硫減排理論與關鍵技術(原名稱:中國二氧化硫減排理論與實踐)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環境一號衛星環境應用系統工程 |
1992年 |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石景山區二氧化硫和總懸浮微粒總量控制研究 |
1997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勝利油田淺海灘塗石油勘探開發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和控制對策 |
1998年 | 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污水海洋處理工程設計參數研究 |
1998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及“九五”計劃 |
1998年 | 環保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 黑河流域(張掖、阿拉善)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 |
1998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工業污染源控制研究 |
1998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中國酸沉降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
1998年 |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中水處理流程篩選及系統優化研究 |
1999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湖泊(滇池)城市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技術 |
1999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中國排污收費制度設計及其實施研究 |
1999年 |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應用類)一等獎 | 酸雨及二氧化硫控制區劃分研究 |
• 項目承擔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類別 | 名稱 |
973項目 | 中國酸雨沉降機制、輸送態勢及調控原理 |
現代城市病的系統識別理論與生態調控機理 | |
湖泊水環境質量演變與水環境基準研究 | |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 陸地石油開採生態風險評估與污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
新農村建設城鄉環保統籌技術與對策研究 |
• 論文發表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出版專著18部;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其中ES&T等SCI刊物論文600餘篇;提交國家標準、重要諮詢報告、方法規範和技術指南52個;獲授權專利70餘項。
• 《環境科學研究》
環境科學研究
《環境科學研究》被多家中國國內外權威資料庫收錄,如美國的《工程索引》(EI,2013-2015)、《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俄羅斯全俄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VINITI)的《文摘雜誌》(AJ),英國《動物學紀錄》(ZR)、《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的《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日本《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以及中國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情況系統總部《ASFIS資料庫》等。
•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辦刊宗旨:追蹤國內外環境工程技術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報道環境工程及實用技術應用的先進典型案例,關注環保產業最新政策和行業熱點問題,推動環境工程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促進中國環境工程技術水平提升。
• 《環境科學文摘》
《環境科學文摘》
《環境科學文摘》為雙月刊,報道中、英、德、法、日、俄6種文字、國內外數百種期刊中有關環境科學技術的最新文獻資料。以文摘和題錄形式向廣大讀者提供環境信息服務,全年報導量約3600篇,其中文摘約佔70%,題錄約佔30%。
《環境科學文摘》全面報導了環境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學科類目包括: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環境數學、環境物理學、環境化學、環境地學、環境氣象學、環境生物學、環境醫學、環境經濟學和環境系統學等)、環境保護政策法令及標準、環境保護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環境監測等。本學科核心期刊報導量占核心期刊文獻量的95%左右。
• 學科概況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師範大學聯合共建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點,有1個博士后工作站,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博士后工作站:環境科學與工程
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環境科學與工程,大氣科學,生態學,生物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博士生108人,碩士生137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18名。
截至2014年9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碩士生導師70名,博士生導師30名,建院20餘年來,共培養研究生200餘名,博士研究生近30名。90%的畢業生在國家機關、科研院所、基層組織等各個領域服務於國家環境保護事業,成為相關學科領域的帶頭人、科研骨幹力量。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標誌釋義:標誌以機構英文首字母"C"互繞構成一個具有活力的地球,寓意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是為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而努力工作讓這個地球生生不息的良好運轉,在標誌結構還蘊含著"Environmental"的首寫字母小寫"e",標誌色彩是由代表環境與環境保護的綠色與代表科技與理性的藍色相結合,寓意著科技改變環境。標誌中間部分的英文"CRAES"是機構名稱的簡寫。
• 環境保護部直屬機關足球協會
環境保護部直屬機關足球協會是環境保護部直屬機關工會領導下的群眾性組織,宗旨是推廣全面健身活動,提高職工足球運動水平,活躍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增強職工凝聚力及創造力。協會參加了環保部足協杯、2015年第十六屆“中彩盛世”杯中央國家機關足球聯賽外賽等比賽活動。
根據2016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每年定期舉辦秋季健步走及拔河比賽、職工釣魚比賽、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春季排球賽等活動,承辦第四屆環境保護部“足協杯等活動,參加了環境保護部直屬機關“迎新杯”桌球賽、環保部直屬機關“環境發展杯”羽毛球賽等活動。
職務 | 姓名 |
院長 | 李海生 |
黨委書記、副院長 | 陳斌 |
副院長 | 舒儉民、鄭丙輝、宋永會 |
總工程師 | 李發生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王志斌 |
資料來源:(2016年10月) |
歷任院長 | |
---|---|
職務 | 姓名 |
第一任執行副院長 | 黃新民 |
第二任院長 | 劉鴻亮 |
第三任院長 | 陳復 |
第四任院長 | 孟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