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
徠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對。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腦中產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等。其特點是直接性、生動性和具體性。要獲得感性認識,必須親自參加社會實踐,直接接觸客觀事物。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來源,是理性認識的基礎。但它只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如顏色、形狀、聲音、冷熱和氣味等)和外部聯繫,尚未達到對事物的內部聯繫和本質的認識,因此有待於發展提高到理性認識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兩個不可缺少的階段,二者互相聯繫、互相貫通。必須使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
過程的初級階段和初級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關於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繫、事物的各個片面的認識。事物的現象是感性認識的對象和內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認識的特徵。
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感覺器官對事物的現象、外部聯繫和各個方面的認識。直接性是其主要特點,此外還具有生動性、具體性、表面性等特點,其反映的內容是事物的現象。
感性認識包括相互聯繫、循序漸進的三種形式:感覺、知覺和表象。
感覺是人對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體的感官對內外環境適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個別屬性,例如,可見光線(波長在380~770毫微米之間的電磁波)通過人的眼睛轉化為神經過程,產生視覺;一定的聲波(頻率為16~20000赫茲之間的聲波)作用於人的耳朵,引起神經興奮,產生聽覺。感覺是由感官、腦的相應部位和介於其間的傳導神經組成的分析器系統協同活動的產物。感覺因分析器不同可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機體覺等不同種類。感覺是外部刺激力,包括人的機體本身的某些物質過程,向意識的最初轉化。
知覺是對客觀事物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繫的綜合反映,它為主體提供客觀對象的整體映象。知覺不是感覺的簡單總和,它是主體依據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對感覺所提供的各種特徵和外部聯繫分析和綜合的產物。知覺已經顯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徵以及現象的各要素之間的整體聯繫。知覺的整體性結構是主體進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礎。
表象是曾經作用於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識中的保存、再現或重組。表象按其性質可分為記憶表象(又稱再現性表象)和想象表象(又稱預見性表象);按照概括的程度,可分為個別表象和一般表象。表象不是知覺形象的簡單重複,它再現的不是客觀事物的全部聯繫和特性,而僅僅是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對人的實踐活動最重要的特徵。人的表象是對事物的功能和意義的理解和概括。正是這些方面在人的大腦皮層中構成穩固的聯繫。表象是具體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統一。
由感覺徠到知覺再到表象,是人的認識由個別的屬性和特徵上升到完整的形象,由當下的感知達到印象的保留和概括的再現的過程,其間反映出認識由部分到全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直接到間接的趨向。但是,從人的完整認識過程來看,這些感性認識形式是對事物的表面特徵的描述,還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
感性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從發生學的意義上說,人在勞動中不僅改造了外部世界,而且形成了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感覺器官。人的感覺器官是人類整個歷史實踐的產物。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反映過程不僅以客觀對象為前提,而且依賴於主體的感知活動。學前兒童各類感覺的發展直接依賴於活動的發展。人們對客觀對象的反映是各種分析器協同動作的產物,其中運動分析器在感知事物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人對外部世界的實踐關係制約著感性認識的方向,知覺的選擇性根源於人的實踐活動的需要。在不同的實踐關係中,主體對同一客體會形成不同的知覺和表象。職業實踐對人的感知能力的完善有特殊的意義。實踐使人的感官的生理閾限不再成為感性認識的絕對界限,人不僅依靠肉體感官,而且藉助於由實踐提供的社會性器官即各種科學技術手段和精密儀器,把感官無法感知的各種信息轉化和放大為可感知的形式。
高級動物的心理活動也具有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形式,但動物的心理反映局限於滿足它的生物學需要的那些屬性,動物的知覺始終是個體的並僅僅是生物的。動物的心理活動建立在第一信號系統的基礎上,它只有物種的經驗即無條件反射和個體的經驗即條件反射,而沒有社會經驗。和動物不同,人的感性認識本質上是理解性的。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人能以不同於動物的方式去感知周圍世界。人的感性認識不僅直接同個體的經驗有關,而且以整個人類的歷史經驗和文化為中介,在個體的感受經驗中凝結著整個人類感知和表象的總和。人對事物的感知總是在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協調作用中進行的,人的感性認識可以以詞的形式陳述出來,個體的經驗可以通過語言轉化為社會的經驗。
人的感性是有理性的感性,純粹的感性認識只是作為意識的萌芽存在於人的意識形成的史前時期,存在於動物和嬰兒的心理活動中。從人的認識發展的既成形態來考察,不滲透著理性因素的感性認識是不存在的。理性因素在感性認識過程中的作用是:理性因素賦予感性內容以結構形式。儘管人的感覺器官的敏銳程度個別地說來往往不及某些動物,但是人對感覺到的東西的意義的把握為任何動物所不及。主體已有的經驗和理論影響著對感性材料的選擇和集中。特別是在微觀領域中,由於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感知微觀客體,因此,認識主體同微觀客體及其規律性建立感性的聯繫,必須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人的理性總是這樣或那樣積極地參與感性映象的構成,成為感性認識中不可分離的要素。理性因素不僅使人的感性認識具有能動性,促進著感知能力的發展,而且也是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