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包含兩個經濟術語:“特別提款權”由IMF於1969年創造,是一種用於補充IMF成員國官方儲備的國際儲備資產;“貨幣籃子”指作為設定匯率參考的一個各國貨幣組合,是由多種貨幣按一定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這個組合好比一個盛放各種貨幣的“籃子”,其中某一種貨幣在組合中所佔的比重通常以該貨幣在本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為基準。
SDR在創立時曾與黃金直接掛鉤,但在1974年7月,IMF宣布SDR與黃金脫鉤,改用16種貨幣組成的貨幣籃子作為定值標準。1980年9月,IMF又宣布將“貨幣籃子”中的貨幣簡化為5種西方國家貨幣,即美元、德國馬克、日元、法國法郎和英鎊。1999年歐元誕生之後,SDR貨幣籃子簡化為現在的美元、英鎊、日元和歐元四種貨幣,它們所佔權重分別為41.9%、11.3%、9.4%和37.4%。該貨幣籃子的價值由以上四種貨幣的當期匯率確定。截止2015年5月31日,所有成員國共擁有SDR總額為2041億,其中美國擁有421億SDR,英國擁有107億SDR,日本擁有156億SDR,中國擁有95億SDR。
SDR貨幣籃子每五年複審一次,以確保籃子中的貨幣是在國際交易中具有代表性的貨幣,並且確保貨幣構成如實反映所含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所佔權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5年6月12日稱,該機構已經派出團隊前往北京,開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技術評估;即考察人民幣成為“籃子”中第五種貨幣的可行性。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很大進展。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的數據,2014年12月全球有2.17%的支付以人民幣結算,其比例首次超過加元和澳元成為第五大支付貨幣。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的比例分別為44.64%、28.3%、7.92%和2.69%。
加入貨幣籃子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戰略意義。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通過推動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使用人民幣,與多個經濟體簽署人民幣主導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使人民幣具備了貿易支付、官方儲備等更為重要的國際貨幣職能。
人民幣若加入貨幣籃子,有利於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這將改變美歐壟斷的國際貨幣、金融領域格局,解決少數主權貨幣充當國際貨幣帶來的難題,從而促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