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鴨湖水庫

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羅店鄉東2公里

宿鴨湖水庫,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羅店鄉東2公里,淮河支流洪汝河水系汝河幹流上,建成於1958年,控制流域面積464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板橋762平方公里,薄山580平方公里),占汝河全流域面積61%。總庫容16億立方米。建成以後,為減輕淮河防洪壓力,保護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水庫特徵


宿鴨湖水庫,位於河南省汝南縣城西7公里的汝河中游,是一座大型平原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640平方公里,扣除上游薄山水庫控制面積,區間面積4160平方公里。庫區為官場坡,是汝河和臻頭河交會間坡窪地,坡中心為宿鴨湖。1982年作了除險加固工程設計,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16億立方米,大壩加高1.2米,防浪牆高1.4米,壩頂加寬為8米,壩長增至37公里。

建設沿革


泄洪道
泄洪道
1957年1月,省水利設計院編製《汝河沙口以上治理宿鴨湖蓄灌工程初步設計書》,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9.82億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7億立方米。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58米,汝河堵壩壩高16米,其餘壩高為5~8米,壩長35.29公里。左壩頭接汝河左堤,壩右端至臻頭河右岸野豬崗。泄洪閘位於臻頭河口處,設5孔閘,高5米,寬10米,最大泄量2200立方米秒。劉大橋引洪道主要是溝通汝河與臻頭河,全長4.4公里,底寬80米,泄量2100立方米/秒。灌溉渠首閘位於窪地段桂庄,最大泄量120立方米/秒。1958年2月開工,7月初建成。
1959年汛期攔洪,窪地段大壩因風浪衝擊而坍塌,當年進行加固,之後又多次出現裂縫、坍塌,1962年又進行處理。經過1964、1967、1968年汝河大水,發現原設計標準偏小,后將規劃修改為: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10.42億立方米,增加夏屯7孔泄洪閘,劉大橋引洪道由西岸擴寬80米。1969年12月開工,1975年7月完成。8月發生特大洪水,工程又遭到嚴重破壞,為此,當年修建了臨時渡汛工程,除修復上述水毀工程外,引洪道東岸拓寬60米,泄量增加到4400立方米秒;引洪道西側利用自然窪地,開闢單庄引洪道,泄量2000立方米/秒;大壩南崗段增設爆破葯室34個,遇超過500年以上洪水時破壩泄洪。以上工程於1976年春建成。幾次擴建加固,共投資5029萬元。為提高水庫防洪標準,並針對局部壩段發生塌坡、壩身土沸、裂縫滲水等問題。
2007年5月被國家水利部大壩安全中心鑒定為三類壩(病險水庫)。2010年進行了除險加固,主要內容是白蟻防治、10千伏動力專線架設、大壩混凝土攪拌樁防滲處理、溢洪道五孔泄洪閘閘底板、閘墩澆築、上下游導水牆、桂庄電站輸水涵閘鋼筋混凝土洞身澆築,閘門、啟閉機更新、自動化監測系統等。
2020年1月4日,從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已開工。
2003年7月李克強在宿鴨湖水庫
2003年7月李克強在宿鴨湖水庫

生態整治


20世紀末,水庫上游工業污染造成了庫區水質下降,2008年駐馬店先後取締關停137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對全市日排廢水100噸以上的54家重點污染企業實行限期治理,16家企業未完成治理任務被責令停產。駐馬店市區和該市的9個縣城,全部建成了污水處理廠並投入正常運營,日處理污水近18萬噸,年削減COD排放量近兩萬噸。據檢測,2008年上半年,駐馬店境內洪河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市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宿鴨湖水庫水質由過去的五類水質上升到三類水質標準。

水庫水系


汝河,俗稱南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發源於河南省泌陽縣五峰山,流經遂平縣汝南縣平輿縣正陽縣、新蔡縣班台與小洪河匯流入大洪河。與洪河相匯前河長222.5公里,流域面積7376平方公里,除西部為山區外,其他均為平原。在汝南縣沙口以上河長146公里,河床比降1/4720;沙口至班台河長76.5公里,河床比降為16500。宿鴨湖水庫建成后,幹流在汝南縣匯入庫區,然後通過泄洪道排出汝河下游。
臻頭河,源於確山縣西部千年嶺,東西折東北流,經竹溝、瓦崗、任店、留庄、劉店入汝南縣境,過官莊、野豬崗,原在沙口入汝河,宿鴨湖水庫建成后在汝南縣匯入庫區。沿途有西王樓溝、關溝、陳樓溝、古山沖、十里河、小沙河、呂崗河等100多條支流匯入。臻頭河本干全長135公里,最寬處1000米,最窄處不足100米,最大流量764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877平方公里。河道全線無堤防,不通航,下游產河沙。夏秋洪水暴漲,冬季不結冰。

水庫效益


防洪效益:1975年8月大水,總入庫洪水量達19.6億立方米,最大庫容12.61億立方米,雖有60米長的壩段漫水,但大壩安全,為減少下游廣大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作出了貢獻。
農業效益:水庫所屬灌區1966~1985年的20年間,累計灌溉364.45萬畝,為農業增產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