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宿鴨湖的結果 展開

宿鴨湖

亞洲面積最大平原人工水庫

宿鴨湖是一個亞洲面積最大平原人工水庫,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羅店鎮東2公里處,北起玉皇廟,南至野豬崗,東臨桂庄,西到別橋。

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水庫東岸南北土壩全長35.29公里,高58米,擋防浪牆長0.5米,壩頂寬4—7米,攔蓄板橋、薄山水庫等上游來水,蓄水面積239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1萬畝,出產的魚達30多種,其中產量最多的是鯉魚、鯽魚、鰱魚。

是中國人工修建的面積最大、堤壩最長的平原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旅遊等多項目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有“人造洞庭”之美譽。

基本介紹


宿鴨湖
宿鴨湖
距今,宿鴨湖位於汝南縣羅店鄉東2公里處,北起玉皇廟,南至野豬崗,東臨桂庄,西到別橋。
宿鴨湖是目前是亞洲面積最大平原人工水庫,有“人造洞庭”之美譽。可謂“百里長堤鎖洪水,萬隻野鴨戲游魚!”水庫東岸南北土壩全長35公里,湖水面最寬處15公里,庫區佔地35萬畝,庫容8.2億立方米。湖西岸有6萬畝森林植被和萬畝蘆葦盪,環湖壩堤上有數萬棵綠楊翠柳,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目前已申報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自然資源


宿鴨湖
宿鴨湖
宿鴨湖於1989年重修完工後,水面開闊,風景宜人,人稱北方“人造洞庭”。東岸百里長堤,柳浪翻卷;遠望水天一色,雲蒸霞蔚;近觀碧波蕩漾,鷗鷺齊飛。宿鴨湖環湖數萬畝楊柳疊翠,兩岸萬畝蘆葦盪是野鴨等野生動物的天堂,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1989重建的宿鴨湖及其濕地,顯得非常熱鬧:3000多隻白鷺在翱翔,數百隻大天鵝、小天鵝在嬉戲。據統計,目前,常年有數萬隻鳥在汝南筑巢。全縣已發現候鳥、留鳥
13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鸛朱鸛3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11種。
宿鴨湖畔名勝古迹很多,如仙女橋、壺仙觀、燕亭、金城、白馬將軍廟等,加之西岸5萬多畝 森林公園的秀美景色及垂釣園、游泳池、水上樂園等遊樂設施的開發建設,慕名前來觀光旅遊者越來越多。

歷史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這裡原本並沒有湖泊,而是一個河溝縱橫、十年幾澇、野獸時常出沒的地方。時過數年,元朝皇帝將其兒子封在汝南,王爺生性殘暴、善於騎射,一年春天,王爺帶領衛隊出城代天子巡視一方,竟發現此處天有飛禽、地有走獸,心中狂喜異常,隨即拉弓搭箭,射中一隻狐狸,誰知狐狸未死,卻帶箭逃跑了。王爺就在後邊緊追不捨,不料卻被村莊擋住了視線。王爺十分氣了,下令“跑馬圈地”,決定把這塊土地作為御用獵場,刻著“御用獵場,禁地”標牌插在了方圓四五十里的土地之上,場內村莊一律拆除,百姓限期遷出,違令者全家抄斬!從這時起,直至明朝滅亡的三百多年間,這裡一直是汝南藩王的“御用獵場”。人們不滿地稱它為“官場坡”。長期河道失修,洪水泛濫,每逢夏季,一片汪洋。成群結隊的野鴨、水鳥,紛紛飛到這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官場坡成了野鴨水鳥的世界。所以人們又改稱“宿鴨湖”。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率部40萬血戰汝南城下,活捉了王爺,“燕王廟”被焚,史稱“汝寧府之戰”,這片土地才又回到百姓手中。

歷史沿革


宿鴨湖位於汝南縣境西北部,湖堤最近處距縣城5公里。在很早的時候並沒有湖,那裡地勢低洼,地廣人稀,河溝縱橫。汝河練江河、黃西河、雲溪河、韓溪河、清水河、柳葉河、官場河流經此地,泄洪緩慢,經常決口泛濫,坡水積存,淹沒莊稼,中斷交通,洪水成災,一片汪洋,當地居民逃荒要飯,妻離子散,致使村莊稀落,成為野草叢生,野鴨繁衍棲息之所,一年四季野鴨成群,水鳥遍地,鳥獸在裡面繁衍生息,人們無法在裡面生活。所以歷史上人們稱之為“宿鴨湖”。《汝南舊志》記述歷史上的一次水災時的情景:南起洋樓,北至閻橋縱橫三四十里,積水盈丈,形成內海。如遇乾旱,跳蝻飛蝗,起飛遷徙,蔓延全縣。歷史上漢武帝時興建鴻隙陂,曾經造福一時,終因淤積嚴重,工程浩大於漢成帝時被廢,遺患人民,一片悲慘。1957年6月,人民政府為了興利除害,經水利部批准,修建宿鴨湖水庫。將居住在湖區的群眾遷移出湖區並妥善安置。1958年春,組織汝南、上蔡平輿、正陽、西平5縣的11萬民工,經過四個月苦戰,挖湖底,築堤壩,疏通河道,開鑿灌渠,修建水閘,建成了既能蓄洪、又能灌溉的大型平原水庫及配套工程。宿鴨湖大堤南起野豬崗、北至玉皇廟長35.29公里,東西最寬處近15公里,把原宿鴨湖、官坡場、高升坡、四平湖、六里井坡、燕亭坡圍在其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平原人工湖——宿鴨湖,宿水區面積167平方公里,控制面積4498平方公里。之後,又進行了3次加固改善,現成為水產養殖、農業灌溉的主要水資源。湖中間有湖心島,過去曾是軍用飛機訓練靶場,湖心島內蘆葦盪鬱鬱蔥蔥,各種野鳥遍生,為漁民捕魚、遊客休閒遊玩的場所。如能在宿鴨湖周圍重修古遺跡仙女廟、白馬將軍廟,再在湖心島新建亭台樓榭,融民間傳說、名勝古迹、湖光山色於一體,將是另番美景。現宿鴨湖南端的劉大橋設有遊艇供遊客進湖內遊玩、觀光,以滿足遊客徜徉波濤之願。

官方網站


2012年鴨湖水庫管理局為了更好更有力的宣傳以及招商引資,特建立以宿鴨湖為宣傳的官網,能更有效的讓旅遊愛好者以及各地方投資商來本地投資建廠。

生物資源


宿鴨湖濕地
宿鴨湖濕地
宿鴨湖庫區地處暖溫帶南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在“河南省動物地理區劃”中屬豫南平原區。其特徵:一是華北動物佔主要地位,二是動物種類比較貧乏,三是該區距古北界與東洋分界較近,動物區系組成中有部分東洋界動物。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分佈有獸類16種,常見種類有:黃鼬、草兔、棕色田鼠等,其中嚙齒動物有13種,分屬3科。鳥類有115種,分屬15目29科。常見種類有:大天鵝、小天鵝、大杜鵑、小杜鵑虎紋伯勞、麻雀、白鷺等。兩棲類有4種,隸屬1目2科,即花背蟾蜍、華西大蟾蜍、黑斑蛙和澤蛙。爬行動物有9種,隸屬3目5科,主要種類有:中華鱉無蹼壁虎,火赤鏈蛇、腹蛇等。魚類有34種,隸屬6目9科。
宿鴨湖庫區屬溫帶植被區系,植被類型為落葉闊葉植被。野生雜草有142種,分屬33科。水生維管束植物的優勢種有:小香蒲金魚藻、風眼蓮等。浮游植物優勢種有直鏈藻、環球藻、針桿藻、綠球藻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10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里,給人們描繪了一幅人鳥和諧共享生態的絢麗圖景。今天,人們在宿鴨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滕王閣序》的天中現實版。
目前,河南共有鳥類385種,其中越冬候鳥45種。而宿鴨湖濕地有記錄鳥類就有130多種,佔全省鳥類種數的三分之一還要多。這裡還有獸類16種、兩棲類4種、爬行類9種、魚類34種……宿鴨湖濕地物種豐富且呈生物多樣性特色,其中不乏珍稀動物。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鸛、白肩雕、丹頂鶴等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黃嘴白鷺、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鳶、蒼鷹等21種,河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條約》的鳥類9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57種。

保護管理


宿鴨湖
宿鴨湖
宿鴨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前身為宿鴨湖水庫,新中國成立前宿鴨湖一帶地勢低洼,汝河、練江河等多條河流匯水於此,泄洪緩慢,經常決口泛濫,成為野草叢生、野鴨水鳥棲息之所,宿鴨湖因此得名。新中國成立后,中央頒布根治淮河方案,宿鴨湖水庫於1957年6月批准修建,1958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防洪除澇為主,兼有發電、灌溉、養殖等多方面功能的綜合性水庫,是全國最大的平原人工湖。1959年至1986年,國家曾7次對該水庫進行加固改善,總投資達2億元。目前,水庫最大容量17億立方米,防洪標準為“千年一遇”。
為保護好宿鴨湖濕地,有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科學考察和建設管理工作。在全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省林業廳把宿鴨湖濕地作為重點調查區域,組織專家分別於1997年夏季和1998年冬季對宿鴨湖濕地進行調查。2000年,宿鴨湖濕地被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重要濕地名錄。2001年6月6日,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南汝南宿鴨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以來,全縣奮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在宿鴨湖西岸營造6萬畝人工林,植栽樹木300多萬株。林業、水利、環保等部門還密切配合,聯手開展了上遊河道治污工作,使得宿鴨湖水質狀況明顯好轉。如今,宿鴨湖濕地已成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每年來這裡越冬的鳥類多達10萬隻,構成了中原平原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
宿鴨湖
宿鴨湖
據了解,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海洋、森林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多少年來,濕地不僅是鳥類遷徙繁衍的“給養站”,更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排毒養顏”以及豐富自然物種的“生命槓桿”,對於維護陸地生態平衡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宿鴨湖濕地正是“天中之腎”、“中原之腎”、“華夏之腎”。

交通信息


駐馬店汽車客運東站乘車到汝南縣,票價10元;中途劉大橋下車。或者汝南縣下車后打車前往宿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