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寺村
水桶寺村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谷前堡鎮下轄村 水桶寺村東鄰馬圈庠1公里,西鄰沙屯堡村1公里,北距水磨口村6公里,南至張同公路1公里,距縣城5公里。水桶寺村人口3510人,895戶,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334公頃,主導產業以豬、牛、羊、雞為主,豬1540頭,牛691頭,羊429隻,蛋雞1800隻。
目錄
水桶寺村位於天鎮縣城西北方向6.5公里處,總土面積18692畝。水桶寺村屬環翠山六墩溝洪積緣傾斜平原區,海拔1023米至1044米間,東臨六墩河,整個轄區北高南低。
水桶寺村到清末,村內有大廟、真武廟、五道廟、南觀音廟、北觀音廟、樂樓、河神廟。北觀音廟(明正統八年建)有鐘樓、鼓樓各一間,照壁一處。村內還有,顯化水通禪寺,位於縣城西北15公里處,明正統八年(1443年)建、成化十年(1474年)重修。清乾隆年間,只存鍾一口,重一千二百斛。水桶寺村名實為水通寺,本地人發音也為水通寺村。村東另有五雷廟一座。
水桶寺村在遼、金、元、明、清諸代,為宣化通大同的“官道”所·經村之一,曹弼本村人,清道光年間生。自籌資金修建了天鎮縣現存最古老的“便行橋”,橋有42根石獅柱,以紀念42歲時修橋。又修到枳兒嶺五里路,還購穀物賑災,人稱“曹百萬”。村民樂善好施,耕余尚讀,子弟大多本分做人做事。
水桶寺村最晚北魏已立村,元朝屬天成縣轄域,明朝屬天成衛后所。明朝正德《大同府志》稱水桶寺堡屬於天成衛。乾隆十八年(1753年)《天鎮縣誌》載有水桶寺,屬后都。1937年後屬偽南洋村。1945年10月後屬共產黨天鎮縣三區。1953年屬水桶寺鄉,1958年初屬水桶寺公社,天鎮、陽高合縣后屬陽高縣天鎮公社。1961年天鎮、陽高分縣后屬天鎮縣谷前堡公社。1984年後屬谷前堡鎮至今。
水桶寺村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有61戶,400餘人,以曹、孔、李三姓為主。1949年有487戶,1710人。1997年有846戶,2938人。現有1500戶,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334公頃,主導產業以豬、牛、羊、雞為主,豬1540頭,牛691頭,羊1000隻,蛋雞1800隻。主要農作物以玉米、高粱、谷、粟、土豆(馬鈴薯)、各種豆類等為主,農作物主要靠地下水灌溉。
水桶寺村有一些養殖業、大棚種植業等。還有著名的“南國水鄉”天然溫泉”,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元素。
水桶寺村地下水清涼而甘甜,無需經過加工可以直接飲用,其口感遠遠超過市面上的各種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