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成立於1954年5月,簡稱廣西工商聯,原稱廣西省工商業聯合會。它是以私營工商業者為主體,國營企業和合作社、公私合營企業等各類工商業者參加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人民團體。

領導班子


劉長林 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書記
磨長英 自治區工商聯主席
歐文魁 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成員 駐會副主席
梁鈺光 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成員 駐會副主席
黃振東 駐會副主席
丘德彬 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成員 駐會副主席兼職副主席:
江建偉 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
史英文 廣西榮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小龍 廣西小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貴港市工商聯會長
汪林冰 香港訊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玉棠 澳門大都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建強 廣西柳州華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國強 北海強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經理
陳大光 廣西泰富黃金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總裁
賴可賓 南寧永凱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寧 俊 廣西華勁紙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桂發 桂林天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亞仙 梧州神冠蛋白腸衣有限公司董事長
馮小華 廣西南華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繼志 廣西富豐集團董事長

基本內容


工商聯的性質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工商聯是黨領導的以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體的具有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這一新規定,明確工商聯以非公企業和非公經濟人士為主體,突出了工商聯的組織特點和工作特點,同時把以前的“民間商會”的提法改成了“商會組織”,這就避免了商會的民間和官辦之分,符合國際慣例。

工商聯的地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工商聯是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重要橋樑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助手。和以前相比,這一規定分別在橋樑和助手前面加上了“重要”的修飾詞,表明在黨和政府團結非公經濟人士和發展非公經濟的工作中,工商聯具有特殊重要的優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工商聯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工商聯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在非公經濟人士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在非公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在政府管理非公經濟方面的助手作用。特別是第一個方面的作用,在以前是沒有提過,是首次提出。這意味著在眾多的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中,黨中央鼓勵非公經濟人士主要通過工商聯這個渠道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黨和國家則主要通過工商聯了解非公經濟人士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選拔培養非公經濟代表人士。
(一)促進“兩個健康”是推動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促進“兩個健康”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三)促進“兩個健康”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四)促進“兩個健康”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發展歷程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廣西各級工商聯組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77年11月,廣西區工商聯成立了 臨時領導小組,開始恢復會務活動。1980年2月,召開廣西區工商聯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的領導班子,使工商聯的活動又步入了正軌。接著,黨和政府落實了原工商業者的政策,摘掉了資本家的帽子,平反了冤、假、錯案,把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小業主作為勞動者,從原工商業者中區別出來。把“文革”中擠占工商聯的房產清退和補償。黨的正確政策,極大調動了工商聯和原工商業者的積極性,他們決心“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從此開展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國家、地方事務和經濟協商,就區域性,專業性為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調查研究,興辦一些企業,安排一些待業青年;舉辦各類學校和培訓班,培訓工商專業人才;為貧困地區開展諮詢服務;開展同港、澳、台,國外工商社團和工商界人士的聯絡工作,協助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建設,為廣西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新的成績。
廣西區工商聯在自治區黨委的領導下,在統戰部的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15號文件精神,調整工作主要職能,在同各民主黨派一起搞好參政議政的同時,積極配合黨和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進行團結、幫助、引導、教育,培養擁護黨的領導的積極分子隊伍。協助政府進行專題調研,開展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服務活動。如:組織企業會員舉辦和參加各種對內、對外展銷會、交易會,為企業會員辦理有關證書;發揮民間商會優勢,與國外、港、澳地區部分商會建立友好關係,擴大對外交往等。特別是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發起、由工商聯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家到貧困地區投資辦企業,回報社會,幫助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光彩事業”,為廣西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作出了貢獻,也為培養、提高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整體素質開闢了一條有效的組織途徑。由於黨委高度重視,廣西區工商聯和各級工商聯有了較大的發展,恢復和建立了119個縣(城區)工商聯,鄉鎮商會764個,會員62 313個。其中新會員55 767個,非公有制經濟會員58 925個。截至2002年,全區有個體工商戶101.82萬戶,註冊111.98億元;私營企業2.8萬戶,註冊241.70億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12.6%、20.9%、60.71%、75.3%;平均增長2.52%、4.14%、12.14%、15.06%。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97億元,佔全區總額59.48%。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含外資、合資企業等)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增加值達500多億元,佔全區GDP25%。部分市、縣達70%以上。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安排就業近200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廣西區安排就業的主渠道。工商聯組織在國家政治、經濟活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