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錢駿的結果 展開

錢駿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革命烈士

錢駿,字叔駿,浙江嵊縣竹溪鄉人。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進攻杭州戰役中,不幸被俘,后遭直系軍閥孫傳芳殺害,被害時年僅39歲。

人物生平


錢駿,他自幼天資聰穎,才思敏捷,在谷來北山書院讀書時,成績名列榜首,深受老師器重。
後來,錢駿考入杭州陸軍小學第一期學習。其時,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百姓生計艱難,處境困窘,無數愛國志士成立各種革命組織,在各地敲響清王朝的喪鐘。陸小教官周亞衛、陳獨秀就是堅定的革命志士。在這樣的大環境和小環境的影響下,錢駿漸漸萌生革命意志。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成功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昌起義。武昌首義成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其後,各省革命黨人摩拳擦掌,紛紛舉起起義大旗。作為辛亥革命的重要省份,浙江省自然不甘落後,革命活動洶湧澎湃,各標新軍在光復會、同盟會領導下伺機而動。11月3日,上海起義成功,當天下午,王金髮、張伯岐、尹維峻等從上海率領敢死隊來到杭州並招募會員,協攻撫署。所謂敢死隊,就是“要舍了身家性命去赴湯蹈火的,首先須視死如歸,其次得驍勇堅韌的隊員”。王、張、尹都是嵊州人,他們帶領的敢死隊員有60多位嵊州人。
陸軍小學學員錢駿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拯救杭州”的革命機會,他滿懷熱情地報名參加了敢死隊,並帶動陸軍小學各期同學200餘人參加。
杭州的光復之役,爆發在11月5日凌晨2點,其時,“敢死隊員都齊集在城站,戰鬥部署畢,更鼓已三下,而室內寂然,桌上放著的炸彈、手槍,無一人上前領取。此時,伯岐躍然而起,說:‘大局已定,兵貴神速,還有何疑慮!’即將武器分配給手下的敢死士……”
作為敢死隊員,錢駿緊隨隊長張伯岐進攻撫署。在進攻過程中,錢駿一馬當前,沖在大夥前面奮力向撫署扔出一顆自製炸彈。炸彈扔出后,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那顆炸彈始終沒有反應。錢駿急了,俯身撿起察看,不料,炸彈就在那時突然爆炸,把他的右手食指炸得血肉紛飛。當日,敢死隊佔領撫署,光復杭州大勝,但錢駿的右手食指,也永遠留在了那個杭州的凌晨。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不久,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復辟稱帝,各省軍閥又內戰不息,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那時的錢駿,已經成為一個徹底的革命者。他深感軍人天職在於保國安民,所以考入北京陸軍大學第六期學習。陸大畢業后,錢駿繼續軍旅生涯,回浙江任浙第二師的排、連、營長等職。
1924年秋,直系軍閥孫傳芳趁“齊盧之戰”由閩入浙抄盧永祥後路,奪得浙江地盤,整編浙二師為浙三師,任周鳳岐為師長。
1926年廣東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不久,西路軍直撲武漢,驅逐軍閥吳佩孚。中路軍攻入江西,革命軍勢如破竹。孫傳芳還想作垂死掙扎,調浙三師增援江西,任周鳳岐為九江警備司令,錢駿任第六旅第十二團團長,負責九江市區及近郊警戒任務。讓孫傳芳想不到的是,此時的周鳳岐早已棄暗投明,就任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軍長之職,錢駿當然也成了革命軍。就在孫軍前線潰敗、退回九江時,負責九江警戒的錢駿卻命令機關槍狠狠掃射孫軍潰兵,堵擊他們闖入市區。九江生靈免受塗炭,百姓感激不盡,但在孫傳芳心裡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孫傳芳狼狽逃回南京后,馬上調令浙三師回到浙東,堵擊革命軍由閩贛入浙。浙三師回浙后布防於富陽、桐廬、嚴州、蘭溪一帶,並醞釀起義。不久,革命軍來嚴州與周鳳岐會晤,宣布廢除浙三師番號,成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周任軍長,斯烈為第二師師長,錢駿任團長兼前敵指揮,布防於富陽與蕭山之間。孫傳芳驚聞浙三師易幟起義,忙命孟昭月師在杭州近次布防,與革命軍二十六軍對壘。
那時的浙一師,也已經密謀起義,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革命軍二十六軍(具體負責人為錢駿)與第十九軍取得聯繫,約定日期攻打孟昭月師。兩軍發動進攻那天,大霧瀰漫,影影綽綽,幾十丈內看不見人影。孟昭月部化裝成革命軍混蒙入城,錢駿以為是十九軍派來人員配合協攻,絲毫不加防備,直到指揮所被團團包圍,才發現上了大當,可惜為時已晚。錢駿不幸被俘,被解押到南京。孫傳芳知道錢駿是青年軍官中的佼佼者,擔任保定軍校和陸大浙江同學會會長,在浙軍中頗有聲望,就想籠絡他。孫傳芳先是好言相勸,好酒相待,派人誘降,被錢駿嚴詞拒絕後,就惱羞成怒。孫傳芳還記著先前革命軍北伐時,錢駿在九江用機關槍掃射自己殘部的事情,新仇又添舊恨,讓他恨恨不已。既然不為我所用,當然死路一條:槍斃!槍斃!
1927年2月28日,國民革命軍攻克杭州,同日,孫傳芳在南京將錢駿殺害了。就義前,錢駿神色從容,視死如歸,顧左右而高呼“杭州光復了”,年僅39歲。
噩耗傳來,全軍失聲痛哭,誓向孫賊討還血債。嵊縣和杭州隆重舉行追悼大會,追念錢駿。

追晉少將


1928年3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軍事委員會總結北伐中戰績。何應欽談到:江西戰役孫傳芳部隊突然迅速潰退,浙軍起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追晉錢駿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革命烈士,忠骨埋於岳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