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罕山

蒙格罕山

科右中旗境內有四大罕山(蒙格罕、布日和罕、奎屯罕、罕查干),首推位於西日嘎蘇木境內的蒙格罕山。蒙格罕山主峰海拔721、3米,佔地總面積20855公頃,集奇峰怪石、四季美景、歷史考古價值高等諸多特點於一身,成為當地人民心目中的神山。

歷史由來


罕山亦稱汗山,汗即可汗。相傳成吉思汗征戰途中來到一座巍峨的大山腳下,見這裡林密草深、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美景怡人,便下令安營紮寨。心腹大將木華黎率300兵騎,擇最高的山頂,壘灶起火、擺席設宴,狂歡三天三夜。兵馬所到之處,崎嶇的山頂平坦如鏟,方圓足有40里,從此人們便稱此山為“汗山”,也就是沿襲至今的罕山。

自然景觀


遠眺蒙格罕山峰重谷復、氣勢恢弘。登臨其上隨處可見懸崖峭壁上造型各異、千姿百態的奇峰怪石。大自然的鬼
蒙格罕山
蒙格罕山
斧神功雕造出似獸、似禽、似人的石景。似獸者,或仰天長嘯、或俯視山谷;似禽者,或展翅欲飛、或俯殺獵物;似人者,或靜坐沉思、或站立揮臂指點乾坤。環宇石、母子峰、喇嘛洞、一線天、老君望月等奇異的山體景觀,不勝枚舉。在感受大自然玄妙與神奇的同時,會令你心中充滿詩情畫意。
罕山之景四季皆美。初春來臨,萬物復甦,沉睡了一冬的大山欣欣然睜開了眼,柞樹、榆樹、五角楓,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灌木爭先恐後地吐放枝葉,盡顯嬌態,點綴著一片片新綠的蒼山更顯嫵媚;盛夏時節,漫山遍野的蒼翠一眼望不到邊,叮咚的山泉和啁啾的鳥語恰似一首節奏明快的打擊樂,令人興奮。分佈在灌木叢中的鹼草苔草、隱子草、針茅冷蒿鬱鬱蔥蔥,金露梅、百合、芍藥和些無名小花竟相綻放,爭奇鬥豔;秋霜過後,層林盡染,異彩紛呈,霜葉紅勝二月花。整個大山好似巨幅的立體水粉畫,明艷靜謐。如果你選在此時登山,大山會把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小野果當作禮物贈與你,那似珍珠賽瑪瑙的小精靈酸甜適口,定會令你垂涎欲滴;時至寒冬,整個大山銀妝素裹,分外妖嬈。山林間玉樹瓊枝,煙氣氤氳,偶爾一兩隻小野兔、小山雞在雪地上歡跳覓食,又為這人間仙境增添了幾分靈動。
蒙格罕山不僅景美石奇,還頗具歷史考古價值。 《興安盟志》中記載,這裡從東漢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起就為鮮卑轄地。據史學家考證此山為鮮卑人發祥地之一,因古鮮卑人居於此山故蒙格罕山又被稱作古鮮卑山。清代歷史學家張穆所撰寫的《蒙古游牧記》科爾沁右翼中旗條目下記載:“旗西三十里有鮮卑山,土名蒙格”。登山覽勝,在罕山主脈之陰,距山谷約百米的峭壁上有古人齒石築成的微型龍王廟和三個棲人山洞,洞穴坐北朝南,於洞口俯瞰山谷,峭壁險峻、深不可測。洞穴間距均為20米,洞內有漢、蒙、藏、契丹文字雕刻的古代題記,年代不詳。
蒙格罕山俊美神奇,是當地群眾心目中不可侵犯的神山。按照蒙古族習俗每年都要祭祀神山。據記載從清代到解放前三百餘年間,科右中旗(原圖什業圖旗)十五代扎薩克一直保持著祭祀蒙格罕山的活動。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由王爺主祭蒙格罕山,將山頂敖包添石加高,插上柳枝,獻上奶食酒肉。每逢此時,巴彥呼舒遐福寺的喇嘛
蒙格罕山
蒙格罕山
們都要登上主峰,在敖包旁誦經,祈神降福。周邊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扶老攜幼也來參加祭祀活動。祭祀完畢,參加祭祀的官員百姓都要到山頂上的大平台召開那達慕,蒙古“男兒三藝”比賽自不可少,說唱烏力格爾、好來寶的藝人們引吭高歌;老百姓三五成群飽餐供品,開懷暢飲;青年男女則藉此機會敖包相會,互訴衷腸,表達愛情。狂歡三天,人們才盡興而歸。
如今的祭山活動已由官方轉入民間,每年農曆五月初一,人們還要早早起來,換上乾淨衣裳,帶上吃食,在日出前登臨主峰,祭拜敖包,祈福迎祥。但多數人則把這當作一次短暫的旅遊,回歸自然的懷抱,賞美景娛身心最為緊要。

景觀隱字洞


不下雨不露面,不澆水看不見,這就是在內蒙古自治區蒙格罕山上奇特的“隱字洞”。
“隱字洞”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的蒙格罕山。這裡峰重谷疊、氣勢恢弘,登臨其上,隨處可見懸崖峭壁上造型各異、千姿百態的奇峰怪石。就在這奇峰怪石中,有3個比較隱蔽的山洞,這便是當地人所說的“隱字洞”。據說,這幾個洞穴內外刻有文字,平時看不見,淋雨便出,遇水即現。
我們在旗委宣傳部副部長董利的陪同下,進山尋找“隱字洞”,終於在距山谷約百米的峭壁上發現了3個山洞,洞口坐北朝南,洞穴之間相距20米左右。我們一鼓作氣爬上了中間那個山洞。
山洞不大,有一人來高,能容納三四個人,洞四周岩壁有明顯打磨痕迹,澆上礦泉水后,便顯現出雕刻的文字來,年代不詳,但文字清晰可辨,是一篇漢文頌世文。
至於是什麼人所寫,為什麼要在這裡寫,這些字為什麼遇水才能顯現等諸多謎團,還有待於專家們前來考證。

地形地貌


蒙格罕山位於興安盟科右中旗西爾根蘇木伊和哈達嘎查境內,蒙格罕山主峰海拔721.3米,峰頂平坦,似天公所賜的天然賽馬場,早時王爺們祭完古鮮卑山後就在這裡舉行活動,有摔跤、賽馬、射箭,也有演說烏力格爾等娛樂活動。

自然資源


蒙格罕山是科右中旗四大罕山(蒙格罕、布日和罕、奎屯罕、罕查干)之首。主峰海拔高度為721.3米,總面積2.08萬公頃,其中林地面積8 634公頃,佔總面積的41.4%,森林面積3 882公頃,佔總面積的45%。罕山頂峰平坦,四周溝壑縱橫,山泉小溪潺潺流淌,飛禽走獸頻繁出沒。這裡有野生動物103種,以鳥類為主,共76種。

歷史沿革


是歷代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感興趣考察的山脈之一,也是人們的旅遊勝地。蒙格罕山又名古鮮卑山。很早以前,鮮卑人就生活在這裡,此山是鮮卑人發祥地之一,也是漢晉時期鮮卑民族繁衍生息的後方根據地之一。
蒙格罕山居科爾沁右翼中旗四大罕山之首,也是喇嘛教和科右中旗十五代王爺祭祀的神山。每年農曆五月初一,歷代王爺們帶領王府大小官員來祭祀古鮮卑山,當地百姓雲集古鮮卑山腳下參加祭祀活動。

典故記載


古鮮卑山還有這樣離奇的傳說:古鮮卑山原來是一條蛟龍,呼嘯向東,欲投大海,途中口渴飲水於霍林河谷。當地王爺心懷叵測,用一把巨鎖鎖住了龍頭,蓋了九九八十一間大廟宇,鎮住了龍身,又在龍背上大興土木,廣辟園林,用一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王爺府壓住了神龍,為使神龍永世不得翻身,又用童男童女運土在龍身上堆了一座小山,還在龍的肚子上刺了一個洞,流出了龍血。天長日久,這條龍就變成了一座逶迤的山,就是古鮮卑山,巨鎖也變成了一座小山,就是現今的敖尼斯台山,龍身上刺的洞就變成了一股清泉,長年不斷地涌流,龍血滋潤了一片土地,長出了一片紅葉樹木———五角楓。從此,王爺便藉助這天精地氣,青雲直上,飛黃騰達……

有關詞條


成吉思汗廟哈拉哈河 石塘林 達格吐自然風景區大小神山 代欽塔拉蘇木 七仙湖草原 察爾森水庫 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 三角山 公主陵古城遺址 翰嘎利水 鹿鳴湖 松葉湖 台來花草原 烏蘭毛都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