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坡

清代著名文學家

張竹坡,名道深,字自德,號竹坡。徐州人。祖籍浙江紹興,明代中葉遷居徐州。有詩集《十一草》,曾評點過《東遊記》《幽夢影》等。

張竹坡自幼聰穎好學,然而屢試不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第四次應試,在名落孫山之後,便遍游京師、徐州、金陵揚州、蘇州。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三年之後便去世,年僅二十九。

人物生平


張竹坡自幼聰穎好學,以博聞強記聞名遐邇。十五時參加鄉試,然而一直仕途不順。張竹坡同族顯赫權貴極多,唯其一支布衣寒門,這促使張竹坡自幼發憤進取,然仕途不順,屢試不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第四次應試,在名落孫山之後,便遍游京師,在天下名流薈萃的長安書社,大展詩才,賦得詩詞百餘首,眾稱其為才子。
1695年,張竹坡年僅二十六。他以其超人的文學才華在徐州家中評點《金瓶梅》,寫下了十餘萬餘字的評論。后寄居金陵、揚州等地,貧病交加。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其友張潮化名“謝頤”作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離蘇州赴永定河治水工地,以圖謀進身之階,不料於當年九月十五日染疾身亡,年僅二十九。著有《金瓶梅評點》和詩集《十一革》,《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傳於世。

貢獻


張竹坡評點《金瓶梅》的主要貢獻在於:指出《金瓶梅》是“第一奇書”,而非“淫書”,是憤世之作,揭露官僚豪紳的腐朽墮落,痛斥財與色的罪惡,同情低層人物的苦難,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肯定《金瓶梅》的美學價值和藝術特色,從而確立了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張竹坡的評點具有開創性,從而形成了系統的《金瓶梅》小說藝術論。

成就


1695年,張竹坡26歲時,以其超人的文學才華在徐州家中評點《金瓶梅》,寫下了10餘萬餘字的評論,為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對《金瓶梅》下了“第一奇書非淫書”的評語,這一觀點破石驚天,從根本上否定了《金瓶梅》為 淫書的觀點,成為後人研究《金瓶梅》的重要依據,確立了《金瓶梅》為我國四大奇書之首的地位,也為我國文藝理論留下了一份十分寶貴的遺產。后寄居金陵、揚州、蘇州等地,貧病交加。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離蘇州赴永定河治水工地,以圖謀進身之階,不料於當年九月十五日染疾身亡,年僅29歲。著有《金瓶梅評點》和詩集《十一革》,《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傳於世。
他同意馮夢龍的“四大奇書”的觀點,並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開創《金瓶梅》一書108則讀法。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其友張潮(張潮,字山來,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八年(1650年)。張潮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刻書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張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夢影》、《虞初新志》、《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奚囊寸錦》、《心齋詩集》、《飲中八仙令》、《鹿蔥花館詩鈔》等。也是清代刻書家,曾刻印《檀幾從書》、《昭代從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御帙、數帙)等),化名謝頤為序,序中指出《金瓶梅》作者為王世貞。三年後,竹坡病亡,僅二十九歲。張竹坡在《竹坡閑話》說明評點《金瓶梅》的原因:“《金瓶》我又何以批之也哉?我喜其文之洋洋一百回,而千針萬線同出一絲,又千曲萬折不露一線,閑窗獨坐,讀史讀諸家文,少暇偶一觀之,曰:如此妙文,不為之遞出金針,不幾辜負作者千秋苦心哉!”並認為:“凡人謂《金瓶》是淫書者,想必伊止知看其淫處也。”在這方面,張竹坡對此書只見優點,不評缺點,他對《金瓶梅》的貢獻與其說是閱讀毋寧說是一種再創造。

評說論道


整體評論

“此書純是一部史公文字。”(讀法五三)
“《金瓶梅》寫姦夫淫婦,貪官惡仆,幫閑娼妓,皆其通身力量,通身解脫,通身智慧,嘔心嘔血,寫出異樣妙文也。今只因自己目無雙珠,遂悉令世間將此妙文目為淫書,置之高閣,使前人嘔心嘔血做這妙文乃為俗人所掩,盡付流水,是謂人誤《金瓶梅》。”(讀法八二)
“《金瓶梅》因西門一分人家,寫好幾分人家。”(讀法八四)
“《金瓶梅》是一部《史記》。然而《史記》有獨傳,有合傳,卻是分開做的。《金瓶梅》卻是一百回共成一傳,故知作《金瓶》者必能作《史記》。”(讀法三四)“《金瓶梅》斷斷是龍門再世。”(讀法七七)

評論寫作方法

“《金瓶梅》是大手筆,卻是極細的心思做出來的。(讀法一O四)此書處處以文章奪化工之巧也夫。”(讀法一O六)“於一個人心中,討出一個人的情理,則一個人的傳得也。”(讀法四三)
“各盡人情,莫不各得天道。即千古算來,天之禍淫福善,顛倒權奸處,確乎如此。讀之,似有一人親曾執筆,在清河縣前,西門家裡。大大小小,前前後後,碟兒碗兒,一一記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謂操筆伸紙做出來的。吾固曰:得天道也。”(讀法六三)
“用筆不露痕迹”(讀法十三)“善用曲筆、逆筆”,“曲得無跡,逆得無覺”,“此所以為妙也。”(讀法十三)“草蛇灰線”、“千里伏脈”,“妙絕群書”(讀法二六)“善於用犯筆,而不犯也”(讀法四五),“曲曲折折,為之出入其起盡。何異入五嶽三島,盡覽其勝?我心樂此,不為疲也。”(讀法四八)“摹神肖影,追魂取魄”(讀法五四)“結穴發脈,關鎖照應”(讀法六九)
“讀《金瓶》,須看其大間架處”,(讀法十二)“入筍處”(讀法十三)“露破綻處”(讀法十四),“內中有一無用之筆墨也哉。”(讀法十五)“善於用犯筆而不犯”(讀法四五),“起伏層次,貫通氣脈,為一線穿下來也。”(讀法五二、四五)

評論寫作動機

《苦孝說》:“至於生也不幸,其親為仇所算,則此時此際,以至千百萬年,不忍一注目,不敢一存想,一息有知,一息之痛為無已,嗚呼痛哉!痛之不已,釀成奇酸……則《金瓶梅》當名之為‘奇酸志’、‘苦孝說’。”“作者不幸,身遭其難”,“欲無言,而吾親之仇也吾何如以處之?且也為仇於吾天下萬世也,吾又何如以公論之?是吾既不能上告天子以申其隱,又不能下告士師以求其平,且不能得急切應手之荊、聶以濟乃事,則吾將止於無可如何而已哉!”“怨恨深而不能吐,日釀一日,蒼蒼高天,茫茫碧海,吾何日而能忘也哉!!眼淚洗面,椎心泣血,即百割此仇,何益於事!”在“吐之不能,吞之不可,搔抓不得,悲號無益”的處境下,“展轉以思,惟此不律可以少泄吾憤”,“藉此以自泄。”“其志可悲,其心可憫矣。” “《金瓶梅》到底有一種憤懣的氣象。”(讀法七七)“作者必大不得時勢”(第十七回回評)“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書”(第二九回旁批)。

評論作者

“傳聞之說,大都穿鑿,不可深信。”“作者無感慨,亦必不著書,一言盡之也。其所欲說之人,則現在其書內。”(讀法三六)
“作《金瓶梅》者,必曾於患難窮愁,人情世故,一一經歷過,入世最深,方能為角色摹神也。”(讀法五九)

評論人物

評吳月娘,“《金瓶》寫月娘,人人謂西門氏虧此一人內助,不知作者寫月娘之罪,純以隱筆,而人不知也。” “其夫為盜賊之行,而其妻不涕泣而告之,乃依違其間,視為路人,休戚不相關,而且自以好好先生為賢,全台為心尚可問哉!至其於陳敬濟,則作者已大書特書,月娘引賊入室之罪可勝言哉!”“敬濟之罪,月娘成之”。(讀法二四)“又月娘好佛,內便隱三個姑子,許多陰謀詭計,教唆他燒夜香,吃藥安胎,無所不為。則好寫佛,又寫月娘之隱惡也,不可不知”。(讀法二七)
“如耍獅子必拋一球,射箭必立一的,欲寫金蓮而不寫一與之爭寵之人,將何以寫金蓮?故惠蓮、瓶兒、如意皆欲寫金蓮之球之的也。”(六五回評)“技至此無一復加矣。” (八七回評)
“所以將愛姐作結,以愧諸婦;且言愛姐以娼女回頭,還堪守節,奈之何身居金屋而不改過悔非,一竟喪廉寡恥,於死路而不返哉?”“作者蓋有深意於其間矣。”(讀法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