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淳穆
歷史人物
字熙世,號汾溪,本貫南陽洪氏,是承旨洪鐘永之子,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是朝鮮憲宗孝定王后洪氏的族親。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朝鮮憲宗十年)參加科舉考試,獲增廣別試文科丙科及第。朝鮮哲宗時升為吏曹參議,后又任司憲府大司憲。朝鮮高宗即位后,洪淳穆得到攝政的興宣大院君的信任,先在同治三年(1864年,高宗元年)被外放為黃海道觀察使,同治五年(1866年,高宗三年)調回京城,提拔為吏曹判書。其間洪淳穆積極協助大院君的各項措施,支持鎖國政策,因此他在同治八年(1869年,高宗六年)被擢為右議政,同治十一年(1872年,高宗九年)又升任議政府領議政。次年四月辭職,改任領敦寧府事。
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同副承旨崔益鉉上疏批判大院君,洪淳穆率百官聯名上疏,請旨殺崔益鉉。最後高宗接受崔益鉉之上疏,趕走大院君,宣布親政,同時下令罷黜洪淳穆等人。其後復職領敦寧府事與判中樞府事,都是無實權的閑職。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三月再次出任領議政,同年六月爆發“壬午兵變”,大院君趕走王妃閔妃,奪回政權,洪淳穆繼續擔任領議政,並負責與日本周旋。七月,大院君被前來鎮壓兵變的清朝軍隊抓走,洪淳穆經歷這一系列變故,仍屹立不搖於領議政的位置上,並負責迎逃亡外地的閔妃回宮。十二月,兼任總理軍國事務,光緒九年(1883年,高宗二十年)六月卸下領相職務,任領中樞府事。
洪淳穆在政治上屬於保守派,對內反對改革,對外反對開放,而其次子洪英植則是主張激進變革的開化黨人,因此父子之間頗為不合。洪淳穆甚至還在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十月一度將洪英植逐出家門,時人感嘆:“蓋領相斥和也,其子英植講和,故父子之間亦異論也。”光緒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洪英植與金玉均、朴泳孝等開化黨人發動“甲申政變”,殺守舊派大臣多人,組建新政府,宣布改革,僅過三天便被袁世凱率領的駐朝清軍鎮壓,洪英植在政變失敗后被剁成肉醬。洪淳穆聽說后,自知難逃一死,嘆曰:“老臣育逆子,得罪天地,萬死何贖?”向闕叩頭后飲葯自殺,洪英植之妻韓氏及其10歲的兒子也跟著服毒而死。開國五百三年(1894年)“甲午更張”以後洪淳穆恢復官職,朝鮮純宗隆熙三年(1909年)賜謚號“文翼”。洪淳穆另一子洪萬植在《乙巳條約》簽訂時自殺殉國。
● 金允植評價洪淳穆“清儉有雅望”。
● 時人評價:“謹慎自守,有古人風”。
洪淳穆著有《祁堂稿》15冊,原為私藏而未公開,直到2011年才由其後代洪錫昊寄贈給水原華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