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姜戎的結果 展開

姜戎

中國男作家

呂嘉民(筆名姜戎),漢族,1946年4月生於北京,籍貫上海。

曾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2年3月20日三稿於強沙塵暴下的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后憑此作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

2019年9月23日,姜戎長篇小說《狼圖騰》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46年,姜戎出生於蘇北根據地,父親呂炳奎是抗戰時期參加新四軍的老革命,建國後任江蘇省衛生廳廳長,母親是知識分子,因參加革命在戰場上受傷致殘。
後來,父親因工作需要調任北京,就任國家衛生部。姜戎跟隨父親遷居北京。
“文革”初期,在自己就讀的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貼了第一張小字報,反對進駐學校的工作組。因為這張達一萬多字的小字報,和另外兩位同學在“四清”運動中被打成“三人反黨小組”成員,在全校學生大會上挨斗。後來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工作組撤出,姜戎和同學們成立了“革委會”,20歲時他就當上了“革委會副主任”。
1967年11月16日,“上山下鄉”運動的前一年,和120名北京知青離開北京,奔赴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
1977年,姜戎曾經探訪自己插隊的錫林郭勒草場,整個草場,只剩下一塊靠近邊境的草場沒有被破壞——它在邊防公路外,文革時屬於國防軍事禁區,不讓放牧開墾。
1978年,在知識青年返城浪潮中,離開草原回到北京。

教育經歷

1979年4月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

工作經歷

1983年進入北京一所高校執教,從此潛心研究學術。

寫作經歷

《狼圖騰》動筆於1998年。整個寫作過程被他稱為“核裂變”。在自己插隊的經歷和草原生活基礎上,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學、游牧民族和農耕文化民族差異和融合的一己之見寫進了《狼圖騰》中。
2004年4月,《狼圖騰》出版,后憑此作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以72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發廣泛關注。
2008年,《狼圖騰》已經簽下二十多種外文翻譯合約。已經在海外出版了義大利文、日文、法文等七種外文版本。
2019年9月23日,長篇小說《狼圖騰》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個人作品


《狼圖騰》《小狼,小狼》等。

外界評價

《狼圖騰》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
姜戎作品
姜戎作品
影響
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元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的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里,漠視著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與狼的親密接觸
感謝本書的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大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均使作者沉迷於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如今,正值中國社會轉型,而農耕文明衍生的國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羈絆之時,姜戎終於為他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巨製畫上句號,最終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但是關於“狼性”與我國各個強盛朝代文化歷史的聯繫仍存在一定的誤解和誤導,引起一定的爭議和抨擊。
拒絕“茅盾獎”評選,2008年初,《狼圖騰》入圍茅盾文學獎的評選,但是作者姜戎緊急取消了自己的獲獎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