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公園
北門公園
北門公園在惠州大橋南橋頭東側,重建明代惠州府的北城門及300多米的古城牆,此舉將大大提高惠州的城市文化品位。
全園按照自然古樸的設計風格,將公園定位為古色古香的現代園林。公園設六大觀景區,分別為:入口廣場區、東征革命紀念區(“刻石蒼榕”含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五眼橋文物保護區(西湖六橋之一拱北橋)、城門城牆景區(明代城牆)、濱江景觀帶、中心休閑綠地區。
從朝京門到東征紀念碑亭,到五眼橋、古橋廣場、休息茶座,再到明代古城牆遺址、遺址戰場、竹林廣場等。這一環路構成了整個公園的外圈“展現歷史區”。
從主要展示與保護的對象出發,設計採取了“珍珠項鏈”的方式,用一條公園環路貫穿了各個景點,從新建的北城門到東征革命紀念石陣,到五眼橋再到古橋廣場、古城牆等,這一環路構成了整個公園的“歷史展現區”。
公園主入口、大榕樹和古城牆登城口三者連成一線,引導遊人從入口廣場,經過大榕樹再登上城牆,登高遠眺西湖、俯瞰東江,美景盡收眼底,形成聯繫東江和西湖的景觀主軸,也是公園的空間主軸。
從主入口經過東征革命紀念石陣、再登上古城牆,從近代到古代,完成時間維度的轉移,體現了一種時間聯繫的軸線。各個歷史景點在大榕樹下變得不再是相對獨立的單元,而統一為一個整體,人們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中轉移,在大榕樹下共同感受歷史的滄桑巨變,感悟歷史留給後人的成敗功過,這一中心休閑綠地構成了整個公園的“歷史感悟區”。
朝京門被稱為"惠州天塹”, 東江要塞——惠州古城的7座堅固城門樓之一的北門,由於戰亂等原因於80多年前所有城門樓悉數被毀。2006年7月3日,地處東江南岸、與數百米明代古城牆相接、按照明代惠州北城門原樣恢復重建的朝京門城樓重新屹立在東江邊,展現在市民面前。朝京門是具有擋水百年洪水功能的仿古城牆,將旱閘建設成為仿古城樓,城樓的城門內安裝人字形閘門,平時閘門敞開,作為交通通道,當汛期需防洪擋水時便關閉閘門。
拱北橋俗稱五眼橋,西湖著名六橋的第二橋。位於廣東惠州西湖的平湖北面的湖水出口處。北宋治平年間(1506-1521年),太守陳偁築堤圍湖時建,至今已有900年歷史,歷代均有維修。橋為磚石結構,長40米,寬8.4米,高8.7米,造型古樸,建築牢固。既是惠州千年官道的橋樑,又是西湖泄洪東江的通道。
惠州市現存古城牆為明代惠州府城牆,距今約有600多年歷史。城牆外包青紅石條,內填實土,但是目前大都殘缺,保存完好的僅存惠城區橋西上米街至北渡口之間望野亭附近約180米的一段。1925年東征時,黃埔軍校師生正是從北門攻下惠州城的。
作為惠州古城最重要的見證文物之一的惠州明代城牆,早在1990年便被確定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成為惠州這個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的一個著名風景點。明代城牆長約300米、高6.9米兼具防洪功能。
1925年東征時,黃埔軍校師生經此橋攻打惠州北門。現橋頭建有黃埔軍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
北門公園的規劃設計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中標。該設計方案本著自然古樸的設計風格,將該公園的規劃風格定為古香古色的現代園林,採取“珍珠項鏈”的方式,用一條公園環路貫穿了各大景點,把各個景點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展現了歷史留下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