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長江三峽簡稱

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經過恩施,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夷陵。除了著名的長江三峽外,全國各地多條河流上都有名為三峽的景點。另有以三峽為題材的詩作。

著名工程有:三峽大壩、三峽水電站、三峽水庫。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重慶市巫山縣境內,有大寧河小三峽、馬渡河小小三峽。長江沿線重慶境內,有“水下碑林”白鶴梁,“東方神曲之鄉”豐都鬼城,建築風格奇特的石寶寨、“巴蜀勝境”張飛廟、蜀漢皇帝劉備的託孤堂、龍骨坡巫山文化遺址等景觀。

“長江三峽”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長江三峽——夔門”是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介紹


三峽[長江三峽簡稱]
三峽[長江三峽簡稱]
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岭,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即長江三峽。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其中瞿塘峽位於重慶奉節境內,巫峽位於重慶巫山和湖北恩施州巴東兩縣境內,西陵峽在湖北宜昌市境內。四百里的險峻通道和三個動聽的名字,容納了無盡的旖旎風光,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
長江三峽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名勝古迹: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孫夫人廟等,它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句猶然在耳,在都市生活的喧囂擾攘中,你可以抽個時間像古人那樣,乘一葉扁舟順江而下,看白雲流水悠悠,兩岸青山如黛,隨口吟一首詩,昂首唱一曲漁歌……
三峽
三峽
三峽地跨重慶湖北兩省市。兩岸崇山峻岭,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裡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長江三峽為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 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裡的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裡的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裡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裡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裡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在三峽大壩所在的西陵峽南岸——秭歸,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古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裡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迹,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裡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建造歷史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準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誌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誌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縣、重慶巫山縣、湖北巴東縣、湖北秭歸縣、湖北宜昌市,長193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重慶瞿塘峽、重慶巫峽和湖北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

氣候條件

長江三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2001年度(2000年12月~2001年11月)三峽庫區氣候總體特徵為偏旱偏暖。各地年度降水量普遍偏少,氣溫普遍偏高。與常年相比,庫區冬季降水偏多,春、夏、秋季降水持續偏少。年內氣溫變化較大,與常年相比,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氣溫偏高,仲春、初夏及夏末氣溫偏低。庫區平均風速略小於常年且季節變化不大。
表 2001年度三峽庫區各站氣象要素監測結果
平均氣溫(℃)相對濕度(%)降水量(mm)蒸發量(mm)平均風速(m/s)日照時數(h)霧日數(d)雷暴日數(d)
重 慶18.979813.91140.71.610472922
長 壽18.180800.41187.91.61126.84626
涪 陵18.779831.91201.50.31127.110229
萬 州19.178848.61276.70.51288.62726
奉 節17.072969.31345.42.01612.11828
巫 山18.969876.21797.51.71836.51434
巴 東17.771849.41730.11.81584.69633
秭 歸17.1781301.31337.11.11729.81233
壩河口17.7761182.21408.31.61487.8130
宜 昌17.875844.71461.51.21530.31234
2001年度庫區平均降水量為932毫米,較常年偏少1成半以上。庫區各地年度降水量為800~1300毫米,均偏少1成半至3成左右。從降水量的地區分佈來看,和2000年一樣具有中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從時間分佈來看,本年度降水量呈雙峰型分佈,高峰分別出現在6月和10月,10月降水量最大。降水集中期出現在4~8月,但降水量明顯少於常年。春季、夏季庫區平均降水量分別為239毫米和367毫米,均較常年偏少2成多。秋季庫區平均降水量為235毫米,較常年偏少近2成。
2001年度庫區平均氣溫為18.1℃,較常年偏高0.5℃。庫區各地年度平均氣溫為17.0~19.1℃,較常年偏高0.4~1.1℃。年度平均氣溫西部高於東部,萬州年均氣溫最高,為19.1℃。奉節年均氣溫最低,為17.0℃。2001年度庫區氣溫分佈特點是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偏高,仲春、初夏及夏末偏低。

水文水質


水質情況

依據國家環境保護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HZB1-1999)選取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揮發酚等13項指標分別進行單項水質評價。
枯水期:水質較好,Ⅰ、Ⅱ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總數的87%,Ⅲ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總數的13%。
平水期:水質較好,Ⅱ類水質斷面數占庫區監測斷面總數的67%,Ⅲ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總數的33%。
豐水期:水質尚可,Ⅱ類水質斷面數占庫區監測斷面總數的40%,Ⅲ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總數的46.7%,僅有一個斷面的水質為Ⅳ類水質。
2001年,影響庫區城市江段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仍是化學耗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等。
城 市斷 面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
水質類別主要污染因子水質類別主要污染因子水質類別主要污染因子
重慶主城區朱 沱生化需氧量、總汞
黃 謙
望龍門
寸 灘
重慶長壽區黃草峽
重慶涪陵區鴨嘴石化學需氧量
美女磧
重慶豐都縣米市圈氨氮
重慶忠縣九條溝高錳酸鹽指數
重慶萬州區沱 口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紅沙磧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曬網壩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重慶雲陽縣鹽碼頭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重慶奉節縣白帝城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重慶巫山縣碚 石化學需氧量
2001年,三峽庫區城市江段枯水期、豐水期和平水期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的斷面比例分別為100.0%、100.0%和93.3%,水質狀況好於1999年和2000年同期。
三峽庫區城市江段水質年際變化比較
水期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
年項目199920002001199920002001199920002001
監測斷面總數161613161615161615
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的斷面數13131312815111514
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的斷面所佔比例81.281.210075.050.010068.893.893.3
2001年長江幹流水質狀況總體良好,大部分斷面年度水質為Ⅱ類,吳淞口下斷面因高錳酸 鹽指數偏高,年度水質為Ⅲ類。汛期水質有所下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污染,主要超標項目為總鉛。庫區支流水質狀況良好,年度水質均為Ⅱ類。

季節變化

從季度水質狀況來看,第三季度(長江主汛期)污染相對較嚴重,特別是寸灘、清溪場、沱口3個斷面均因重金屬鉛超標,導致季度水質為Ⅴ類。
區域斷面名稱水質類別及超標倍數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全年度
庫區幹流寸 灘Ⅴ(總鉛0.67)
清溪場Ⅴ(總鉛0.63)
沱 口Ⅴ(總鉛0.98)
官渡口
巴東水位站
庫區支流臨江門
武 隆
中下游幹流南津關
漢 口
吳淞口下

對比分析

2001年度清、渾水樣對比分析的結果表明,所測定7個項目(高錳酸鹽指數、磷、汞、砷、銅、鉛和鎘)中,渾水樣中的含量均明顯大於清水樣,尤其是磷、銅、高錳酸鹽指數、鉛差異更為顯著。各監測斷面變化趨勢表明,渾水樣中監測因子的濃度均隨水期而變化,而清水樣的含量較低且較穩定,且變化不明顯。
長江幹流高錳酸鹽指數在中下游沿程有上升趨勢,高錳酸鹽指數清、渾水樣比值基本穩定,總磷的清、渾樣比值相對稍大。
與2000年相比,2001年年度水質狀況無明顯變化。監測結果表明:2001年長江水質狀況總體尚好,斷面年度水質為Ⅱ類、Ⅲ類。
與2000年同期相比,長江幹流2001年第一、四季度各斷面水質狀況良好,無明顯變化;第二季度清溪場、沱口斷面分別為Ⅲ類和Ⅱ類,好於2000年的水質Ⅴ類,其它斷面水質狀況均無明顯變化。第三季度寸灘、清溪場、沱口斷面仍因重金屬超標達Ⅴ類水;庫區支流嘉陵江臨江門斷面與烏江武隆斷面水質與2000年同期相比,均無明顯變化。
2000、2001年度三峽庫區及中下游各季度水質比較
區域斷面名稱年際比較水質類別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2000200120002001200020012000200120002001
庫區干支流寸 灘
清溪場
沱 口
官渡口
巴東水位站
臨江門
武 隆
中下游幹流南津關
漢 口
吳淞口下

生物資源


三峽庫區資源植物類別齊全,種類繁多,約45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3500多種,食用植物610種,油脂植物566種,觀賞植物500多種,纖維植物250多種,用材樹種300多種,防護林、綠肥植物136種,染料植物50多種,橡膠植物41種,其它用途(如芳香油、栲膠、果類、樹脂樹膠、色素等)植物480種。
對庫區古樹的跟蹤監測結果表明,古樹的總體狀況基本穩定。僅發現巴東縣鐵廠荒林場的一株巴山松(高33.5米,胸徑1.6米),因雷擊、蟲害瀕臨死亡,重慶市北碚區歇馬鎮大磨灘河邊有1株百年以上的黃角樹,因周圍環境污染,瀕臨死亡。
庫區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銀杉、金錢松、黃杉、穗花杉、巴山榧等19種保護狀況良好。在興山縣龍門河林場發現了已絕跡近百年的國家二級珍稀瀕危樹種小勾兒茶。在巫山縣五里坡林場發現野生珍稀植物紅豆杉群落的新分佈點。

主要景觀


長江三峽

三峽地跨重慶、湖北兩省市。兩岸崇山峻岭,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裡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瞿塘峽
瞿塘峽,位於重慶奉節縣境內,長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它是雄偉險峻的一個峽。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名夔門,也稱瞿塘峽關,山岩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右邊的名白鹽山,不論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瞿塘峽雖短,卻能“鎮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摹山”的雄偉氣勢。古人形容瞿塘峽說,“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1)重慶奉節縣白帝城
重慶奉節縣地處長江三峽西首和庫區腹心,東臨三峽大壩,西靠重慶萬州區,南連張家界,北接西安,是渝東、陝南、鄂西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幅員面積約為4099平方公里,人口100萬,是長江三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和絕世奇觀天坑地縫所在地。
在奴隸社會時期,這一帶曾是巴、蜀兩國的領地,並於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16年)建為夔子國。封建社會時期,無論是設縣、設州、設路,這裡一直都保持著行政和軍事的顯赫地位。唐時設夔州府,轄十九州縣。宋時置夔州路。奉節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建為魚復縣,時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23年(公元649年),為旌表諸葛亮“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為奉節縣沿用至今。
境內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長的天井峽地縫、世界級暗河龍橋河、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長江三峽第一峽的瞿塘峽,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勝白帝城、劉備託孤的永安宮、諸葛亮的八陣圖、瞿塘峽內的摩崖石刻、懸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觀,構成了分別以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為中心的兩大特色旅遊區。
210國道和渝巴高等級公路在縣境內縱橫交錯,並背靠206國道、318國道、縣內通車里程6000餘公里;黃金水道長江橫貫縣境43公里,港口年貨物吞吐量400多萬噸,居重慶市第二位。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將兩大特色旅遊區連貫成有機整體。
(2)重慶夔門
長江三峽瞿塘峽夔門
夔門位於長江三峽瞿塘峽之口,為三峽西大門,南白鹽山,北赤甲山,拔地而起,雙峰欲合,如門半開,故稱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與“劍門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並稱巴渝名勝。在奉節前往小寨天坑的路上,還有一座”旱夔門”。
巫峽
巫峽,位於重慶巫山縣和湖北巴東縣兩縣境內,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至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
(1)重慶巫山十二峰
長江三峽的巫山十二峰被稱為“景中景,奇中奇。”清人許汝龍“巫峽”詩中說:“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巫峽以巫山得名,幽深秀麗,千姿百態,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峽谷兩岸為巫山十二峰,由西向東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江中能見到的依次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凈壇、起雲、上升三峰並不臨江。如欲遊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三峰雄姿。
(2)重慶神女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3)重慶大寧河小三峽
重慶巫山巫峽位於長江三峽庫區腹心,素有“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的地貌景觀,和“三峽明珠”、“渝東門戶”之稱。重慶巫山,這古老而年輕的熱土,充滿了神奇與誘惑,勤勞樸實的巫山人民願意同全國旅遊同仁交朋友,精誠合作,熱忱歡迎中外賓朋走進新巫山、走進新三峽、走進小三峽。
(4)重慶馬渡河小小三峽
小小三峽水流湍急,水清見底,峽江兩岸,岩石如削,奇花異草,俯首可拾,抬頭仰望,天開一線,環顧江岸,綠樹成蔭,是一處集旅遊、探險和漂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風景區。小小三峽漂流,被譽為“中國第一漂”,是勇敢者磨鍊意志和毅力的天堂。
西陵峽
西陵峽
西陵峽在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境內,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約長6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以灘多水急聞名的山峽。
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西向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
(1)兵書寶劍峽
長江北岸,有一疊層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書,還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豎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寶劍,故得名。傳說是諸葛亮存放兵書和寶劍的地方。
(2)牛肝馬肺峽
長江三峽旅遊線上的牛肝馬肺峽,兩岸峰巒崔嵬,江面狹窄,江流湍急,北岸兩團重疊而懸的鐘乳石最為有趣。它們一團形似牛肝,一團形似馬肺,牛肝馬肺峽因此而得名。過去的“馬肺”上,長有一株古松,船在遠處即可看到,儼如峽中的衛士,成為天然的航標。遺憾的是,今天已不能看到“牛肝馬肺”的全貌了。
(3)崆嶺峽
內有崆峪灘,是長江三峽中“險灘之冠”。灘中礁石密布,枯水時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漲時則隱沒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彎曲狹窄,船隻要稍微不小心即會觸礁沉沒。
(4)燈影峽
又名明月峽,河谷狹窄,岸壁陡峭,峰頂奇石騰空,岩間瀑布飛泉。南岸馬牙山上,有四塊岩石屹立,形似《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陳運和《長江三峽》詩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猶如性格相似又各具特徵的兄弟般講述優美的神話傳說,新鮮指點眾多的歷史古迹,耐看”。

重慶景區

涪陵白鶴梁
白鶴梁古稱巴子梁,又因白鶴群集樑上而稱白鶴梁,是涪陵城區長江之中的天然石樑,長1600米、平均寬度為15米。自唐代廣德元年(公元763年)以來,這道江中天然石樑上,題刻有眾多詩文圖案和長江枯水水位,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豐都鬼城
豐都縣是神曲之鄉,道教72洞天福地之一,一座融合了巴渝文化和鬼文化的古城。豐都鬼城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於世,傳說中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間文化於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是重慶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忠縣石寶寨
是中國現存體積最大、層數最多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築,地處重慶市忠縣忠州鎮和萬州區之間的長江北岸。十二層閣樓通高50米,依玉印山而建,重檐高聳,飛檐展翼,渾然一體,宏偉壯觀,是重慶及三峽旅遊熱門景點之一。
萬州大瀑布
重山重水大重慶,山因水而雄,水因山而媚,巴山渝水蘊涵了太多的驚喜和壯麗。地處重慶東北向,距重慶主城287公里的“亞洲第一瀑”萬州大瀑布,集山青、水秀、瀑寬、洞奇、潭幽、湖大、虹美為一體。遊客們再也無需遠赴貴州黃果樹瀑布,在重慶萬州就能體驗到大瀑布的壯觀與震撼。
雲陽張飛廟
始建於蜀漢末期的張飛廟,地處重慶雲陽縣城隔江相望的飛鳳山麓,依山座岩臨江,由一組匠心獨運的古建築群組成。既有北方建築雄奇的氣度,又有南方建築俊秀的質韻,素有“巴蜀勝境”的美譽,為長江三峽沿線一處主要旅遊熱點。
神女溪
山水景觀令人稱絕。翠屏、飛鳳、起雲、上升、凈壇五峰,棋布溪水兩岸。神女溪中游,內側南岸是上升峰,西北是起雲峰。峰巒疊翠,雲遮霧繞,江流曲似九迴腸。多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乃峽中之奇峽,景中之絕景。
巫山小三峽
2006年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是大寧河下游流經巫山縣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這三段峽谷全長60公里;小三峽與長江大三峽毗鄰,林木翠竹20000多畝。1991年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還評為“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名人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湖北景區

巴東神農溪
神農溪又名沿渡河,位於巴東新縣城的北岸,發源於神農架原始森林中的雞公山。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大三峽“雄、奇、秀、險”於一身。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布,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神農溪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之美。
湖北興山
興山縣始建於公元260年,因“環邑皆山,縣治興起於群山之中”而得名。
她位於三峽大壩庫區壩首,東臨宜昌,西連巴東,南接屈原故里,北枕神農架。區位優勢獨特,水陸交通方便,209國道和宜秭省道貫通東西,修建中的滬蓉(北)穿境而過。
興山物華天寶,鍾靈毓秀,境內群峰競秀,萬木崢嶸,溪流縱橫,碧綠多姿。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迹眾多;主要有昭君村文化旅遊區、高嵐自然風景區、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古夫新縣城民俗生態旅遊區和古洞口水上旅遊區。
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風景區,屬國家AAAAA級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
三峽美景
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
秭歸縣
秭歸山川優美,人傑地靈,集名人(屈原)、名壩(三峽大壩)、名峽(西陵峽)、名湖(高峽平湖)、名物(“中國臍橙之鄉”)於一體,融巴楚文化、屈原文化、峽江文化於一爐,是湖北省首批優秀旅遊縣,是宜昌市旅遊先進縣。秭歸旅遊景點眾多,除了舉世聞名的西陵峽和三峽大壩以外,有全國最大的文物集中復建保護地鳳凰山,有世界名勝屈原祠,屈原誕生地樂平里,有三峽地區最有影響的古建築群落新灘古民居,有居於中國四大瀆廟之首的江瀆廟,有三峽第一漂九畹溪,三峽大壩後花園四溪,三峽雪原朱棋荒,有三峽地區最大危崖體景觀鏈子岩,有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衛生城、國家首批園林縣城等殊榮的秭歸縣城,有三峽庫區移民搬遷試范點銀杏沱移民新村。

人群健康


2001年,監測範圍與歷年相同,包括重慶市、重慶市的萬州區、豐都縣和湖北的宜昌市。其中,調整了重慶市監測站點,去掉九龍坡區,增加了奉節縣。本年度監測總人口509955人,比2000年減少了11269人,主要與監測站點調整有關。其中移民人口為88759人,比2000年多18123人,佔總監測人口的17.41%。
2001年各監測站點人口情況
監測站點
重慶主城
人口數性別比(男/女)
合計
13844370393680521.03
重慶豐都11435957581568411.01
重慶萬州12782164473633481.02
湖北宜昌12933271855574771.25
合計5099552642392457161.08

人口統計

2001年監測範圍內共出生3830人,其中男1935人,女1897人,出生率為7.51‰,比2000年略有下降;2001年共計死亡2914人,死亡率為571.42/10萬,其中男性死亡1650人,死亡率為624.43/10萬;女性死亡1264人,死亡率為514.42/10萬。本年度監測範圍內共有62例嬰兒死亡。其中男嬰30例,女嬰32例,嬰兒死亡率為16.89‰,較2000年增加,與全國嬰兒死亡率值相近;豐都、萬州期望壽命統計值分別為72.3和73.4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人群死亡原因分析:按ICD-9疾病分類標準,死因順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心血管疾病(30.10%),呼吸系統疾病(20.01%),惡性腫瘤(20.59%),意外傷害(12.77%)和消化系統疾病(4.26%),這五類疾病引起的死亡佔總死亡的87.73%,與上年相比,除惡性腫瘤與呼吸系統疾病順位交換,其他順位無變化,其構成比也相似,說明這五類疾病是構成三峽地區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

疾病監測

2001年有8種乙、丙類傳染病的報告發病數有所上升,依次為:流感(950.00%)、風疹(687.50%)、感染性腹瀉(418.18%)、腮腺炎(391.84%)、梅毒(96.15%)、麻疹(34.48%)、肺結核(40.88%)、痢疾(13.02%),其它病種均無明顯變化或略有下降。
2001年所有監測點各月均有傳染病發生,其中5月份和10月份為2個高峰。5月份出現高峰的主要原因為氣溫較高,腸道傳染病發病明顯增多,特別是感染性腹瀉和痢疾的報告發病數明顯增加;此外,2001年5月份,監測點腮腺炎病例顯著增多,達107例,佔全年腮腺炎病例的20.20%;10月份出現高峰的主要原因為流感及流感樣病例顯著增多,達89例,佔全年流感及流感樣病例的84.76%;腸道傳染病如痢疾、感染性腹瀉的發病數較多,也是出現高峰的重要因素。

生物監測

2001年對鼠形動物(包括嚙齒目和食蟲目小獸)的監測結果表明,室內密度為2.79%,顯著低於2000年的4.87%;戶外密度4.88%與2000年的5.06%基本持平。室內仍以褐家鼠為優勢種,組成佔63.53%;小家鼠次之,組成佔32.94%。戶外則以食蟲動物為優勢種,組成佔59.34%;褐家鼠次之,佔18.68%,小家鼠居第三位,佔7.33%,黑線姬鼠佔5.49%;此外尚有黃胸鼠、黃毛鼠、社鼠等。黑線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熱和鉤端螺旋體病的宿主和傳染源,其在本地區所佔組成比連年下降,1997年佔50.80%,2000年已減少到17.02%,至2001年再次銳降到5.49%,且分佈區縮小。雖在萬州、重慶和奉節捕到,且從鼠類樣本中仍可檢出流行性出血熱和鉤端螺旋體病源,但其傳染潛能明顯減弱。

旅遊信息


旅遊季節

長江三峽的豐水期是三峽旅遊的旺季,此時遊覽可盡情領略兩岸秀色,三峽只有此期間方可行船,枯水期會有一些地方因水淺不能行船而造成遺憾。但是在三峽大壩建成后,三峽段水位上漲100多米,在遊覽三峽上,不存在豐水、枯水之差。
長江三峽每年1至4月為枯水期,5至10月為豐水期。
長江三峽的看點就是“壯美奇秀”,由於豐水期水質渾濁,所以豐水期並不是遊覽長江三峽的最好時機。

旅遊方式

三峽風光集萃(20張)
三峽旅遊有其特殊性,如景點均遍布兩岸,兩岸群山峻岭不宜行車等,所以經水路游三峽最為理想。一般提及游三峽,在沒有特別指明其它遊覽方式的情況下,即為乘船游。
遊玩三峽最愜意的方式是乘坐游輪,飽覽江景,每到名勝登岸觀光,既免去了每日更換酒店的奔波之苦,又可享受每日不同的窗外景觀。
嚴格意義上講游三峽最短需要4天時間,為開拓3天的旅遊市場,由市旅遊局牽頭開發出由朝天門乘車至萬州上船的三峽旅遊新方式。

旅遊路線

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
長江三峽燈影峽
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
3.從宜昌逆流而上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
三峽旅遊路線相差無幾,無非是由重慶出發至宜昌(下水)或由宜昌出發至重慶(上水),耗時相對合理在3-6天。也有極少部分遊客選擇由重慶至上海、南京或上海、南京至重慶,耗時相對較長在6-10天,此路線老年人居多。
因上水需逆流而上,耗時較下水長1-2天,且上水雖在景點上與下水一樣,但由於船行速度較慢,沒有下水那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遊船簡介

長江上航行的遊船有兩種,國內船與涉外游輪。
(1)內賓遊船
內賓遊船客艙分為四個等級,三等艙為六人間(上下鋪),二等艙為四人間(上下鋪),一等艙為二人間(平鋪),特等為大床間或標準間(平鋪),船票費用在450-1300元/人之間,飲食費用在200元/人左右,消費相對低廉,比較適合經濟旅行。
(2)涉外游輪
涉外游輪又稱豪華游輪,其初衷是為滿足國際政務接待的要求,設計的環境達到酒店標準的游輪。隨後因東南亞華僑回國游長江的人數日益增多,從2005年開始,三峽涉外旅遊業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從2007年開始,涉外的意思越來越淡薄,遊客中追求旅遊品質的大陸遊客的比例急劇上升,外賓和內賓的比例已經達到四、六開。市旅遊局正在有意識地增加涉外游輪數量以替代國內船。
正因國際政務接待的設計初衷,三峽涉外游輪不論是在住宿、餐飲、服務還是在娛樂節目安排、導遊管理、私人空間上都較國內遊船有更高的要求。涉外游輪的房間都是以國家四星級及以上標準建造的,其房間也分為標準間,豪華套房,總統套房三等,標準間的客戶選擇率為80%。涉外游輪餐飲選擇十分豐富,主打中西結合的自助餐牌,航行過程中下午茶、酒吧、咖啡廳也都正常開放。另外涉外游輪給每個房間配備私人觀景台與增加太極、國畫、瑜伽、艦長歡迎酒會等高端娛樂項目是其最重要的競爭手段。
涉外游輪分為四個檔次,四星、五星、超五星、頂級。其船票價格分別為1200-1600元/人,1500-2400元/人,2000-3000元/人,3000-5000元/人(船票為稀缺資源,節假日漲幅較大,此數據為平均數據,不完全準確)。因涉外游輪全部包餐點,所以四星級游輪總費用與國內遊船高等艙位總費用基本持平。
代表性的四星級涉外游輪:維多利亞1號、中國龍·平湖號、長江公主號
代表性的五星級涉外游輪:皇家公主號、世紀之星號、中國龍·乾隆號
代表性的超五星涉外游輪:美國維多利亞·凱珍、世紀輝煌號、總統一號
代表性的頂級涉外游輪:黃金一號、長江二號、總統旗艦號、長江探索號

交通提示

下水線至宜昌,國內船於宜昌九碼頭散團,涉外游輪與宜昌新世紀碼頭散團。宜昌九碼頭距宜昌火車站3公里,距宜昌三峽機場29公里。宜昌新世紀碼頭距宜昌火車站16公里,距宜昌三峽機場38公里。宜昌市與個別城市沒有直達交通方式,則需到武漢中轉。宜昌碼頭至武漢火車站350公里,至武漢天河機場340公里。
上水線至重慶朝天門,朝天門碼頭距重慶火車北站11公里,至重慶江北機場26公里。

購物提示

遊客來三峽旅遊,可去沿線各市縣走走,那裡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很多,在其沿線重鎮之一宜昌,著名的西陵彩陶古樸文雅,巧奪天工;當地的文房四寶可與端硯、歙硯、宣紙、麻紙、湖筆等齊名;三峽石紋理組成的圖案像字、像畫,意境深遠,惟妙惟肖;此外,三峽柑橙、名酒、金頭蜈蚣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

三峽美食

三峽的美食有一些是“大有來頭”的歷史名菜:曹操曾大設蘿蔔宴犒勞三軍將士、“張飛魚”的美麗故事千年流傳、昭君桃花魚至今仍是春季時節的傳統名菜。

注意事項

天氣:三峽氣候潮濕多變,請帶上外套及雨具;
船行駛時風大,請勿在船甲板上逗留時間過長,以免受寒感冒。
飲食:船上飲食不比岸上,可以自備食物,沒有吃完的零食請繫緊放好;出門在外請少喝酒,以免耽誤遊程。
住宿:城市大飯店林立,有各種星級,但船上住宿條件相對欠佳。
交通:江船平穩,無須過於擔心暈船,但可自備暈船藥,有備無患。
服飾:出外旅遊宜穿寬鬆舒適的衣物,穿膠底鞋、布鞋方便安全,衣物不宜穿得過緊、不透風,鞋不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以防滑跌。
遊玩:有的景點需要下船遊覽,包括豐都鬼城、張飛廟、石寶寨、小三峽、白帝城、屈原祠、神龍溪、三峽工程大壩等(不同的游輪及上下水遊覽的景點不盡相同)。每到一個景點,您需要聽船上廣播和導遊的忠告,記住遊船停靠的碼頭和遊船開航的時間,您必須在開航前返回遊船,三峽景點多為步行,請緊跟導遊和團隊,不要離團,個人遊覽最好結伴而行;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大景不放過,小景不留戀,拍照不用慌,先對身後望;未開發的景區,不宜隨便進入,以免迷失方向。
購物:普通遊船上用餐很難令您滿意,而且價格很貴,所以購買一些食品(如:各種零食、酒類、礦泉水、方便食品等)上船是必要的,船上也有常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出售,但種類少而且價格較貴。碼頭邊常有小販兜售貨物,請用零鈔購買所需物品,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煩。
安全:吸煙時請切記“一支香煙、能毀萬丈樓”,請熄滅煙蒂、不要亂扔煙頭;下船遊覽景點時,請確認關好門窗后,方可離去;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下船時人多擁擠,請照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免丟失。
外出旅遊以防萬一,請帶創可貼,感冒藥、腸胃藥等。
若帶有小孩同行,請一定要看管好小孩,小孩不宜單獨到船的邊緣及船甲板嬉戲玩耍,不宜在船上追逐打鬧。
船上不提供一次性用品,請自帶拖鞋、洗漱用品,夏季蚊蟲多,最好帶上風油精或花露水,防蚊蟲叮咬。

相關事件


國慶節期間,正處於新一輪175米蓄水期的三峽水庫多處可見連片漂浮垃圾帶,近壩水域也聚集了大量漂浮物。三峽集團以及庫區沿江相關政府部門正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清漂工作。
4日上午,記者在緊鄰三峽大壩的185觀景平台上看到,三峽大壩壩前水域有大量垃圾漂浮,幾艘清漂船正在忙碌作業,打撈漂浮垃圾裝船運走。水庫上游多處水域也看到帶狀漂浮垃圾。
在“三峽庫首第一縣”秭歸縣江段,大量樹枝、塑料、生活垃圾在茅坪港附近形成了漂浮帶。現場清漂工作負責人周功虎介紹,垃圾聚集主要是因為三峽水庫正處於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過程中,隨著庫區水位的逐漸抬高,原本在江岸邊的大量垃圾進入江水之中,並順流而下形成漂浮帶。另一原因在於,9月中下旬有洪水過境庫區,也從上游帶來了大量漂浮垃圾。
為了儘可能減少漂浮物對航運和三峽樞紐正常發電的影響,三峽集團以及庫區沿江相關政府部門正全力清漂。周功虎說,國慶節期間,僅秭歸縣就安排了十餘艘清漂船、40餘名工人持續開展清漂工作。
據了解,河道型水庫的漂浮垃圾處理工作一直是世界性環保難題。每年的洪水期及水庫蓄水期,多地的水庫都會出現漂浮物聚集的狀況。三峽樞紐的本輪175米試驗性蓄水預計將於10月底或11月完成。
2017年11月,三峽水庫175米試驗性蓄水完成。

地理介紹


長江流過四川宜賓之後,經重慶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是歷史上巴蜀、黔(通過烏江在重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因而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地質演變

衛星圖上的西陵峽區域
衛星圖上的西陵峽區域
由於不同地區的岩性,三峽有峽谷和寬谷之分,峽谷多位於石灰岩地區,其地岩層質地堅硬,抗蝕力較強,因而河流對其兩岸侵蝕較弱,但垂直裂隙比較發育,水流趁隙而入,對底部侵蝕。隨河床逐漸加深,兩岸坡谷岩層逐漸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懸崖峭壁。而當河流經過比較鬆軟、抗蝕力較差的砂岩和頁岩地區時,河流向兩旁侵蝕作用加強,便形成寬谷。關於三峽的具體形成有不同說法,地理地質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距今7000萬年以前,在燕山運動中,川東和鄂西一帶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它們由西南-東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這些山脈與北面的巴山之間是一個東西相對低凹的地帶,古長江的峽江段便沿此低凹帶向東流去。而隨著該地區地殼的繼續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劇烈,最終形成三峽。

相關研究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袁道先領銜的“長江三峽河谷發育與環境演變研究”課題組經過4年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峽地區長江階地年代序列,並認定長江三峽形成於200萬年前。
研究指出,長江東流是由於青藏高原的抬升,三峽河段的貫通是長江演化歷史中的一個重大地質事件。
該課題的研究重點是三峽地區的地貌演化和特殊的堆積物“江北礫岩”的成因。在大量的野外考察的基礎上,課題組對大批實驗樣品進行了孢粉、重礦組合、磁化率等測試,應用地質學、地理學、年代學等測試,並綜合應用地質學等多種理論與方法對該地區的河谷地貌、各種堆積物進行研究,初步明確了三峽地區層狀地貌面的分佈、特徵、年代和“江北礫岩”的成因及環境意義,也由此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峽地區長江階地年代序列。

組成部分


瞿塘峽、西陵峽和巫峽

瞿塘峽

瞿塘峽夔門,攝於1999年三峽大壩蓄水前
瞿塘峽夔門,攝於1999年三峽大壩蓄水前
別名虁峽。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千米,景色最為雄偉險峻。這是峽谷入口處,兩面隔江對峙的絕壁,組成了一道天造地設的大門,這就是夔門。夔門自古以來就有“天下雄”的美稱。瞿塘峽雖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兩岸的風景名勝卻非常多。
主要景點(包括已淹沒的景觀,下同)有奉節古城,八陣圖,魚復塔,古棧道,風箱峽,粉壁牆,孟良梯,犀牛望月。劉皇叔託孤的故事就出於此。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

西陵峽

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全長76千米,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歷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
西陵峽有三個之最。首先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其次,是自然風光最為優美的一個峽。最後也是三峽的最險處。青灘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積死難船工的屍骨而得名的。還有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
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對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壩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勢已趨於平緩,然綺麗景觀如舊。

巫峽

三峽
三峽
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45千米,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它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巫峽峽長谷深,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美不勝收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其中著名景觀包括:神女十二峰、小三峽、小小三峽、大昌古鎮。

三峽景點


景點介紹

自2014年9月25日起,三峽大壩旅遊景點對中國遊客(含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施行門票免費。此次門票免費涵蓋的旅遊景點包括罈子嶺園區、185觀景平台、截流紀念園。遊客進入三峽壩區后,需在遊客換乘中心通過安全檢查、換乘景區專用觀光車遊覽景點。與此前收取門票時相比,遊客遊覽方式、遊覽景點和遊覽線路基本不變。景區交通服務為有償服務。需要實名預約,單日接待遊客量上限為4萬人。
三峽水庫景區多,有150多處國家級文物古迹,自宜昌三斗坪至重慶650千米江段及支流河谷將增添一批可作為旅遊景點的島湖風光,其中湖泊11個、島嶼及半島14個。如著名的白帝城湖泊環繞、水鳥棲息的白帝島,石寶寨變成石寶島。

沿途景點

重慶
瞿塘峽
瞿塘峽
一、豐都:豐都鬼城、豐都雪玉洞、豐都名山
二、忠縣:石寶寨、烽煙三國
三、萬州:太白岩、天生城、青龍瀑布
四、雲陽:張飛廟
五、奉節:白帝城、瞿塘峽
六、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大昌古鎮、神女峰、神女溪
七、巴東:神農溪
八、秭歸:三峽大壩、屈原祠、香溪、古黃陵廟、九畹溪、

當地特色


山水畫廊

三峽
三峽
西陵峽
西陵峽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完美的組合而成,共同構造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瞿塘峽山勢雄峻,上懸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之稱。有詩稱之“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江水至此,水急濤吼,蔚為大觀。清代詩人何明禮有一首詩寫得至為貼切:“夔門通一線,怪石插流橫。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巫峽幽深奇秀,兩岸峰巒挺秀,山色如黛;古樹青藤,繁生於岩間;飛瀑懸泉,懸瀉於峭壁。峽中九曲迴腸,船行其間,頗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峽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聳立江邊,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有唐代詩人元稹之詩為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船過巫峽,進入西陵峽前,中間經過一段長約47公里的香溪寬谷。緊逼江岸的懸崖峭壁漸漸隱去。寬谷內崗巒起伏,遠隱近現,溝壑縱橫。這裡是三峽地段主要農耕地帶。巴東、秭歸兩個縣城分別位於寬谷兩端。
西陵峽灘多水急,其中的泄灘、青灘、崆嶺灘,為著名的三大險灘。自古“有青灘斜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的說法。

沿江古文化

三峽
三峽
三峽
三峽
考古發掘表明,長江三峽巫山地區文化積澱相當豐厚,有史可考的文化遺址遍布長江和大寧河兩岸,多達一百七十餘處。這些文物遺址中,最具特色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魏家梁子遺址和大寧河岸雙堰塘遺址商周遺址。其中,雙堰塘遺址面積近十萬平方米,曾出土過三羊獸形銅尊、編鐘石磬和石范。專家分析這一帶,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域之一,還可能是“巴墟”的所在地。
巫山文化遺址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在長江南岸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發現二百萬年前人類化石,此外,新石器時代晚期魏家梁子文化的發現,又使巫山成為研究三峽歷史的重點地區。在長江與大寧河兩岸的巫山境內,還發現的幾處大型古代城址,為研究古代三峽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進步提供了難得的證據。有“袖珍古城”之稱的大昌古鎮,小巧玲瓏,民居保存良好。
秭歸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位於秭歸的屈原紀念館內珍藏有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歷史文物六百餘件,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依據;位於涪陵縣的小田溪戰國土坑墓葬群,出土了眾多文物,其中銅器最為精美。

懸棺和棧道

三峽懸棺
三峽懸棺
三峽
三峽
在 瞿塘峽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米,從前裡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形狀像風箱,所以被稱為風箱峽。那些風箱是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現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但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南岸粉壁崖上多古人題詠石刻,篆隸楷行,造詣各殊,刻藝精湛。
古棧道遺跡是岩壁上依次排列的無數石孔,石孔一般距水面30米左右,深約一尺,孔距在四至六尺之間,多數地段為上下兩排。古時,在石孔上插入根六寸木棍,然後在木棍之間鋪上木板,這就是大寧河的棧道。人們就在木板上行走並運送物資。對遊人來說,懸棺和棧道都是帶有神奇色彩,遊人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棧道之謎”做出解釋。

長江游輪

長江兩岸群山環繞、陡峭無比,車行十分不易,因此長江游輪便應運而生。乘坐游輪遊覽三峽,不僅能夠飽覽長江勝景,更因為長江游輪能夠提供完美的度假體驗。
長江游輪分為兩類,國內遊船和涉外游輪。現如今長江游輪涉外游輪佔了多數,涉外游輪擁有精緻的艙房、奢華的舞會、迎風破浪的雄姿。乘坐豪華游輪是最奢侈、最享受的旅行方式之一,遊客在船上可以盡情吃喝玩樂,或享受水天一色簇擁的悠閑時光,船上還會舉辦花樣百出的各種活動,讓旅途再也不是枯燥無聊。游輪停靠的地點也都是風景名勝,安排遊客上岸遊覽,遊客既不需帶著行李一路奔波,也不用為三天兩頭換酒店而困擾。
豪華游輪更像是航行在江上的五星級度假飯店,包括餐廳、咖啡廳、酒吧、迪斯科、夜總會、影院、圖書館、游泳池、SPA室、購物商店、健身房等設施一應俱全。只要你願意,每分每秒都過得多姿多彩!最重要的是,乘坐游輪,千萬不要一直縮在房間里,那樣你可會錯過游輪旅行最具特色的部分。長江游輪大多在重慶和宜昌之間航行,上水宜昌開航,是4晚后抵達重慶;下水是重慶開航,是3晚后抵達宜昌。來回正好一個星期。一般三月份開始全年的航次,一直到11月結束。4-5月,9-10月為旺季,其他月份是淡季。冬季航次比較少,價格最低。

歷史傳說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裡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當地美食

三峽美食
三峽美食
1.巫山老臘肉
很多來重慶巫山的外地遊客,常常有朋友推薦一種非常有特色的傳統產品——老臘肉。
2.巫山大碗茶
巫山大昌古鎮老艄公大碗茶是長江三峽的縴夫們常年飲用的茶,此茶是長江三峽地區特有的一種茶葉秘制而成。它有著清熱解暑、增強體力、延年益壽之功效,又稱“神茶”,口味甘甜,深受當地民眾之喜愛,是夏秋最佳飲品。
據驢友推薦,大昌古鎮老艄公大碗茶的老闆是一位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打扮得體、古典味十足的美女!另外,女老闆與古色古香的店面吻合,相映成趣,適合拍攝民俗題材的攝影。“好攝之徒”們不要錯過哦。
3.萬州烤魚
萬州烤魚將腌,烤,燉三種烹飪方法有機集合,採用獨特配方又集合了重慶火鍋得用料精華,調製出麻辣,醬香,泡椒,椒香,尖椒味,耗油味,香辣味,等十餘種口味,深得食客的喜愛。
三峽美食
三峽美食
4.巫山翡翠涼粉
在很久很久以前,巫山猿人是住在山洞中的,山洞的外面長滿了一種開滿黃色小花的灌木。他們經常用這種灌木的樹枝葉洗炊具,不小心水潑到了滿地草木灰的爐灶邊,說來也怪,鍋中的水馬上就凝固成綠色亮晶晶的塊狀物,誘惑著老祖宗不由自主地去品嘗。當嘗到如此好吃的東西后,就天天想吃,於是用這種樹葉煮成汁拌上草木灰做成涼粉。
5.巫山龍水豆花
豆子的打磨是在石磨下完成的,所以吃起來很天然很細膩。豆花白凈順滑,口感清爽,再加上一些特有的佐料,紅的紅白的白,至美、至妙!光是圖片都令人垂涎欲滴。
白剎肥魚
是一道傳統名菜,採用虎牙灘到南津關一帶出產的肥魚(鮰魚)和肥膘肉共蒸而成,魚肉鮮嫩,魚湯肥美,菜肴清淡,原汁原味,深受中外食客好評。岩斑魚僅在山間溪流岩縫中生長,個頭不大,生性較呆,又名呆板魚。
巫山烤魚
重慶人愛吃烤魚,也有很多吃法,萬州、巫溪、巫山等地的烤魚都不錯。巫山烤魚是一種發源於巫山的特色美食,在流傳過程中,融合腌、烤、燉三種烹飪工藝技術,充分借鑒傳統川菜及川味火鍋用料特點,是口味奇絕、營養豐富的風味小吃。

最佳旅行時間


遊覽三峽最適宜的季節莫過於春秋兩季,屆時氣候溫和,陽光明媚,無論是綠樹還是秋葉,都很唯美。如果夏季和冬季遊玩,氣溫比較極端,岸上參觀總不太舒適。

穿衣指南


乘坐三峽遊船旅行全程,大體有3晚在船上過夜,峽谷山間氣候潮濕多變,最好攜帶保暖外套以及雨具,遊船行駛時風浪不小,不要在甲板上停留時間太長,以防感冒受涼。
春秋季三峽沿岸平均氣溫在10℃-20℃,最好帶毛衣、輕夾克和防雨的、有帽的風衣。長江沿途上岸參觀都要爬石階梯和有短距離的山路行走路程,一隻舒適、輕便的旅遊鞋是絕對需要的。

語言


三峽流經重慶、湖北宜昌兩市,沿途居民說話一般帶有當地口音,但大多數人都可以說普通話,不用擔心溝通問題。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除升船機外)。
經國家防總批准,三峽水庫於2011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峽樞紐開啟7個泄洪深孔泄洪。上游來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萬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峽大壩入庫流量達7.12萬立方米/秒,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
三峽水電站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2335米,靜態投資1352.66億人民幣,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三峽電站最後一台水電機組,2012年7月4日投產,這意味著,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的三峽水電站,2012年7月4日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2015年12月,三峽大壩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興建三峽大壩工程,是中華民族幾代人的夙願。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從此,三峽工程由論證階段走向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建造歷史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巨大效益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庫全長600餘千米,平均寬度1.1千米;水庫面積1084平方千米。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建築結構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左右岸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2台5萬千瓦電源電站,其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一,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

相關詩詞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曆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裡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雲道路平。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闢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並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祖席宜城酒,征途雲夢林。
蹉跎遊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峽巫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奼奼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雲十二枝,金母和雲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願似流泉鎮相續。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雲。
日暮泛舟溪漵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岩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雲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台朝暮雲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滿江紅
【宋】何師心
一水飛空,揭起珠簾全幅。
不須人卷,不須人軸。
一點不容飛燕入,些而未許游魚宿。
向山頭、款步聽疏音,清如玉。
三峽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龍浴。
更兩邊瀟灑,數竿修竹。
曉倩碧煙為繩束,夜憑新月為鉤曲。
問當年、題品是何人,黃山谷。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三峽(選自《水經注》)
【南北朝】酈道元
三峽[長江三峽簡稱]
三峽[長江三峽簡稱]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寫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選自《徐霞客遊記》)
【明朝】徐霞客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並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