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是中國石化直屬的石油煉製與石油化工綜合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創建於1956年。

石科院以石油煉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主,注重油化結合,兼顧相關石油化工技術的研發,科研業務領域包括:清潔汽/煤/柴油生產技術、劣質和重質原油加工技術、油化結合技術、芳烴生產技術、石油產品生產技術、石油化學品生產技術、石油替代資源研究、煉化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應用以及分析測試等配套技術。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下設18個研究部門,職工總數為1188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共獲得部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907項,國家級獎勵130項;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4個。

歷史沿革


1956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創建。
20世紀80年代,石科院整建制進入剛成立的中國石化,在這一時期持續開發重油加工、催化加氫等二次加工技術以及高等級石油產品,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中國現代煉油骨幹技術、催化劑、添加劑基本自給。石科院開始向石油化工領域延伸,並先後成立專利管理部門、基礎研究室、工藝工程發展部、情報和軟課題室等機構。
20世紀90年代,石科院以獲國家發明一等獎的催化深度裂解工藝(DCC)及催化劑為代表的催化裂化家族技術,以石科院首創、被國外專家譽為是現今世界生產低硫低芳烴柴油的三大新技術之一的中壓加氫改質工藝為代表的加氫技術,以評為1995年全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的新型ZRP分子篩為代表的系列分子篩技術,以及重油加工組合工藝技術、低壓組合床重整技術、新溶劑芳烴抽提技術等,一大批重大工業技術應運而生。
1996年,石科院成立研究生黨支部。
1999年,中石化急需清潔汽油的生產技術時,石科院根據中國汽油的組成特點,成功地開發出多產異構烷烴的催化裂化MIP技術、生產滿足歐Ⅲ排放標準汽油組分並增產丙烯的CGP技術、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烴含量的GOR系列催化劑、催化汽油加氫異構降烯烴RIDOS技術、催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RSDS催化劑等眾多技術,並在中國石化煉廠獲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2002年,中國石化煉油繼續教育中心成立。
2007年,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石油化工催化材料與反應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通過驗收。
2009年,石科院成立油煤共煉矩陣組。
2010年1月,掛靠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石油產品檢驗實驗室”接受了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評審組的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三合一的現場複評審。5月5日CNCA、CNAS正式向中心批准簽發新的證書、標識。
2012年,石科院開始籌備AS9100C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工作,2014年12月開始試運行。
2013年9月,石科院成立煤轉化研究室。
2015年,石科院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生物航煤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圓滿成功,新開發的LTAG技術獲得量大面廣的工業推廣應用,特種潤滑油品助力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通用潤滑脂獲得國產大飛機首飛裝機准入通行證,優質針狀焦生產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配方原油、SHMP技術、IHCC技術、煙氣脫硫脫氮、RMD技術、高性能低成本加氫催化劑、分子篩材料基因資料庫建設、新型催化材料、環氧丙烷綠色化生產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2015年6月,獲評“首都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6年1月,石科院通過AS9100C-2009航空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正式成為國際航空航天質量協調組織(IAQG)的註冊供應商。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職工總數為1188人,各類技術人員107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18人,高級技術人員491人;博士274人,碩士295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何鳴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李大東、汪燮卿、舒興田

研究部門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擁有國家級研究(研發)中心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4個;是全國石油產品標準化歸口單位,是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煉製分會的掛靠單位,設有中國石化潤滑油評定中心、中國石化水處理技術服務中心。
國家級研究(研發)中心: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能源石油煉製技術研發中心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石油化工催化材料與反應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生物液體燃料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重(劣)質油及非常規油氣資源煉製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分子煉油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芳烴技術重點實驗室

設備資源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擁有近千套中小型煉油和石油化工試驗裝置及各種化學分析儀器,涉及煉油工藝、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添加劑以及油品應用研究等領域。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共獲得部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907項,國家級獎勵130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截至2015年底,累計申請國內專利6302件,獲准授權3737件;申請國外專利1014件,獲准授權585件;6項專利獲得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頒發的中國專利金獎。2015年,石科院申請中國專利666件,獲得授權652件;申請國外專利88件,獲得授權47件。
20世紀60年代,石科院研製開發成功了中國煉油史上“五朵金花”,即:“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新型催化劑和添加劑”。70年代,研製開發了“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藝”、“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半再生催化重整工藝”、“雙金屬重整催化劑”、“航空潤滑油新產品”等技術。80年代,在“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劑”、“USY分子篩和REHY分子篩”、“RN-1加氫精製催化劑”、“鉑錸重整催化劑系列”、“SKI二甲苯異構化催化劑”、“全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工藝技術”、“針狀焦生產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90年代,開發成功了“催化裂化家族技術(DCC、MGG、ARGG、MIO、CPP)”、“新型ZRP分子篩”、“重油加工組合工藝技術”、“中壓加氫改質(MHUG)”、“中壓加氫裂化(RMC)”、“低壓組合床重整技術”、“新溶劑芳烴抽提技術”、“特種潤滑油脂”等新技術。
進入21世紀,石科院在清潔汽油、煤油和柴油生產技術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相繼開發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烴含量GOR系列催化劑”、“多產異構烷烴的催化裂化MIP工藝”、“生產歐Ⅲ標準汽油組分並增產丙烯CGP技術”、“催化汽油加氫異構降烯烴RIDOS技術”、“催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RSDS催化劑”、“噴氣燃料臨氫脫硫醇RHSS技術”、“催化柴油深度加氫處理RICH技術”、“劣質和重質原油深加工技術”、“大慶減壓渣油催化裂化成套技術”、“渣油加氫處理RHT技術”、“溶劑脫瀝青-脫油瀝青氣化-脫瀝青油加氫進催化組合工藝”、“油化結合技術”、“中壓加氫裂化RMC技術”、“MMC高丙烯選擇性催化裂解催化劑”等技術。在芳烴生產技術領域,石科院相繼開發了“PS-V、PS-VI型連續重整催化劑”、“低壓組合床重整技術”、“抽提蒸餾分離芳烴工藝”、“RAX-2000A吸附劑”的工藝和催化劑。在石油產品生產技術方面,石科院開發了“潤滑油高壓加氫RHW技術”、“高等級道路瀝青”、“SH10W/40級汽油機油及配套添加劑”、“10W/40CF-4柴油機油及配套添加劑”。在石油化工領域,石科院開發了“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產乙苯成套技術”、“單釜連續淤漿床合成環己酮肟工藝技術”、“新型催化氧化材料鈦硅分子篩HTS”等技術。在替代車用燃料和節水環保技術領域,石科院開發了“車用乙醇汽油技術”和“煉油企業節水成套技術”。
石科院獲得的部分國家級獎項
項目名稱獲獎項目獲獎時間
環烷基稠油生產高端產品技術研究開發與工業化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1等獎2011年12月
催化劑物性變數的耦合調控對重油制低碳烯烴的反應優化及工業實現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11年12月
重油高效轉化的加氫處理及其與催化裂化新型組合關鍵技術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11年12月
國產連續重整成套技術的開發及工業應用(第二完成單位)國家級科技進步1等獎2009年12月
環己酮氨肟化路線己內醯胺生產工藝成套技術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9年12月
抽提蒸餾分離芳烴新工藝的開發及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7年12月
生產汽油組分滿足歐三排放標準並增產丙烯的催化裂化工藝技術(CGP)的研究開發與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6年12月
中壓加氫裂化技術(RMC)的開發與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5年12月
多產異構烷烴的催化裂化工藝(MIP)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4年12月
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產乙苯成套技術開發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3年12月
生產清潔燃料加氫技術(RN-10)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2001年12月
大慶減壓渣油催化裂化成套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1等獎2001年12月
奧秘系列重油裂化催化劑的研究及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1999年12月
PS-Ⅳ型(3961)連續重整催化劑的研製開發及其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9年12月
催化裂化催化劑生產過程的開發和設備的放大(J-09-2-007)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8年12月
多產C4、C5異構烯烴MIO工藝及專利RFC催化劑的開發(J-09-2-003)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8年12月
金屬加工液攻絲扭矩模擬評定試驗裝置的研究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1997年12月
GCR-10連續重整催化劑研製及工業應用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7年12月
RJW-1石蠟加氫精製催化劑及工藝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1996年12月
SF級汽油機油和CD級柴油機油系列產品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1996年12月
LCS-7催化裂化催化劑研製與應用和RHZ-200、CC-14
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劑
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6年12月
上海石化總廠4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反應系統結焦問題的研究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1995年12月
多產液化氣和汽油催化裂化工業技術(MGG)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5年12月
CB-7鉑錸重整催化劑及應用工藝技術國家級科技進步2等獎1993年12月
新型減粘裂化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1992年12月 

學術期刊

• 《石油學報》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石油學會主辦、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承辦的學術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協精品期刊。主要刊登有關原油的性質與組成、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工藝和催化劑、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術、石油化學品及助劑、化學工程、反應動力學、系統工程、節能環保、油品分析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論文及研究結果的綜合述評。被Ei Compedex、CA、API、AJ、CBST、Scopus、中國知網(CNKI)、萬方、維普等中國內外重要檢索資料庫所收錄。
• 《石油煉製與化工》《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石油煉製與化工》(原名《石油煉製》,創刊於195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國核心期刊,在1992年和1996年分別獲國家科委、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評比頒布發的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和一等獎;2000年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評比的首屆國家期刊獎;2003年、2005年分別獲得第二屆、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在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的中國期刊方陣中屬雙高期刊。
《石油煉製與化工》主要報道煉油、石油化工專業科技新成果及其應用研究與工程技術開發的新成果,交流企業技術革新改造和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新經驗,介紹國外新技術和發展動態。主要欄目設置有催化劑、加工工藝、基礎研究、產品與添加劑、環保、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經濟。該刊被CA 化學文摘、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Pж(AJ)文摘雜誌、萬方、文摘與引文資料庫、知網、統計源核心期刊、維普收錄,是北大核心期刊,被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4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化學工程與工藝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化學工藝、應用化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程

教學建設

• 教學概況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共有178人獲得博士學位,670人獲得碩士學位;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約160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共出站博士后51人,在站的博士後有5人。
• 獎助學金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設有普通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單項活動獎學金。
• 繼續教育
自2002年中國石化煉油繼續教育中心中心成立以來到2012年底,煉油繼續教育中心先後舉辦了石化企業煉油新技術、催化重整生產新技術、催化加氫生產工藝技術、多產化工原料新技術、防腐防靜電技術、煉化企業增產汽油生產新技術、汽柴油新標準分析技術、清潔汽油分析技術、清潔燃料生產技術、色譜儀器分析技術、新型催化劑技術、石化企業含高硫高酸原油加工新技術、氣相色譜測定汽油辛烷值分析技術、石油化工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分析技術、石油石化信息DIALOG國際聯機檢索、車用乙醇汽油推廣應用技術、中石化車用無鉛汽油新標準測定方法、銷售企業油品質量檢測和管理、石化企業重油劣質原油加工關鍵技術等各類培訓班68期,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3930多人次。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S: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I:International,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N:National,奉獻國家;O:Oil,每一滴油都是承諾;P:People,回報股東,服務社會,造福員工;E:Environment,關注環境;C:Cooperation,合作共贏。
標識由朝陽圖形、中文簡稱和英文簡稱(SINOPEC)三部分構成。代表中國石化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上中下游產業鏈,肩負起社會責任、關注環境、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神聖使命。紅色圓圈將中文與英文和諧的連接為一個整體,寓意中國石化是能源的提供者,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是朝陽工業,正朝著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遠景目標邁進。

精神文化

中國石化科技指導方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引領新興、差異特色、綠色低碳、支撐一流
中國石化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石科院發展戰略:建設世界一流以煉油為主、油化結合的能源型研究院
石科院科研開發戰略:構思一批、探索一批、研究一批、開發一批、轉化一批、推廣一批

文化活動

據2017年8月石科院官網顯示,石科院設有研究生會、黨支部、團總支等研究生學生組織。石科院舉辦了公園健身走、參加學院路街道地區無償獻血、太陽村慰問活動、職工籃球比賽、職工排球比賽、職工毽球比賽、關工委團委讀書會等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龍軍
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劉健生
副院長達志堅
副院長王亞民
黨委副書記兼工會主席傅維
副院長聶紅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2020年7月22日,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一種降低重質原料油中瀝青質和殘炭含量的方法”獲得中國專利金獎,還有開發的技術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