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街道
重慶市高新區轄街道
西永街道位於重慶高新區直管園範圍內,東鄰沙坪壩區歌樂山街道,南接含谷鎮,西靠虎溪、香爐山街道,北連沙坪壩區土主鎮,幅員面積29.5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高新區西永路367號。下轄5個行政村、4個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西永街道常住人口為43024人。
西永街道曾獲全國基層民主管理先進鎮、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重慶市文明鎮、重慶市衛生鎮、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西永街道將3項民生工程打造成為全市一流示範點,其中西永老年休養院成為全國模範敬老院,西永綜合文化站成功創建國家一級文化站,西永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成為重慶市優質服務窗口。
西永街道風貌
民國初以永興場為鄉級政區,民國18年稱永興里,民國19年6月建鄉時,因縣內有兩個永興場,而此場處縣西,遂名西永鄉。
街道因駐地而得名。清初,一姑娘在此開一小吃店,盼望生意興旺,取名永興店;后形成集市,稱永興場;1930年設鄉時,因巴縣境內有兩個永興場,此場處於巴縣的西部,故名西永鄉。1958年改西永公社,1982年改鄉,1993年撤鄉建鎮。1995年3月由原巴縣劃歸沙坪壩區管轄。1996年,面積28.6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西永、中柱、童善橋、興隆溝、勞動、香蕉園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11年撤西永鎮改設西永街道,共6個村、2個社區,面積29.54平方千米,辦事處駐西永路367號(原西永鎮政府駐地)。2019年12月24日,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管理事項的決定,西永街道正式納入重慶高新區直管園範圍;2020年1月1日起,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對直管園實行經濟社會一體化管理。
西永曆史
西永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西永位於巴縣西北,距縣城61公里。鎮駐地於清初有永興店,后形成集市遂名永興場。民國19年6月建鄉時,因縣內有兩個永興場,而此場處縣西,遂名西永鄉。解放后,1958年9月建西永公社,1982年恢復西永鄉,1993年12月撤西永鄉建西永鎮。2011年11月撤西永鎮建西永街道。
華龍網訊,市政府近日原則同意了沙坪壩區《關於部分街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沙區西部3個鎮撤鎮變街道,同時新成立了聯芳街道。此外,小龍坎街道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調整后,沙坪壩區共轄26個鎮街,其中有8個鎮、18個街道。
體現城市化進程
陳家橋街道,轄原陳家橋鎮的行政管轄範圍,共12個村、3個社區,幅員面積38.6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陳電路65號(原陳家橋鎮政府駐地)。
虎溪街道,轄原虎溪鎮的行政管轄範圍,共7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27.69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新市街71號(原虎溪鎮政府駐地)。
西永街道,轄原西永鎮的行政管轄範圍,共6個村、2個社區,幅員面積29.5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西永路367號(原西永鎮政府駐地)。
這三個鎮變成街道,和幾年前沙區覃家崗鎮變成街道類似——這三個鎮處於大學城和微電園,大學城和微電園現在入住的學生、工人和居民非常多,很多地方已經是舊貌換新顏,看不到還有多少農村的痕迹,鎮變為街道,也體現了城市化進程。
西永街道位於位於重慶高新區直管園範圍內,東鄰沙坪壩區歌樂山街道,南接含谷鎮,西靠虎溪、香爐山街道,北連沙坪壩區土主鎮。地勢東西高、南北低,海拔高度在187-398米之間,為中梁山脈和縉雲山脈之間的淺丘平壩地區,梁灘河自南向北流經全境。
2021年5月31日,重慶市沙坪壩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西永街道常住人口為43024人。
西永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水量1048.1毫米。
西永街道幅員面積28.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6.4平方公里,佔57.4%;林地4.5平方公里,佔15.6%;城鎮農村2.7平方公里,佔9.3%;有塘、庫、堰74個,佔地面積1.3平方公里,蓄水達500萬立方米。
西永街道轄6個行政村、110個經濟合作社,2個社區居委會,緊鄰重慶大學城,屬於正在建設的西永微電子工業園範圍,是重慶市西部新城西永組團的中心區。西永街道下轄5個行政村,4個社區,幅員面積29.54平方公里。
勞動村 | 香蕉園村 | 興隆溝村 | 童善橋村 | 中柱村 |
富康新城社區 | 永興社區 | 棕樹灣社區 | 微電園第一社區 |
發展前景
西永街道是是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的核心區,是我國規劃面積最大的綜合保稅區——西永綜合保稅區A區的所在地,是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橋頭堡。
生態富集、文化厚重——西永轄區內有歌樂山西簏9公里的原始生態林綠帶;有11.3公里的梁灘河,約300萬立方米容量的太平水庫、冷水溝水庫、石堰口水庫等水資源。有郭沫若、傅抱石故居,三堂院子,反戰同盟、孩子劇團、蒙藏委員會等紅色抗戰資源;有聖旨碑,張果老山,茶店橋、福星橋、童善橋等古橋。
交通便利、宜居宜業——近年來,西永立足其交通區位優勢、產業集群優勢,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成為重慶現代製造業集聚高地之一。地鐵1號線、襄渝鐵路、渝黔鐵路、成渝高鐵、渝遂高速等交通大動脈貫穿四方。轄區內有規劃建設中暢通南北的科學大道,集科學研發、市民遊園一體的寨山坪科學公園;有惠普、富士康、北大方正、英特爾中國重慶創新中心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
20世紀80-90年代,西永鎮以傳統農業為主。2005年成立了中柱小企業基地,成立之初共有7家企業,職工人數不足300人,年產值不到5000萬元。2015年,有法人單位工業企業200餘家,職工人數1.8萬餘人,產值12億元。隨著重慶向西發展提速,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入駐,轄區現有惠普、富士康、北大方正、英特爾中國重慶創新中心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讓西永街道成為重慶現代高端製造業集聚高地之一。
郭沫若舊居佔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6平方米,建築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郭沫若於1938年12月抵渝,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抗戰時期,三廳作為在國統區內由共產黨起主導作用的政府機構,成為了以共產黨員為核心,動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民主人士參加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營壘。1940年,國民黨政府撤銷三廳,設立為文化工作委員會,周恩來任指導員,郭沫若任主任。抗戰時期,郭沫若在重慶領導文化界人士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全家院子逐漸成為當時大批文藝界人士活動的重要陣地。1946年5月,郭沫若離開了重慶。2000年9月,郭沫若舊居被市政府列為直轄市后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舊居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同年6月30日舊居主體工程竣工,9月7日正式對外陳列開放。目前,舊居已接待各方面參觀人士3萬餘人,取得較好社會效益。2006年,被授予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除郭沫若舊居外,轄區還有傅抱石故居,三堂院子,反戰同盟、孩子劇團、蒙藏委員會等紅色抗戰資源。
西永烈士陵園位於西永中學境內。該陵園於1998年建成,面積約400平米,陵園有胡國忠連長、無名英雄排長、劉澤富、瞿德平4位英烈。抗戰時期許多文化名人在西永居住過,抗戰文化豐富,成為紅岩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