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楊永松,1919年7月出生,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漢族,廣東大埔縣人,原北京軍區工程兵顧問,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經第三至五次反“圍剿”、直羅鎮戰役、平型關戰役等。曾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秘書長、八路軍教導二旅五團政治處主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秘書長、第四野戰軍戰車師政治委員、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九大、十一大代表。 

截至2020年12月,在世開國將帥僅剩6人,楊永松是其中之一。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19年7月,楊永松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一個貧苦家庭。他是家中第四子。5歲時,父親積勞成疾離世,生活更加艱難。但即便如此,母親還是咬牙堅持送楊永松去鎮上的步梯小學念書。 

土地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永定縣兒童團團部組織科科長、組織部部長、巡視員,紅12軍101團勤雜文書、紅一軍團3師3團收發,紅一軍團2師政治部技術書記。參加了中央紅軍歷次反“圍剿”。
1927年冬天,楊永松受二哥楊鶴松影響及環境熏陶,在學校加入了童子團,開始了革命的啟蒙階段。
1928年,以替人放牛為生。
1930年,在永定縣委參加革命工作。
1931年,參加了紅軍,他被分配在紅十二軍政治部機關做勤雜及文書工作,被編入紅軍101團。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技術書記,師直政處教育幹事,師政治部秘書、師直政處教育股長,特務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秘書長,教導2旅5團政治處主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部秘書科科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
1942年10月,調去中共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 
1945年4月23日,以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大”。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秘書長、第四野戰軍戰車師政治委員。四野戰車師部隊的建設為中國人民軍隊機械化、專業化、正規化、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任職經歷

1953年1月,調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 
1957年8月,解放軍政治學院畢業后,任北京軍區工程兵副政委。 
1968年,任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 
1978年,楊永松退居二線,任北京軍區工程兵顧問。 
1981年,以副兵團級離休,醫療享受正大區職待遇。 

個人作品


回憶錄
《硝煙往事》(2008年5月出版)

獲得榮譽


1955年9月27日下午3點,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1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表彰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表彰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個人生活


二哥:楊鶴松,在新加坡加入共產黨,返回家鄉組織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3月3日,參與領導了“百侯暴動”。

人物評價


他是共和國最年輕的開國將軍之一,曾參加中央蘇區的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在抗戰時期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等著名戰役,抗戰勝利后馳騁東北戰場,曾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副秘書長、四野戰車師政委,1955年授勛時,是最年輕的少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