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鹿筋的結果 展開

鹿筋

藥物

鹿徠筋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四肢的保留蹄部的乾燥筋。鹿筋藥性溫,味道咸。歸肝、腎經。鹿筋的成分為膠原蛋白、無機元素、激素等。其中,膠原蛋白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鹿筋
● 英文名:Lujin

功效與作用


● 鹿筋具有補勞續絕、強筋健骨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鹿筋有抗炎、鎮痛、抗骨質疏鬆、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 鹿筋可以用來治療腰痛、腎虛足膝無力、轉筋、勞損絕傷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鹿筋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鹿筋。
● 有濕熱者慎用。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鹿筋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鹿筋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鹿筋


● 鹿筋可煎湯或燉煮食用,也可入丸劑,使用時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湯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0~60克。
● 鹿筋可泡酒使用。
● ● 跌打萬應藥酒(內服):與三七、羌活、獨活、續斷等中藥配伍使用,可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祛風除濕,主要用於腫脹疼痛、跌打損傷等。
● ● 金櫻子酒(內服):和金櫻子、制首烏、巴戟天等中藥配伍使用,能益氣養血、補腎固精,可用於氣血兩虧、頭暈目眩、身體羸弱、倦怠乏力、早泄、遺精、遺尿、小便頻數而清長等。

用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油膩、辛辣、腥膻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請在食用前諮詢專業醫生。
● 如果鹿筋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資料顯示鹿筋有毒性作用,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鹿筋後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
● 鹿筋藥性溫,久服或過量服用,出現以下癥狀時,要停止服用。
● ● 情緒急躁
● ● 自汗
● ● 顴紅
● ● 口乾口渴
● ● 小便短赤
● ● 大便乾燥
● 停服后,如果癥狀沒有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我該如何選購鹿筋


● 鹿筋主要來源於梅花鹿和馬鹿。
● ● 梅花鹿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不可私自獵殺。主要分佈在吉林敦化、蛟河、龍井、輝南、柳河、通化、靖宇、永吉、雙遼,遼寧西豐、清源、鐵嶺、北鎮等地區。
● ● 馬鹿主要分佈在新疆尉梨、伊寧、察布查爾、沙雅,黑龍江林口、佳木斯,內蒙古呼倫貝爾、赤峰,青海海北等地。
● 鹿筋及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徵:
● ● 鹿筋多為金黃色或棕黃色的不規則扁圓形薄片,透明,表面有光澤,質地堅韌,聞起來有些許腥味。
● ● 燙鹿筋是將鹿筋片用滑石粉炒制后。燙鹿筋成品的形狀和鹿筋相似,外表微微鼓起,顏色相對較深,有淡淡的香氣。
● 鹿筋應密封保存,放於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注意防蛀。

含鹿筋的中成藥有哪些


● 筋骨寧搽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散風祛濕的功效,主要用於風寒濕痹、瘀血腫痛、肢體麻木、腰膝疼痛、跌打損傷等。
● 參茸固本還少丸:可補腎助陽、益氣固體、填精止遺、強筋健骨,主要用於治療腎陰不足、命門火衰引起的面色咣白、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軟、性慾減退、遺精滑精、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尿量增多、帶下清稀,也可用於治療耳鳴耳聾、浮腫、虛喘、五更泄瀉等。
● 鹿筋壯骨酒:能祛風除濕、舒筋活血,主要用於風濕性關節及四肢麻木。

鹿筋和鹿鞭功效一樣嗎


● 鹿筋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四肢的保留蹄部的乾燥筋,鹿鞭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乾燥帶睾丸的陰莖。二者的來源相同,功效也基本相同,但鹿鞭的功效更為廣泛。
● ● 鹿筋和鹿鞭都有補腎的功效,可用於腎虛勞損、腎虛足膝無力、腰膝酸痛等。
● ● 鹿鞭還有壯腎陽、益精、強腰膝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遺精、陽痿、早泄、帶下清稀、宮冷不孕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鹿筋泡酒可以長期大量飲用
● ● 不建議長期大量飲用鹿筋泡的藥酒。鹿筋性溫,長期或大量使用,可引起情緒急躁、自汗、顴紅、口乾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乾燥等不良反應。不要盲目服用,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生。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