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人

古代人類的一種

“龍人”是古代人類的一種,與大荔人、金牛山人、華龍洞人、夏河人等一起構成了東亞地區特有的一個新的演化支系。該支系可能是我們智人最近的親戚,為探討和推動國際智人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確鑿的證據。

龍人頭骨化石保存非常完整,最初發現於1933年,2018年被捐贈給河北地質大學。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后,發現多條證據都表明龍人頭骨可能出自“中更新世”晚期的湖相地層,其年齡可能大於14.6萬年,小於30.9萬年。

2021年6月25日,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季強博士為首席科學家的國際古人類研究團隊正式將該古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人屬的一個新人種“龍人”。

事件


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季強博士為首席科學家的國際古人類研究團隊宣布,他們於2021年6月25日在《The Innovation》雜誌上以封面文章報道了在哈爾濱發現的中更新世古人類頭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正式將該古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人屬的一個新人種:龍人(Homo longi),為研究智人起源和人類演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證據。
“龍人:一個新發現的人類支系”為題揭曉最新研究結果稱,哈爾濱古人類頭骨化石,具有獨特的特徵組合,代表了一個新的人種,命名為“龍人”(Homo longi)。龍人非常強壯,可能是對高緯度地區寒冷冬季的適應,曾在亞洲北部廣泛分佈。龍人腦容量達到1420毫升,屬於智人的腦容量範圍。
1933年在松花江上建橋的建築工人發現頭骨。松花江流經的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字面意思是黑色之龍河流,這一新發現的人類種群以此命名。這座城市當時正處於日本佔領之下。對該頭骨文化價值心存懷疑的中國工人把它偷運回家,以防落入佔領者之手。他把頭骨藏在家裡的井底,在那裡保存了大約80年。這名男子在死前把頭骨的事告訴了家人,因此才最終到了科學家手中。

事件發現


2021年6月25日,以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季強博士為首席科學家的國際古人類研究團隊,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現的中更新世古人類頭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正式將該古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人屬的一個新人種:“龍人”(Homo longi sp. nov.),為研究智人起源和人類演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證據。

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現代人類智人(Homo sapiens)的起源一直存著著爭議。在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期的非洲和歐亞大陸上,有其他幾個人種與智人共存。這些滅絕的古人類包括海德堡人、納勒迪人、弗洛勒斯人、盧梭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他們與智人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也同樣充滿爭議。

研究發現


龍人
龍人
北京時間2021年6月25日,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The Innovation(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青年科學家與Cell Press共同創建的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以封面故事形式同期發表了3篇論文,來自中英澳的研究人員報道了已知的最大人屬頭骨化石——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藏有的一塊保存近乎完美的古人類化石,即哈爾濱頭骨化石。
研究認為,這塊頭骨代表了一個新的人種,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龍人”(Homo longi sp. nov.)。研究團隊得出,“龍人”與大荔人、金牛山人、華龍洞人、夏河人等一起構成了東亞地區特有的一個新的演化支系,該支系可能是我們智人最近的親戚,為探討和推動國際智人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確鑿的證據。
2021年6月,中國發現智人最親分支龍人,比尼安德特人親,1933年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