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鴴

埃及鴴

埃及鴴(學名:Pluvianus aegyptius):體長22厘米,翼展47-51厘米,體重80-92克,為中型涉禽。眼先被羽;嘴細而直,體羽主要是黑、白、灰、淺黃4種顏色的羽毛組成,遠遠望去,特別醒目。頭部有白色寬頻,眼睛有一塊面積很大的黑三角,翅膀灰藍色,多數上體灰藍色,有黑色胸帶。下體橙色或白色。

成對或結小群。主食蠕蟲、昆蟲或其他水生動物,也吃植物。多在地面營巢。棲息於水邊、沿岸或內陸。性怯懦,但善於活動。候鳥。雛鳥為早成性。雌雄鳥相似。分佈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從塞內加爾到衣索比亞、扎伊爾、烏干達、剛果、安哥拉下游流域。

形態特徵


埃及鴴
埃及鴴
埃及鴴是一種相當敦實的中型涉禽,大小跟鴿子差不多,體長22厘米,翼展47-51厘米,體重80-92克。在飛行中,可以看到明亮的白色的翅膀,黑色寬頻為一體接近邊界處逐漸減退並從中間穿過。尾羽被厚厚的白色羽毛。
眼先被羽;嘴細而直,較短;翅形尖,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2枚長。頸和腳均較長,脛的下部裸出;趾間蹼不發達,后趾小,位置亦較他趾稍高。雛鳥為早成性。雌雄鳥相似。

產地生境


埃及鴴曾經是很常見,並沿著其失蹤多年的尼羅河生活。已經高度分散在熱帶非洲,呈碎片化小群分佈,從撒哈拉以南、甘比亞,直到厄利垂亞。埃及鴴流連於濕地,主要在河流沿岸,樹木繁茂的地方。喜歡靠近河岸人類住區定居。在繁殖季節,幾乎遍布沙洲和河流中的島嶼。

生活習性


成對或集小群活動,很少超過20隻。懼怕人類,雖然常在人類居住的房屋周邊活動,但保持安全距離。大多為候鳥。埃及鴴 的叫聲通常調由一系列河流水聲組成,高音和粗糙,有時“tchirk-tchirk-tchirk”,有時吱吱並喋喋不休結合而成。也可以發出“whiieup”的柔和聲音。

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哥拉貝南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比瑞亞、馬里、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南蘇丹、蘇丹、多哥、烏干達。
遊盪:蒲隆地、埃及、肯亞、利比亞。
埃及鴴分布圖
埃及鴴分布圖

繁殖方式


一夫一妻制,集群或孤立築巢,領域意識強,會採取積極的守護行為。築巢區一般建在一個布滿碎石的小島上,巢被簡單地在地刮出一個小凹陷,用泥土或沙子略為平整。沒有任何遮蔽,暴露在陽光直射下。每窩產1-4枚土黃色斑駁的卵,產卵結束后即開始孵化。
這一個是非常特殊的物種,雌雄交替上窩輪流孵化。如果其中一個伴侶是沒有識別棄巢而去,它會用喙將卵埋在沙中。孵卵的成鳥會定期每隔幾分鐘滋潤腹部的羽毛,以調節和控制育雛的溫度,避免正午的高溫煮熟鳥卵。在夜間會部分覆蓋。
雛鳥早成性,孵化后不久就會自己行走覓食。然而,父母仍會保護它們,如果遇到危險或雙親外出短暫不回,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躲藏在小沙堆下保持不動以求保護。他們定期在父母弄濕的腹部羽毛下降溫。有時,在極熱的情況下,它們會被反芻灌水。亞成鳥會游泳,也能保持一定時間,但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寧願留在它們的島嶼的土地上,直到適合飛行。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